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3 09:01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徐清锋 本报记者 鲍曼君
金秋时节,泉州湾潮声涌动。开渔令下,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祥芝国家中心渔港的671艘渔船列队出港,船艏劈开浪花的声音瞬间点燃伏季休渔3个月的沉寂。同一时刻,福建省鑫嘉源海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鑫嘉源海运”)载重近万吨的散货船拉响汽笛,驶向长江口方向。该公司负责人郭佳鑫站在甲板上望向远方,心里踏实,原因是邮储银行泉州市分行的2000万元“船舶运输抵押贷”已落地,油料、工资、航线保证金悉数到位。
远洋航运 为巨轮“加油”
航运行业有句行话——“船动就是钱动”。一艘载重近万吨的散货船月行20天,油费就需要50余万元,再加上船员工资、维修、保险的费用,现金流像漏斗一样哗哗往下淌。金融业对船舶抵押较为谨慎,不少航运公司融资不便、融资成本高。
郭佳鑫一度也被流动资金难住。鑫嘉源海运自有5艘船、租赁1艘商船,固定资产厚实,可账面流动资金不多。在航运旺季,流动资金周转令其捉襟见肘。
邮储银行泉州市分行在海洋产业企业走访过程中,得知鑫嘉源海运的情况后,立刻采用“信用+抵押+船舶监管”混合模式,把该公司多年稳定的运单数据、应收账款、燃油采购合同一并放进评估模型。通过小企业融资综合模式,不到两周,2000万元贷款落地,还配套“随借随还”额度,该公司可根据航次计划自助提款。郭佳鑫算了算,本次贷款利率优惠19bp,预计可节省数万元,该分行提供的资金支持让深海海运货物“走得起”、资金“续得上”。
近海捕捞 助渔民“换网”
伏季休渔是渔民的“农闲”,却是资金压力最集中的时段。旧网要换、机器要养、工人工资要预付,样样都要钱。石狮市祥芝镇渔民蔡文裕把账算得明明白白:换一张好网要4万元,两台柴油机大修需要3万元,再加上30名船员工资预付,一开工就要先掏出一大笔资金。眼看开渔日期逼近,蔡文裕的心里不由得慌了起来。
依托“党建共建”机制,邮储银行石狮市支行与蔡文裕所在村祥渔村签订了银村战略合作协议,该村被授予“信用村”称号。该支行在该村村民委员会办公处设立金融服务点,该支行客户经理蔡雅娇每年休渔期都会带着移动展业挨家挨户做“需求画像”。
了解到蔡文裕的情况后,蔡雅娇当场通过移动展业录入船号、马力、历年产量、燃油补贴流水,再调出渔船检验证书、捕捞许可证,采用邮储银行石狮市支行“‘渔船抵押贷款’+‘福海贷’”组合方案,为其授信240万元。7月16日,资金到账,蔡文裕完成渔网换网更新和渔船机具保养。8月16日,蔡文裕的渔船第一批驶出港口,第一轮海洋捕捞了超2000担,捕捞的海物有螃蟹、白带鱼等,产值超30万元。蔡文裕把贷款的第一笔还款日特意设在渔获最集中的10月。
截至2025年8月末,邮储银行泉州市分行通过信用村的金融服务点已累计为318户渔民提供融资金融服务,发放海洋渔业贷款5.35亿元。
近岸养殖 给鲍鱼“加餐”
在泉州湾的另一端,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的8000亩鲍鱼养殖区迎来黄金收获季。在渔排上、岸边分拣点,人头攒动,鲜活的鲍鱼在网箱里翻滚,养殖户们忙着起笼、分拣、转运,空气中满是海产的丰收气息。
“今年鲍鱼行情好,收成比去年多了两成,我准备再扩建两个渔排。”南埔镇鲍鱼养殖户肖智雄一边麻利地将分拣好的鲍鱼装筐一边说。邮储银行泉州市分行20万元的“福海贷”帮助他的鲍鱼养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肖智雄如今的爽朗笑容与3个月前的焦虑愁容形成鲜明对比。彼时正值鲍鱼生长关键期,老化的养殖网箱急需更换,优质饵料也需要及时补充,可前期投入的资金尚未回笼,升级设备、采购物资的费用凑不齐。错过最佳养护期会影响鲍鱼品质,肖智雄急得团团转。
邮储银行泉州市泉港区支行客户经理刘凌峰走访南埔镇上西村时,从村支书口中得知了肖智雄的困境,第一时间主动联系他,当天便上门核实养殖规模、生产经营情况,简化贷款审批流程,仅用3天就为他发放20万元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近年来,邮储银行泉州市分行立足泉港区峰尾镇农业生产特色,为当地海水养殖农户推出“福海贷”,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手续繁琐等问题。
从远洋航运的2000万元“船舶运输抵押贷”到近海捕捞的240万元“渔船抵押贷款”,再到近岸养殖的20万元“福海贷”,邮储银行泉州市分行始终紧扣泉州海洋产业特色,针对不同业态的资金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方案。
截至2025年8月末,邮储银行泉州市分行发放水产产业贷款超9000万元,助力近百户养殖户扩大生产。该分行加大服务航运、捕捞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以多元化的蓝色金融产品为“海上福建”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每一位深耕海洋的从业者都能在逐梦深蓝的路上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