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竞争升级!多家供应商增速下滑,中控屏搭载增速“跌至”个位数

2025-10-13 09:08

车载显示屏市场,在经历了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正在进入低速滞涨周期。

本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2025年1-8月,占市场主要贡献量的中控显示屏(含双/多联屏)交付1376.18万块,仅同比上年同期微增7.36%。其中,11英寸及以上大屏占比已经达到67.68%。

仅次于中控屏的全尺寸液晶仪表交付916.32块,同比增速略高于中控屏,但也仅有10.22%。至于副驾屏、后排娱乐屏、空调控制屏以及大尺寸吸顶娱乐屏,则由于上车规模较小,还不足以成为市场增量的主要贡献。

产品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再加上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也导致供应链相关玩家业绩出现大幅波动。部分企业更是亏损度日。

比如,2021年在创业板上市的华安鑫创,已经连续两年亏损。这家公司此前主要是为tier1供应商提供智能座舱的显示器件定制开发、软件系统开发以及配套器件的销售。

但上市后,好景不长。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7605.74万元,去年亏损4043.89万元。对应的公司股价,也从最高点的110.78元下滑到30元左右。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4.19亿元,同比下降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802.09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额扩大34.83%。

近年来,该公司加快从核心显示器件定制(相当于二级供应商)转向智能座舱显示系统供应商(一级供应商),但仍处于持续投入阶段。上半年,三大业务的毛利率仍处于下行周期,其中,智能座舱终端(显示总成)业务毛利率仅为5.24%。

其中,华安鑫创江苏工厂,主要负责车载液晶显示模组及智能座舱显示系统智能制造业务,上半年营收1.05亿元,净利润亏损1912.38万元,净亏损同比增加。

另一家车载显示屏供应商是天有为,传统仪表起家,主打中低端客户。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0.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4.50%。

其在半年报指出,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有所增加,行业竞争依然激烈, 整体盈利水平持续承压。要知道,上一年度,该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还有30%左右的同比增速,但相比前几年也已经出现大幅下滑。

有意思的是,根据天有为披露的信息,该公司正在尝试进入两轮车市场,一方面,规避过于依赖汽车业务导致经营业绩波动风险;另一方面,也是寻求扩大业务增量空间。

创维数字,是近年来依靠吉利、奇瑞等车企客户快速做大车载显示屏业务的厂商之一。今年上半年,公司车载显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17亿元(占专业显示营收比重的近8成),同比增长18.63%。

不过,这个增速和去年相比,也有下滑。同时,业务毛利率仅为8.23%。净利润方面,上半年,汽车显示相关业务净利润率为3.05%,和去年相比微降0.33个百分点。

而即便是背靠上游面板大厂的显示总成供应商,也同样遭遇压力。

比如,京东方精电在2024年取得了强劲的业绩,营业收入达到134.49亿港元,同比增长25%,突破了百亿人民币大关,主要得益于车载显示屏业务的强劲增长(业务占总营收的94%)。

而截至今年上半年,业绩同样出现增速放缓。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京东方精电营收同比仅增加约8%。其中,汽车显示屏业务营收增速约9%。

此前,公司管理层更是预期,下半年国内市场仍面对去库存压力(同时,还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净利润率将与上半年持平,并预测未来两年经营利润率不会出现显著改善。

此外,另一家车载显示屏面板龙头—深天马,今年上半年车载显示业务营收同比增长约27%,和去年超40%的增速相比,也有所下滑。这与其上半年LTPS车载显示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超76%,形成鲜明对比,增量不增收。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全球经济波动,叠加车企降本压力向供应链传导,车载显示面板均价或将持续下降,行业利润率可能进一步压缩。

同时,显示总成的竞争也在持续白热化,除了传统的玩家,上游面板厂垂直整合的玩家(包括京东方、群创光电、友达、LG等),还有主机/域控厂商也在进入这个赛道。

而在上车配置方面,由于HUD(尤其是AR-HUD)技术和用户体验不断迭代升级,对于传统液晶仪表的替代效应正不断发酵。目前,包括理想、小鹏、蔚来乐道、长安深蓝、小米等品牌已经落地。

同时,传统的一体贯穿式(A柱到A柱)大屏也有可能被P-HUD+中控大屏所取代,典型代表车型就是小米YU7。

目前,国内乘用车市场HUD搭载量仍保持30%以上的稳定增速,搭载车型数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用户体验也在持续优化。

此外,有消息称,部分自主品牌中低价位车型正在考虑取消原有的双联屏(中控+副驾)配置,改为升级中控屏尺寸,取消副驾屏。

一方面,可以降低整车硬件成本,为其他智能化配置腾出预算空间。其次,由于不少用户吐槽副驾屏存在使用率不高,交互逻辑不友好等问题。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舱内交互的硬件配置,尤其是显示交互部分,正在进入重构阶段。传统的多屏配置正在遭遇车企降本减配或被其他体验更优的显示介质取代。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