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3 08:00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川观智库研究员 燕巧 徐也晴 朱炜琳
虽然四川企业的ESG信息披露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行业、规模的企业对ESG信息披露的认识和应对依然有很大差别。关于ESG,四川企业如何看待,又采取了什么行动?川观智库研究员采访了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四川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它们涉及光伏、家电、生物医药等行业,既有上市公司,也有未上市公司,还有在四川有生产基地的港股上市公司,川观智库以此为样本,一窥四川企业对ESG的考量和实践。
首次披露:非强制范围企业主动作为
●企业主动发布ESG报告,一是响应监管要求变化,二是应对资本市场关注,三是需要融入全球化供应链
自2024年《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发布后,截至2025年9月30日,已有29家四川上市公司首次发布ESG报告,其中今年发布的有15家。
作为西南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今年首次发布ESG报告。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川观智库研究员表示,公司客户包括辉瑞、默沙东等国际知名药企,因此虽未在ESG强制披露范围内,但公司选择今年主动披露,既是应对资本市场的关注,也是融入全球化供应链的需求。全球监管机构及越来越多的跨国客户将合作伙伴、供应商的ESG表现纳入合作门槛,且投资人也愈发关注企业涉及的气候风险、治理透明度等议题,ESG评级将影响公司的融资成本与市值表现。
成都华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华微)深耕芯片领域25年,主要客户为央企集团下属单位。“公司的客户,尤其是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和终端品牌商,他们在选择供应商时,已经将ESG表现作为重要评估标准之一,公司的ESG报告或可以成为其进入客户供应链的‘绿色通行证’之一,也有助于吸引ESG主题投资基金,降低融资成本。”公司ESG负责人、董事会秘书李春妍表示,ESG不再是“可选项”,而是企业规范经营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中密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密控股)ESG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选择主动在今年首次披露ESG报告,一是看到监管要求的变化,披露是其趋势;二是作为供应商,其下游主要客户,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已经发布ESG报告,由此公司主动响应披露ESG报告。
在科创板上市的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是第二年发布ESG报告。2024年公司建立了由董事会领导的ESG管理委员会,在《指引》发布前,就把ESG报告作为向外传递企业发展信息的重要窗口。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在环保、创新、数智化转型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进展通过ESG报告披露,拓宽了海内外客户、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维度,也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升级。
川观智库研究员了解到,今年首次披露ESG报告的四川企业,大部分未在强制披露范围内。选择主动披露主要是看到监管要求的变化,在强制披露主体带动下,更多上市公司提高了对ESG工作的重视度。值得注意的是,首次披露ESG报告后,相关公司的ESG表现也得到了较好的评价,比如今年国内权威ESG评级机构Wind(万得)对成都华微、中密控股两家公司的ESG评级均由BB级提高到A级。
趋势显现:ESG对供应链影响愈加明显
●头部企业向其供应链、供应商传导压力,形成自上而下的传导链条,光伏、新能源行业尤为明显
在川观智库研究员调查的企业中,ESG对其供应链的影响也在逐步显现,头部企业向其供应链、供应商传导压力,形成自上而下的传导链条。光伏、新能源行业尤为明显。
位于四川宜宾的四川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光伏电池片制造的企业,公司自2023年起连续2年发布ESG报告。其ESG部长蒲易表示,公司的下游客户如光伏巨头隆基绿能以及海外客户有披露ESG信息的要求。“关键大客户会要求我们做ESG信息披露,也会鼓励我们做社会责任标准的认证,对我们的供应链进行培训,来满足国际市场对ESG信息披露以及碳足迹相关要求。”目前公司正准备赴港交所上市,按照2025年港交所强制披露气候信息政策,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专门设立ESG章节,其ESG报告也全面满足港交所上市的要求。近期,公司完成了近三年全面的碳盘查,并设定了集团层级的双碳目标,关键产品也获得了法国碳足迹认证证书。
作为港股上市企业,在四川有生产基地的另一光伏巨头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鑫科技)已经连续12年发布ESG报告,这两年其在ESG信息披露上,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供应链的ESG管理愈发重要。协鑫科技在今年发布的《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中,对18家核心供应商做了ESG尽职调查,并开展300多场供应商培训。在供应链方面还获取了ISO 20400可持续采购认证。“我们已经开始下一年度的ESG信息披露相关工作,对供应商ESG尽职调查的覆盖范围会铺得更为广泛。同等条件下,我们会优先选择ESG做得好的供应商。”公司副总裁宋赟波表示。
另外,协鑫科技在发布2023年ESG报告时,增加了第三方鉴证。“正如财务报告必须经审计一样,经过第三方鉴证的报告才有公信力,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越来越重视ESG鉴证,通过鉴证的报告对企业ESG评级也有加分,这是未来的方向。”宋赟波说。
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长虹)连续13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从2022年度开始披露ESG报告。对这一变化,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国家对ESG相关规定的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布ESG报告,四川长虹的ESG报告也在多项业务实践中发挥价值:例如香港长虹依托报告中的绿色发展绩效,连续2年获得东亚银行香港分行超1亿元绿色循环流动贷款;在国际贸易洽谈中,ESG信息披露促进了国际区业务合作,比如广东长虹借助报告支撑,顺利完成责任商业联盟(RBA)审查并通过验收。
同样,在ESG信息披露中获益的还有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自2019年起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副总经理徐思国对川观智库研究员表示,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显著增强了市场信任,提升了企业治理水平、品牌形象和竞争力,也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增幅可观:上市公司ESG治理加速转型
●将ESG全面融入企业的战略运营是企业ESG实践的关键,四川上市公司ESG治理加速转型,33家纳入董事会层面,中小企业参与度待提升
ESG报告是观察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的一个窗口,不论是监管还是市场要求,ESG治理架构是企业良好ESG表现的基石。换言之,将ESG全面融入企业的战略运营,是企业ESG实践的关键。
总体上,尽管四川企业将ESG治理架构纳入战略管理的并不多,但2024年的增幅很可观。如前文所提到的《四川辖区A股上市企业ESG信披与实践分析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所示,77家样本企业中有33家将ESG治理纳入董事会治理层面,较上一年度增加了18家。
不过,川观智库研究员调研的10家企业中,在ESG管理部门的设置上,只有2家设立了独立的ESG部门,其余主要由相关职能部门承担ESG工作。
2023年,协鑫科技正式成立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及可持续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中心专职负责ESG工作,管理中心的职能部门均有ESG对接人,每个基地也有ESG工作组,管理、生产、运营、人力资源的人都在里面,去落地ESG实践。”宋赟波表示。
作为强制披露范围内的企业,四川长虹在治理架构上,明确董事会为公司ESG管理运行及信息公开披露的最高责任机构,明确ESG管理委员会作为董事会的专门工作机构,并设立ESG管理办公室,负责ESG事务协调,在执行层将责任逐级分解至各部门、各层级,并构建跨部门协同机制,形成“决策—管理—执行”三级联动治理架构。同时,四川长虹制定了《可持续发展(ESG)战略和目标》,明确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及2030年目标,为ESG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引和制度保障。
2025年,四川长虹发布的ESG报告优化了议题库,重要议题的量化指标明显改善,新增“尽职调查和利益相关方沟通”“双重重要性分析”等内容,并参照“四支柱”框架,对相关议题进行详实披露,还新增披露了税务治理、高管薪酬等重要ESG指标。今年,Wind对四川长虹的ESG评级由A级提升到AA级。
值得一提的是,川观智库研究员调研发现,目前披露ESG报告以上市公司、大型企业为主,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参与度还不高。正如《报告》所示,市值在100亿元以下的四川上市企业,披露率仅为30.6%。当研究员去联系其中未披露ESG报告的企业时,许多企业会提出疑问:“我们有必要做ESG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将在下文解答。
他山石
以ESG构建区域竞争新格局
去年以来,国内不少省份和城市出台了针对ESG的相关政策和规划,纷纷以ESG构建区域竞争新格局,川观智库研究员对此进行了梳理。
北京
2024年6月,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北京市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了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27年,北京ESG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生态体系加快形成,在京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力争达到70%左右;到2035年,北京ESG体系高质量发展步入法治化轨道,成为ESG发展全国高地和国际代表性城市。
上海
2024年3月,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印发了《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是全国首个ESG区域行动方案。方案设定目标,在2026年基本形成涉外企业ESG生态体系,初步建立企业ESG报告编制及评价标准体系,提升涉外企业ESG能力——“力争具有涉外业务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实现全覆盖,民营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率明显提高”。
江苏
2024年8月,江苏省国资委联合专业机构发布全国首份省级层面的ESG价值核算报告《江苏省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ESG价值核算报告》,通过货币化方法,将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领域的表现转化为可衡量的经济价值。同年,江苏省属国资国企首次实现ESG信息披露全覆盖。
2024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发布了《ES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及《关于推进ESG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到2025年,全区ESG产业规模将超650亿元;到2030年,集聚一大批引领前沿的ESG服务机构、世界一流的ESG应用人才。在园区新设立且符合条件的ESG项目,最高可获得500万元的落户奖励。
深圳
2025年3月,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深圳市推动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建设 助力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工作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市属直管企业和国企控股上市公司ESG披露全覆盖,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低碳、数字与时尚、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等重点领域深圳A股上市公司披露率力争达60%,制定不少于10项ESG相关标准指南,培育或引进不少于10家ESG披露、鉴证、评级知名服务机构,培育不少于3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ESG实践先锋企业。
厦门
2025年4月,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厦门市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全市将以全面提升企业ESG能力为核心,构建“上市公司示范—国有企业引领—涉外企业突破—民营企业跟进”的ESG实践梯队。到2027年,在厦上市公司和具有涉外业务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力争分别达到70%和100%;民营企业、涉外企业及金融机构ESG信息披露率显著提升。
河北邯郸
2024年11月,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邯郸市开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评价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评价范围涵盖邯郸市全市的钢铁、焦化、建材、煤炭洗选、炭素、紧固件、电力等7个行业企业。《方案》明确表示,2025年底前,完成7个重点行业企业ESG评价,打造企业ESG评价应用的“邯郸样板”。
(川观智库研究员燕巧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