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3 12:29
(来源:财报翻译官)
全球八大云端服务商明年资本支出预计突破5200亿美元,这场AI军备竞赛正催生前所未有的投资机会。
“这哪是花钱,这简直是烧钱!”一位市场观察员在看到最新数据后如此感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随着AI服务器需求爆增,全球大型云端服务业者正在疯狂扩大资本支出。
2025年,谷歌、亚马逊、Meta、微软、甲骨文和中国的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八大CSP的合计资本支出将突破4200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2023年与2024年资本支出相加的总和,年增幅高达惊人的61%!
而更疯狂的是,2026年这些巨头的总资本支出有望再创新高,达到5200亿美元以上。
01 支出狂潮:云巨头的“AI军备竞赛”
全球CSP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支出狂潮。事实上,这一趋势在2025年上半年已经显现。
DIGITIMES观察显示,仅亚马逊、Alphabet、微软和Meta这四家2025年上半年的合计资本支出就达到约1715亿美元,并同步上修全年合计资本支出至3500亿美元以上。
这些钱都流向了哪里?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采购英伟达GPU整柜式解决方案、扩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以及加速自研AI ASIC芯片。
摩根士丹利分析指出,2026年全球云资本支出可能达到8200亿美元,同比增长31%,远超市场共识的16%。AI服务器的资本支出同比或增长70%,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增长曲线。
02 A股受益板块:AI服务器产业链
在CSP资本支出大幅增长的背景下,A股的AI服务器产业链无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根据QYResearch调研数据,2024年全球AI算力服务器市场规模约为399.7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达到1139.6亿美元,2025-2031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6.4%。
高盛科技团队预测,2025-2026年高功率AI服务器出货量将较此前预期分别提升21%、39%,推理型AI服务器出货量同期分别上调3%、5%。
液冷技术成为AI服务器升级的关键环节。随着AI服务器功率不断提升,传统风冷已难以满足散热需求。
高盛报告指出,具备英伟达/英特尔液冷组件认证的企业将直接受益,并特别提到了英维克等公司。
03 半导体:GPU与国产替代双主线
半导体板块将受益于CSP资本支出增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向:GPU产业链和国产替代。
英伟达目前在AI GPU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5年市场份额达86%。其Blackwell系列GPU被广泛用于AI模型的训练和推理。
摩根士丹利预计,英伟达Blackwell GPU2025年下半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将达到150-200万颗。
与此同时,国产替代逻辑同样强劲。中芯国际正积极扩建28nm产能,以满足国内GPU与AI ASIC的本土需求。
美国对EDA工具实施的出口管制,一度卡住了中国高端芯片研发的咽喉,这反而催生了国产替代的迫切需求。
04 数据中心与散热产业链
CSP资本支出大幅增长,意味着数据中心建设将加速推进。高盛互联网团队预计,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总运营容量将达30GW,其中互联网、云及AI合计占比约70%(13GW)。
阿里云在2025年9月宣布了新一轮全球基础设施扩建计划:将在巴西、法国和荷兰首次设立云计算地域节点,并将扩建墨西哥、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迪拜的数据中心。
UPS(不间断电源) 龙头企业如科士达、科华数据等,凭借客户资源优势,将持续捕捉国内云开支红利。
数据中心散热需求也随着算力提升而激增。高功率AI服务器对散热要求极高,液冷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风冷技术。
高盛报告强调:“全球AI服务器液冷需求爆发”,预计2027年、2030年头部液冷供应商将分别占据全球服务器液冷市场5%、10%的份额。
05 ASIC芯片:打破英伟达垄断的新赛道
除了GPU,ASIC芯片正成为CSP打破英伟达垄断的重要赛道。
随着能源消耗、GPU短缺和投资回报压力不断增加,单纯依靠性能提升已不可持续。各大云巨头纷纷开始自研AI芯片。
摩根士丹利预测,2027年全球AI ASIC芯片销量有望接近800万颗,2026年约570万颗;谷歌、亚马逊为核心玩家,Meta凭借MTIA v3芯片或于2027年快速追赶。
这一趋势为AI ASIC设计服务企业带来了巨大机遇。在亚太半导体领域,摩根士丹利维持对Alchip、GUC等ASIC设计服务企业的“增持”评级。
06 投资逻辑:“小登”与“老登”的抉择
面对这一轮由AI驱动的资本支出狂潮,投资者需要把握不同板块的投资逻辑。
市场分析认为,国产替代赛道才是长期确定性方向,尤其半导体、AI芯片领域。
当前A股市场正经历一场“老登”与“小登”的投资理念碰撞。
所谓“老登”,在投资圈里特指一类投资者,他们大多是60后、70后和80后,秉持传统的价值投资理念,偏爱白酒、银行、地产、煤炭、保险这些传统行业的龙头蓝筹股。
而“小登”通常指代90后、00后为主的年轻投资者,他们是科技成长的坚定信徒,热衷追逐AI、算力、半导体这些前沿赛道。
这一轮CSP资本支出狂潮,明显偏向“小登”的投资偏好。但“老登”们看重的估值和安全边际也同样重要。
走在今天的A股市场,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盯着手机屏幕的年轻人,多半在查看自己持有的AI概念股;而在营业部大厅的老股民,则更关心手里的传统蓝筹何时反弹。
数据显示,全球AI算力服务器市场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16.4%的高位,而中国企业正在这条赛道上加速奔跑。
未来的投资机会,也许不在于盲目追逐风口,而在于找到那些既能享受AI浪潮红利,又具备合理估值和坚实业绩支撑的真正优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