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1 17:07
(来源:老张投研)
可控核聚变,按下加速键!
10月1日,位于合肥的紧凑型核聚变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落位安装,工程建设按下加速键。
与此同时,产业链的上中游也有望同步加速。
这就好比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带来了电池设备、碳酸铁锂等需求的释放,因而宁德时代、先导智能、天齐锂业享受到了行业初期高增长的红利。
产业链看,中游是可控核聚变产业链核心,覆盖超导磁材和超导磁体等。
以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为例,磁体成本占比达到28%,是其装备最大的成本项。从我国近两年招标信息看,单个磁体线圈价格可达百万元,价值不菲。
行业统计,2025-2030年全球将有10个核聚变项目建成,若以磁体30%的占比乐观估算,则未来五年约有100亿美元的超导磁体潜在市场。
而西部超导切中的正是可控核聚变中游环节。
西部超导支柱业务有三部分,即:高端钛合金、超导材料和概念功能高温合金材料,2025年上半年分别占公司总营收的57.55%、29.32%和9%。
其中,可控核聚变是公司超导产品最重要的应用分支。
西部超导是ITER用低温超导线材唯一国内供应商,同时也是批量供货于BEST核聚变项目的国内供应商。
那么,西部超导为何能一举拿下ITER与BEST两大项目?
一句话概括,西部超导技术路线“全而精”。
公司是目前全球唯一的NbTi铸锭、棒材、超导线材生产及超导磁体制造全流程企业,也是国内首家研制出15T120mm大口径无液氦超导磁体的企业,打破了国际垄断。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路线上全球仅有西部超导和美企ATI两家具备NbTi铸锭技术,而NbTi占据超导材料产业90%以上的市场,这意味着西部超导更容易构建寡头地位。
业绩说话,2020年公司超导产品营收不到2亿元,营收占比仅9.21%,但到了2024年该业务营收增至13.04亿元,占比提高至28.26%,已经成为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财报显示,2020-2024年,公司平均研发费用率约7%,高于永鼎股份、联创光电和国光电气。
同时,公司还在高温超导材料、高温多芯Nb3Sn超导线材、MgB2高温超导线材上大投研发,逐渐补齐高温超导技术短板。
就在10月10日,西部超导高温超导技术再度迎来重大突破。
公司运用粉末装管技术制得的MgB高温超导线材成功实现量产,单根长度超2万米,并为南方电网超导磁储能装置提供了技术支撑。
历史经验表明,坚持全栈很容易因投入巨大而压缩盈利空间,但西部超导是个例。
先看一个财务数据。
ROE,即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一家企业净资产赚钱能力的核心指标。
通常而言,那些具备极致控本能力,或拥有水电、矿产等垄断性资源的企业,更有可能维持较高的ROE水平。
数据显示,2020-2024年,西部超导平均ROE为16.34%,不仅超过永鼎股份、联创光电等同行,甚至优于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矿产资源企业。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5.4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6.7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更是同比增长77.73%。
那么,西部超导为何能一枝独秀?
这背后是西部超导三大产品协同发力,共同构建了盈利护城河。
如果说,超导产品求的是成长性,那么高端钛合金稳的是盈利。
钛合金行业下游主要覆盖航空、航天、兵器等尖端领域。
其中,高端钛合金国内需求主要来自航空领域,该领域对钛合金的高稳定性、纯净性等技术要求高,与传统有色金属相比,高端钛合金技术壁垒更高。
目前,西部超导实现了多种高端钛合金的完全国产化,填补了战机、舰船等关键材料的国内空白。
并且,公司高端钛合金产品成功供货C919,部分相关产品得到航空工业、中国航发及赛峰等下游供应商认可。
技术壁垒叠加行业门槛高,进一步放大了西部超导的产品溢价优势,进而形成相对较高的毛利率,促进ROE的提升。
2024年,西部超导高端钛合金产品实现营收27.52亿元,毛利率为38.67%,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毛利率提高到45.92%,超出宝钛股份约21个百分点。
可以说,高端钛合金是西部超导业绩的压舱石。
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8万亿元,2030年更是有望突破3.5万亿元大关,年均复合增速约14%。
值得注意的是,从下游需求看,公司高端钛合金业务与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现代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材料与钛合金材料占发动机总原材料成本的65%,因此,西部超导第一大业务与第三大业务形成了紧密的协同。
站在平台化的角度,当下游需求爆发时,多产品布局的企业更容易收获行业红利。
财报显示,2020年公司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毛利率为-11.42%,未产生实际盈利,但到了2024年该产品毛利率提高到了22.25%。
原因在于,初期公司以研发、产能扩张以及市场开拓为主,但随着高温合金材料通过两机(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航天型号等用户认证,出货量迅速增长。
2024年公司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营收为3.27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8倍多,规模摊薄成本由此显现,成为毛利率提升的关键。
所以,技术不是苦生意,而是最硬的资源—它可再生,且永不枯竭。
西部超导已构建起“技术-销售-研发”的良性循环,这带来的不仅是利润,也推动了公司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