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3 09:34
核心观点
亿元级订单频现,具身智能领域商业化加速10月9日,国内具身智能赛道迎来两笔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亿元级订单。据智元机器人官方消息,公司与上海龙旗科技签署深度战略合作协议,后者下达数亿元规模的智元精灵G2机器人框架订单,预计部署近千台机器人,首批将在平板产线投用,实现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消费电子组装制造场景的批量落地。同时,原力无限智能科技与时华文旅控股集团也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项目总金额达2.6亿元,创下全球具身智能领域单笔合同纪录。值得注意的是,近三个月内,国内已出现多起类似大单:7月,智元机器人与杭州宇树科技联合中标中移动(杭州)信息技术公司1.24亿元代工项目;9月,优必选科技获得2.5亿元具身智能机器人采购合同,慧智物联与智平方签订近5亿元的内部部署计划。我们认为,订单集中释放的背后,是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技术积累与市场成熟度同步跃升的体现,或许标志着行业正进入商业落地的临界点。
上市公司与地方政策双发力,助推产业生态落地成型随着具身智能技术逐渐走向落地,产业链各环节的资本与技术力量正迅速聚拢,而上市公司则在纷纷锚定自身优势,在产业链各环节加速卡位。领益智造宣布已与智元机器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及浙江强脑科技达成战略合作,获得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客户硬件订单;埃斯顿自动化发布的第二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02正进行工业场景小批量验证;中超控股则与合肥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签署战略协议,在航空航天高温合金、机器人专用电缆等领域联合研发,推动材料和线缆系统国产替代。与此同时,区域政策正为产业提供系统支撑。自2025年“具身智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多地积极响应:上海市政府发布《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实现具身模型、具身语料等核心算法技术突破20项以上。北京亦庄国家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已集聚超过300家智能制造企业。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则印证了现今的行业潜力。《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占全球约27%;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占全球约50%。我们认为,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整合与积极产业政策,我国具身智能产业或正迎来体系化跃升阶段,这种强大的产业动能和逐步扩大的市场规模,将稳固中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建议关注:
1)奥比中光:国内3D视觉感知龙头,深度绑定微软英伟达。公司现已成为全球少数几家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结构光、iToF、双目、dToF、Lidar以及工业三维测量)的公司,国内服务机器人视觉传感器市占率超过70%。
2)柯力传感:国内应变式传感器龙头企业,主营业务为研制、生产和销售应变式传感器、仪表等元器件。公司在力/力矩传感器已完成人形机器人手腕、脚腕、工业臂、协作臂末端的产品系列开发。掌握了结构解耦、算法解耦、高速采样通讯等技术要点,并已给多家国内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风险;宏观政策不确定性;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技术研发风险。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天风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具身智能产业亿元级订单频现,重点关注产业链龙头奥比中光、柯力传感!》
对外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12日
报告发布机构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吴 立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10002
周新宇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407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