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医疗器械赛道迎来投资新机遇

2025-10-13 18:01

(来源:ETF炼金师)

  随着今年国庆和中秋假期的临近,医药生物行业的一大热点——创新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市场波动,令看好该行业的投资者感到不安。然而,在医药生物产业链中,医疗器械领域逐渐展现出新的投资机会。据Wind资讯数据,截至2023年9月29日,医疗器械(中信)行业的112只成份股中,去除3只年内上市的新股后,股价表现出现明显分化。具体来看,天臣医疗热景生物赛诺医疗等8家公司年内股价实现翻番,但也有29家公司在此期间股价下跌,其中10家公司跌幅超过10%。结合早前的中报分析,净利润同比翻番的公司中,仅有赛诺医疗与股价翻番重合,这引发了投资者对潜在投资机会的关注。

  某知名券商在9月24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高值耗材的逐步回暖,以及设备和体外诊断(IVD)板块的复苏,预示着医疗器械行业的上升势头。作为市场的领头羊,迈瑞医疗在影像设备领域的表现引人注目,从其半年报的数据来看,多只相关指数基金的持仓均出现在其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甚至包括白酒行业知名基金经理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

  在吸引投资的背景下,券商分析师表示,每年四季度是医疗设备采购的高峰期,通常也是全年的市场高点。根据2025年的预测,若下半年招投标情况持续保持良好,相关公司将迎来业绩的显著提升。例如,开立医疗等公司借助财报机会进行股权激励,充分反映出这些企业对行业底部的信心。

  政策利好和产业突破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发展机遇。国家药监局于2025年6月发布的《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中,提出了包括优化审查程序和加快标准制定等十项措施。这一系列政策的推进,尤其是联影医疗的经皮介入机器人在短时间内通过绿色通道获得审批,显示出监管环境的改善。此外,脑机接口柔性电极、3D打印医用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发也得到了政策支持,进一步推动技术的进步。

  在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的背景下,医疗器械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逐渐回暖。特别是在神经和外周血管疾病相关的医疗器械领域,市场规模正在逐步扩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2021年,中国外周静脉介入器械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8.2%,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9.9亿元。

  影像设备领域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多家影像设备公司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业绩环比第一季度有所改善,收入增速由负转正。考虑到2024年国内设备更新项目在2025年6-7月招采结束,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的业绩改善将更加显著。

  以迈瑞医疗为例,该公司在9月获得多项专利授权,涵盖了超声探头、X射线成像系统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其在医疗设备上的技术优势。在近期的服贸会上,迈瑞医疗的展台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其研发的启元重症大模型备受瞩目,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市场中的领导地位。

  联影医疗在光子计数CT和自研摄像磁共振等领域的双重突破同样值得关注。其自主研发的uMR Ultra磁共振成像设备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的重大进展。此外,联影医疗的光子计数能谱CT uCT Ultima的上市,也显示出中国医疗器械在高技术领域的迅速发展。

东软集团的光子计数CT同样引发市场关注,成为全球首台8cm宽体光子计数CT。这一突破不仅提高了医疗影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也为东软医疗在AI+医疗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根据半年报数据,东软集团医疗健康的毛利率领先于其他业务,但整体利润却出现下滑,显示出医疗健康领域依然面临挑战。

  展望四季度,市场机构普遍认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潜力巨大。中信建投在国庆前发布的报告中强调,随着国产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企业开始向海外市场拓展,这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整体来看,医疗器械行业的国际化能力及潜力评估将成为未来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