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华安证券-农林牧渔行业周报:生猪养殖全面亏损叠加政策发力,行业产能去化有望提速-251011

2025-10-12 10:5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研报虎)

生猪养殖行业全面亏损叠加政策发力,行业去产能有望提速

  ①生猪价格较节前大跌。本周六,全国生猪价格11.33元/公斤,较节前大跌9%。涌益咨询(10.3-10.9):全国90公斤内生猪出栏占比3.81%,较节前微跌;50公斤二元母猪价格1567元/头,较节前-1.4%,同比-3.7%;规模场15公斤仔猪出栏价282元/头,较节前-15.6%,同比-35.6%;②生猪均重128.48公斤,二育持续疲弱。涌益咨询(10.3-10.9):全国出栏生猪均重128.48公斤,较节前-0.07公斤,较2023年、2024年同期分别+5.46公斤、+2.14公斤;150kg以上生猪出栏占比4.91%,周环比-0.16pct,较2023、2024年同期-0.25pct、-0.74pct;175kg、200kg与标猪价差分别为0.49元/斤、0.84元/斤;二育持续疲弱,2025年9月30日,17个省份二育栏舍平均利用率34%,较6月30日高点-20pct,同比-5pct,9月21日-30日二育占实际销量比重仅0.93%;③生猪养殖行业全面亏损叠加政策发力,行业去产能有望明显提速。今年5-9月,国家召开数次生猪会议,调控政策持续加码,头部猪企需在年底前减产100万头。随着猪价大幅回落,生猪养殖行业全面进入亏损,i)自繁自养已连续3周亏损,本周五自繁自养头均亏损达到152.15元;ii)仔猪销售陷入亏损,7公斤断奶仔猪头均亏损约80-100元;iii)外购仔猪育肥已连续亏损3月,本周五外购仔猪育肥头均亏损达到301.04元。2025年7月开始,生猪养殖行业步入去产能阶段,农业农村部7-8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累计下降5万头;我们判断,生猪养殖业全面亏损叠加调控政策持续严格落实,生猪行业去产能有望明显提速;④2025年9月上市猪企出栏量同比增长44.1%。前9月16家上市猪企出栏量12,710万头,同比增长23.7%;9月16家上市猪企出栏量1666万头,同比增长44.1%,出栏量(万头)从高到低依次为,牧原股份557(仅商品猪出栏量)、温氏333、新希望139、正邦79、天邦食品61、唐人神41、大北农(控股公司)37、巨星农牧35、天康生物27、神农集团23、京基智农22、立华股份20、傲农生物(维权)16、金新农11、东瑞10、正虹科技(维权)1;出栏量同比增速从高到低依次为,正邦108%、立华股份53%、巨星农牧43%、天邦食品40%、大北农33%、温氏32%、唐人神28%、东瑞19%、金新农17%、新希望17%、神农集团15%、傲农生物12%、牧原股份11%、天康生物5%、京基智农-3%、正虹科技-10%。⑤估值处历史低位,继续推荐生猪养殖板块。据2025年生猪预测出栏量,牧原股份头均市值3,230元、温氏股份2,726元、新希望2,709元、德康农牧2,518元、天康生物3,000元、立华股份2,100元、天邦901元、正邦3,971元、巨星2,575元、神农4,836元、京基2,967元、东瑞2,733元,猪企估值多处于历史低位,我们继续推荐生猪养殖板块,重点推荐牧原股份、天康生物、温氏股份、立华股份。

在白羽产父母代种鸡存栏处近年同期最高,黄羽肉鸡养殖持续盈利

  ①在白羽产父母代种鸡处2019年以来同期最高。2025年第38周(9.15-9.21):在产祖代种鸡存栏量140.53万套,周环比-0.13%,处2019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2,296万套,周环比-0.5%,处2019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父母代鸡苗销量159.26万套,周环比+5.6%,同比+30%,处于2019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父母代鸡苗价格45.07元/套,周环比+6.3%,同比-12%;②黄羽肉鸡养殖持续盈利。2025年第38周(9.15-9.21):黄羽在产祖代存栏158万套,处于2021年以来同期最高;黄羽在产父母代存栏1369.6万套,处于2021年以来同期偏高水平;黄羽父母代鸡苗销量151万套,处于2021年以来同期最高;黄羽全国商品代毛鸡均价15.23元/公斤,成本14.12元/公斤,毛鸡盈利1.11元/公斤,周环比+0.03公斤,在经历了长达7个多月亏损后,黄羽鸡养殖行业自8月中旬开始持续盈利。9月温氏、立华黄羽肉鸡销售均价13.5元/公斤、13.0元/公斤,环比+1.2元/公斤、+1.3元/公斤,全国前两大黄羽肉鸡养殖企业从8月开始步入盈利期,全年黄鸡业务有望扭亏为盈。

中美关税问题再度升温,农产品中高粱、大豆进口影响最大

  ①10月中国玉米25/26年结余量调降100万吨,大豆结余量不变。中国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公布10月报:i)玉米。本月对2025/26年度中国玉米生产、消费形势预测与9月保持一致,进口量下调100万吨至600万吨,25/26年结余量预测值调降100万吨至246万吨,玉米供需保持紧平衡。ii)大豆。本月对2025/26年度市场供需数据不做调整,25/26年结余量预测值维持259万吨不变,国际市场方面,全球大豆整体供应保持宽松状态。②关税问题再度升温,农产品中高粱、大豆进口影响最大。美国总统特朗普于10月10日在社交媒体平台宣布,自2025年11月1日起(或更早,取决于中国的进一步行动),美国将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我们判断,若加征关税,对农产品影响最大的是高粱、大豆。i)大豆进口量占大豆消费量约90%,2025年1-7月大豆进口主要来源国是巴西(占进口总量69.2%)、美国(占27.2%),关税政策可影响我国约25%大豆消费;ii)2024年高粱进口量占我国高粱消费量约70%,主要进口来源美国(占总进口量66%),澳大利亚(占22%),阿根廷(占12%),关税政策可影响我国约46%高粱消费。③关税调整对我国玉米、小麦、猪肉、牛肉进口影响很有限:i)玉米进口量占我国玉米消费量约5%;2025年1-7月玉米进口主要来自俄罗斯(占进口总量30%)、巴西(占29.6%)、乌克兰(占27.5%);ii)进口小麦及制品占我国小麦消费量7-8%,2025年1-7月进口主要来自加拿大(占进口总量65.3%)、澳大利亚(占30.3%)、俄罗斯(占2%);iii)2024年,我国进口冷鲜冻猪肉和猪杂碎占我国猪肉消费量约4%;iv)牛肉进口占全国牛肉消费量比重约30%,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澳大利亚、新西兰是主要进口国。

风险提示

  疫情失控;猪价上涨晚于预期;牛价上涨晚于预期。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