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家人出门一举一动都被拍着,听说画面被转发了”,上海女子将邻居告上法庭

2025-10-13 10:49

来源:新闻晨报

能摄像的电子猫眼引发邻里危机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诸如电子猫眼、电子门锁等带有摄像、摄影功能的安防设备走进了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隐私保护问题,也成了邻里关系中的新的烦恼。当自行安装的电子猫眼与邻里的隐私保护需求出现冲突,该如何取舍?近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法官通过将法庭搬入社区的方式,化解了一起由电子猫眼引发的邻里矛盾。

安装电子猫眼后邻居慌了

家住长宁区某小区的赵女士,家在公共走道尽头,出入必经过隔壁老张家门前,这是她们家唯一的通行路。2021年,老张因快递经常丢失,在门上安装了电子猫眼,可这设备的镜头,偏偏把赵女士一家的日常出入和公共走道都纳入了拍摄范围。

“家人出门、亲友来访,一举一动都被拍着,今年年初听说画面被转发了!”赵女士越想越不安,多次沟通无果后,只好诉至法院,要求拆除猫眼。

“装的时候跟赵女士打过招呼,设备只在有人靠近且角度低于30°时才抓拍,就是想护好家里东西,没想着侵权。”老张委屈着诉苦。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邻里关系渐渐僵了。

法官调解,双方握手言和

为了让纠纷解决更贴近民心,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范龙帅决定把法庭“搬”进社区。

庭审现场,范龙帅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细细释法:“邻里相处要讲‘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隐私权更是受法律保护,不能让‘安全’越了‘隐私’的界”,引导双方理性看待权利边界,明确“不能安装能拍摄他人隐私的设备”。当事人双方心里都有了谱。

庭审一结束,范龙帅立马带双方去现场勘查:蹲点看猫眼拍摄范围,确认覆盖赵女士家门口部分区域和必经路。观察走道环境,发现两家门前放置的鞋柜占了公共空间——而这正是邻里间藏在心里的另一矛盾。范龙帅顺着“结”,一步步解开矛盾。

“是我没考虑周全,这猫眼我拆掉。”老张先松了口,赵女士也体谅老张保护家庭安全的心思,愿意和解。针对鞋柜问题,两人在法官协调下一致同意按照“不占用公共空间、不妨碍通行”的原则对鞋柜进行规范整理,最终“显性纠纷+隐性矛盾”同步化解,邻里握手言和。

新闻晨报记者 张益维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