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3 14:11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富凯IPO财经)
在资本市场诚信体系日益严苛的当下,ST元成(603388)的财务造假案如一记重锤,敲醒了投资者对审计中介的警醒。2025年10月10日,浙江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浙处罚字〔2025〕14号)直指公司2020年至2022年年报虚假记载,以及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08,897,751.81元、利润总额50,460,213.55元。
这不仅仅是上市公司治理的溃败,更暴露了审计机构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和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中兴财光华)在执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时的系统性疏漏。
财务造假的冰山一角:越龙山项目成本产值双虚增,审计证据链断裂
*ST元成以生态景观和绿色环保为主业,本该是可持续发展的标杆企业,却在实际控制人祝昌人指使下,化身为财务“魔术师”。根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通过虚增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以下简称越龙山项目)的劳务和机械成本、相应产值,累计虚增2020年至2022年营业成本1.58亿元、营业收入2.09亿元、利润总额5046万元。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系统性操纵:2020年虚增成本1.15亿元、收入1.54亿元、利润3848万元,分别占当期披露绝对值的22.75%、21.48%、36.60%;2021年虚增成本2508万元、收入3617万元、利润1109万元,占比5.99%、6.31%、19.32%;2022年虚增成本1828万元、收入1917万元、利润88.6万元,占比7.22%、5.86%、1.62%。
基本面解码认为,这种虚增违反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确认原则,即收入须基于履约义务完成和可靠证据。资料显示,公司缺乏合同、银行流水、实物工作量等支撑性证据,疑似虚构交易。2024年1月31日,公司公告追溯调整这些数据,但调整金额仍不准确,进一步放大虚假性。更令人警醒的是,2022年7月至9月披露的《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修订稿、二次修订稿)及反馈意见回复,直接引用了上述虚假的2020-2021年越龙山项目收入数据,作为盈利能力和募集资金使用合理性的“铁证”。最终,公司募集2.85亿元,却基于欺诈基础,涉嫌《证券法》第十九条第一款的编造虚假内容。
致同作为2022年审计机构,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报告,却未执行关键程序。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审计师须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致同未检查越龙山项目劳务机械成本的原始凭证,也未实施发包方产值函证程序,这直接导致虚增成本和收入的“黑洞”未被发现。
从审计角度来看,这类缺失相当于忽略了成本归集的“三流一致性”(合同流、资金流、实物流),推理验证过程清晰:若执行凭证检查,可追溯劳务发票和机械台账,交叉验证银行流水;函证则可从外部发包方获取独立确认,识别产值高估。致同的疏漏,不仅放任了虚假数据流入年报,还间接助长了非公开发行中的欺诈发行,签字会计师的职业怀疑态度何在?《注册会计师法》第三十八条要求审计机构勤勉尽责,此举无疑构成重大失职。
淮阴项目价审“后遗症”:未入账差异酿成2022年利润“泡沫”,中兴财光华追溯检查形同虚设
若越龙山项目是“进攻性”虚增,淮阴项目则暴露了*ST元成在结算环节的“防守”失守。2022年9月前后,公司收到淮阴区张棉、徐溜、三凌、南陈集、渔沟工业园区道路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淮阴项目)的结算审定单,并加盖公章确认,却未及时调整财务记账,导致2022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1416.14万元、利润总额1345.33万元,分别占当期披露绝对值的4.33%、24.60%。这违反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金融资产转移》的调整原则,价审差异本应作为减值或冲回处理,却被“雪藏”至2024年4月27日公告才追溯调整。
此事触及《证券法》第七十九条的信息披露义务。公司高管周金海(时任董事、副总经理)、姚丽花(时任副董事长、总经理)、陈平(时任财务负责人、副总经理)知悉价审调整,却未确保年报准确,拟各罚250万元或200万元。余建飞(时任监事、项目负责人)虽未直接涉淮阴,但其在越龙山中的角色已拟罚200万元。祝昌人作为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决策虚增并知悉淮阴情况,拟罚2800万元并禁入10年,情节恶劣,依据《证券市场禁入规定》第三条第一项。
中兴财光华接棒2023-2024年审计,出具保留意见报告,却同样失职。根据公告和资料,其未执行淮阴项目结算审定单与账务调整一致性的核实程序,也未对越龙山前期差错更正进行追溯检查。这违反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审计中对欺诈的考虑》,要求审计师对前期调整保持持续关注。验证过程可通过比对审定单与总账、明细账,计算差异金额(1416.14万元收入减去成本调整后净影响1345.33万元利润),并函证发包方确认函真实性。中兴的缺失,导致2023年报告未能揭示重大错报,签字保荐人的风险评估形同儿戏。基本面解码认为,两会所的程序疏漏并非偶然,而是工程项目审计的共性痛点,监管层须审视其内部质量控制是否符合《会计师事务所监督管理办法》。
审计失责的“多米诺效应”:从程序缺失到资本市场信任崩塌
两家会所的失职并非孤例,而是职业怀疑不足、程序执行不到位、函证不充分、风险评估失灵的“四重奏”。致同2022年未对越龙山成本凭证检查和产值函证,致使虚假数据“过关”;中兴2023-2024年忽略淮阴一致性核实和越龙山追溯,延续了隐患。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0号——审计涉及计算机相关环境中的考虑》,工程项目的高复杂性要求针对性程序,如数据分析模型验证产值进度,但两会所均未覆盖。
后果显而易见:虚假年报误导投资者对*ST元成盈利能力的判断,非公开发行2.85亿元资金基于“空气数据”,损害市场公信力。公司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9.5.1条和9.5.2条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生产经营虽正常,但投资者权益岌岌可危。监管拟对公司警告并罚3745万元,凸显《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二款和第一百八十一条的从严态势。这类失责放大企业内控缺陷,法律上则构成审计报告虚假,依据《证券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会所或面临连带责任。
监管警示与中介自省:重塑工程审计防火墙的紧迫之需
*ST元成案实质是映照出中介机构在工程项目审计中的“软肋”。致同和中兴财光华的程序缺失,不仅违反审计准则的证据获取要求,还间接纵容了祝昌人等高管的违法,酿成系统风险。基本面解码呼吁,监管层应借鉴此案,推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管理办法》的细化,强制工程审计“双人复核+外部专家介入”。同时,会所须自省:签字会计师的勤勉尽责,从职业怀疑起步,到程序执行落地,方能守护资本市场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