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3 17:14
(来源:太平基金)
生成式AI和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带来海量的算力需求。2015-2016年,大模型时代开启,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随后,拥有千亿甚至万亿级参数的各类通用大模型相继发布,其训练迭代极大拉动了对算力的需求。根据2025年5月GoogleI/O大会数据,Google的Token月均调用量从2024年4月的9.7万亿迅猛增长至2025年4月的480万亿,增长幅度高达50倍。7月,月处理超过980万亿个Tokens。Token消耗量数据直观反映算力需求的增长。
AI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美国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投资呈现强劲的扩张势头。伴随着AI大模型的发展和token消耗量的攀升,美国科技巨头不断地增加资本开支,增加算力投入。2025年第二季度,北美四大互联网厂商(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资本开支总计95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64%,并对后续季度及全年展望乐观,谷歌和Meta上调了今年指引。若以全年数据预估,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在2025年合计指引投入超3000亿美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服务器、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投资。例如Meta全年资本支出预期提升至660-720亿美元,主要投向AI发展,其表示开支上调是为支持AI工作增加数据中心投资、增加基础设施硬件预期成本。
国内大模型百花齐放,拉动算力的需求。国内方面,DeepSeek于2025年1月20日发布DeepSeek-R1推理模型,在性能方面对标OpenAI o1正式版。DeepSeek-R1模型在发布后迅速引爆,豆包、通义千问、百度、腾讯混元等国产模型均有较大进展。
国内互联网企业也在加大算力投入,加速云计算及AI基础设施的建设。阿里巴巴在2025年2月业绩会上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创下国内云厂商在AI和云计算领域的最高投资纪录,资金主要用于AI算力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升级及原生AI应用拓展,并推动现有业务向AI技术深度融合。腾讯也同样加快算力布局,2024年全年资本开支突破767亿元,同比增长221%,重点投向AI模型与GPU采购,在AI模型自研与适配开源模型的基础上,对应用层、模型层等进行全方位布局以此带动AI产业增长。与此同时,三大运营商正在加速布局智算中心,推进业务从传统通信网络向AI算力及数智基础设施升级。根据第三方数据,2024年国内算力芯片的市场规模208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约300亿美元,2026年预计将达到约386亿美元。英伟达给出的中国算力芯片未来的市场规模的预测是500亿美元。
目前,AI算力芯片是美国对华科技制裁的重点领域。美国通过限制高性能AI算力芯片出口、中国先进AI算力芯片晶圆代工、中国先进制程流片所需的关键设备等方式,对国内AI算力芯片围追堵截,倒逼国内AI算力芯片从最底层的设计、制造等环节实现国产替代、自主可控主。
从国内算力芯片的供应情况看,为符合美国此前出口管制要求,英伟达已对其GPU产品多次减配,较国产AI算力芯片的性能优势逐渐削弱。同时国产算力芯片的性能也在不断提升,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已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根据IDC数据,2022年中国AI芯片市场中,英伟达占据85%份额,而国产厂商合计市场份额仅达14%。以2024年上半年的数据看,国内AI芯片的国产化率已经提升至20%,国产替代进程持续加速。
全球AI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国内和海外科技巨头在AI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推动了产业链公司的成长,也带来了投资机会。
(作者王达婷为太平基金研究部研究员)
太平基金在本文中的所有观点仅代表太平基金在本文成文时的观点,太平基金有权对其进行调整。文中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也不保证在信息发生更新的情况下作出的建议不发生变化,公司及其员工不就本文涉及的任何投资作出任何形式的风险承诺或收益担保,也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文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任何人士及机构均不应依赖该文取代其独立判断。本文转载的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太平基金的立场,太平基金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除非另有明确说明,本文的版权为太平基金所有。未经太平基金的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将此文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修改或发布。如转载、引用或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太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文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太平基金郑重提醒您注意投资风险,在进行基金投资前请详细阅读相关风险提示函和本公司旗下各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以及披露的最新相关公告,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谨慎进行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