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3 21:11
在硅谷,人工智能热潮被一层层交易与投资推向高峰,但“泡沫”疑虑也愈演愈烈。
上周OpenAI开发者日(DevDay)上,OpenAI CEO奥特曼(Sam Altman)罕见正面回应,承认“人工智能的许多部分确实有点泡沫化”。
他直言投资人难免会做出错误判断,不少新创恐怕只是拿到一大笔资金后最终失败,但强调在OpenAI“发生的是真实的事”。
据外媒称,从英格兰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到摩根大通CEO戴蒙,近来都警告人工智能市场存在泡沫风险。
戴蒙表示,大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应该抱持更高警觉”。
同一时间,在硅谷电脑历史博物馆的座谈会上,资深AI创业者卡普兰(Jerry Kaplan)回忆自己历经四次泡沫,直言这一回规模比互联网泡沫时代更庞大;若泡沫破裂,后果将非常严重,拖累的将不只是AI产业,而是整体经济。
史丹佛商学院(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教授阿德马蒂(Anat Admati)提醒,泡沫往往要在崩溃后才能确定,很难在当下精准定时。
市场数据显示,AI相关企业已贡献美股今年约80%的涨幅;研究机构Gartner预估,全球AI支出在2025年底前可能达到1.5兆美元。
身处风暴中心的OpenAI近月连番宣布巨额交易,上月与英伟达签下1000亿美元协议,以其先进芯片建构资料中心;几天前又宣布向AMD采购数十亿美元设备,甚至可能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之一。
此外,微软、甲骨文与日本软银都在OpenAI的资金网中扮演重要角色;甲骨文更参与资助德州阿比林的“星门”(Stargate)资料中心计划。
这些复杂的融资安排,被硅谷观察人士批评为“循环融资”或“供应商融资”,也就是供应商投资客户,客户再回头大量采购产品,进一步推高需求。
奥特曼承认这些贷款前所未见,但反驳称OpenAI的营收成长同样史无前例。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OpenAI至今仍未实现获利。
有人甚至联想到过去加拿大电信巨头诺特尔(Nortel)的失败案例:该公司透过贷款扶持客户,最终反而加速自身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