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高德放“榜”30天:百度携程“硬杠”,抖音小红书“包抄”

2025-10-11 22:55

(来源:伯虎财经)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一场关于消费者吃喝玩乐的到店争夺战悄然打响。

  高德地图弹出了“上海最好吃本帮菜”的推送;一位小红书博主正在敲打笔记,“小红卡打九折,姐妹们冲”;切换到抖音APP,“0元心动酒店限时住”的广告语也格外显眼。

阿里、美团、抖音、小红书纷纷出招,都试图以“榜单”重塑消费者的到店心智。高德率先推出“扫街榜”;美团则联合百度地图、携程火速迎战,上线“AI去·榜中榜”。

  内容平台也在悄然布局。抖音生活服务发布了“心动榜”,覆盖餐饮和酒旅两大领域;小红书则在三城推出“小红卡”,持卡用户可享受 “精选门店推荐”、“全店通用折扣”等权益。

  外卖大战的硝烟虽然散去,本地生活的战火却没有熄灭,各大平台换上了“榜单”这层新外衣,将内容生态、优惠折扣、商家团购等本地生活服务入口融入其中,夯实自身在本地市场的优势。这个国庆黄金周,也成为了平台们检验“榜单”实战能力的最佳试验场。

榜单大战,地图派VS内容派

  9月10日,高德“扫街榜”高调登场,依托真实的出行数据和阿里的芝麻信用体系,构建起一个“用脚投票”的榜单,率先打响“榜单大战”。

  这份榜单也被认为是阿里向美团点评业务发起进攻的重要武器,其规避了传统点评模式下的刷单、刷分乱象,用更可信的内容吸引用户,有望在点评业务版图中抢占一席之地。

  随后,百度地图在没有任何发布会的背景下,在APP中上线了“AI去·榜中榜”,其整合了美团和携程的核心资源,用户可以实现一键跳转,在百度地图内完成消费决策的全流程。

  虽然美团与携程在酒旅赛道是正面交锋的竞争对手,但在竞合的逻辑下,百度地图、美团和携程合作攒局,才能对冲阿里在本地生活的竞争攻势,避免市场份额被进一步挤压。

  一直试图在本地生活领域寻求突破口的内容平台,也不甘落后。抖音“心动榜”和小红书“小红卡”另辟蹊径,从用户分享的真实内容入手打造榜单。

  抖音“心动榜”将用户的点赞、评价、收藏、消费行为转化为推荐依据;小红书“小红卡”则将社区内沉淀的海量笔记转化为消费决策的工具,让“种草”到“拔草”的过程更顺畅。

  平台们正在利用各自的基因优势,构建出截然不同的内容榜单,在这个过程中,“地图派”和“内容派”也将迎来了新一轮较量。

  如果说高德、百度作为地图工具,主打“客观行为数据”,更像是理科生的话,那么抖音、小红书则揣着文科生的“剧本”,主打“带有人味的点评”。

  地图工具切入本地生活,其优势是海量的用户出行行为数据,在这一基础上,平台可以通过LBS数据与AI能力,构建出一套能够被用户取信的榜单体系,解决点评的真实性问题。

  高德地图背靠的是阿里的芝麻信用认证,百度地图则选择以开放联盟破局,引入美团/携程的第三方内容,并清晰地显示了开车前往、步行前往店铺的具体人数,弥补自身在信任体系上的短板。

  内容平台要打破地图工具这种“真实性”,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抖音和小红书都选择以情感驱动的方式来打造榜单,这种基于用户兴趣所打造出来的榜单,或许不是最“真实”的,却是经过社区共识过滤的、更能迎合平台用户品味的内容。

  国庆期间,小红书用户“巨能吃”成为了“小红卡”的首批持卡者,他在笔记中表示持卡到“精选门店”消费就能获得9折优惠,支付过程非常流畅。不过在他看来,这家餐厅体验感拉满,味道却只是中规中矩。

  由此可见,不同于“地图派”更强调真实的评分标准,对于小红书用户而言,门店所传递的生活方式、体验场景的创新,也是评分的重要考量因素。

  因此,尽管“地图派”和“内容派”以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打造榜单,但二者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互补长短,“榜单”的出现恰好能够破解传统点评模式的痛点:

  在缺乏真实数据支撑与完善信任体系的背景下,点评体系很容易陷入内容失真的困境;若过度强调社区原生内容的引导,又可能会让商家被内容流量所绑架。

  “榜单”的价值则正在于此 ,它能够在信任体系与转化效率之间取得平衡,既保障了信息的可信度,也为商家提供了更健康的流量导向。

到店心智,内容才是“里子”

  不过,榜单易建,信任难立。面对着形形色色的榜单,消费者选择相信谁,才是到店心智较量的关键。

  首先,站在消费者角度,“榜单”的内容质量和信任资产,决定了榜单的话语权分量。“地图派”玩家基于真实用户数据所构建的榜单,有望成为到店榜单的核心阵营。

  一则,以高德、百度为代表的“地图派”,牢牢占据了地图导航这一高频刚需的流量入口。根据iiMedia Research调研,去年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合计占据约83%的市场份额,基于“真实行动不会骗人”的核心逻辑,这些可追溯的真实行为数据,成为了点评榜单的信任基石。

  二则,“地图派”背靠阿里、美团等大厂,拥有庞大的生态基础,能够打通“出行-搜索-决策-交易-履约”的全场景闭环,实现高频服务与低频消费的高效联动,形成生态内的价值循环。

  例如高德“扫街榜”可以跟淘宝闪购、饿了么、飞猪等“大淘宝生态”进行联动,除了常规榜单之外,还有逛街路线、亲子遛娃、户外运动等子榜单,在榜单的内容、玩法和场景上有更丰富的变化,能够大大提高用户体验。

  其次,站在商家角度,获得用户信任只是第一步,如何为用户决策和商家发展提供真正有效的助力,才是接下来“榜单们”的竞争焦点,也将决定平台的生态健康与用户粘性。

  高德“扫街榜”作为阿里“大消费战略”的重要棋子,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助阿里在本地生活场景中深度抢占用户心智、精准补齐到店业务的短板。这一优先于短期收益的战略意义,使得“扫街榜”敢于承诺“永不商业化”,获得比同类产品更高的信任价值。

  然而,到店业务的核心不仅在于引流,更在于后续的团购供给和服务体系,这正是美团的基本盘。过去,阿里也曾通过聚划算、口碑发力团购到店,但一直未能建立长期竞争优势,要避免重蹈覆辙,阿里还需要进一步的下沉和投入。

(图源:网经社)

(图源:网经社)

  百度地图与美团、携程的联盟看似强强联合,但也面临着稳定性的挑战。联盟内部各平台之间如何实现数据协同,支撑起精准的用户需求匹配与个性化推荐,将直接决定着用户体验。

  抖音和小红书则面临着另一种挑战,它们虽然拥有巨大的流量优势,但用户心智更偏向娱乐种草,而非消费决策,小红书就经常被诟病用户只在平台上“种草”,却不在平台上“拔草”。

  而且,在内容平台更擅长的“小而美”赛道,大厂也并没有放任其生长。比如在小红书更擅长的潮流赛道,大众点评推出了挖掘新潮去处的M Cháo频道,美团上线了被称为“美团版小红书”的鸭觅App,这意味着内容平台的内容围墙,也并非坚不可摧。

  最重要的是,内容平台的基础设施往往有所欠缺,导致支付链路不够丝滑,商家曝光不够精准,如何打通从内容到交易的顺畅通路,将内容优势转化为交易闭环,再通过本地生活反哺社区生态,将是抖音和小红书必须攻克的难题。

流量转化,本地生活的“持久战”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预计到2025年,国内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将增至35.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6%,线上渗透率将有望增至30.8%,想象空间巨大。

  本地生活服务的“蛋糕”足够诱人,过去也吸引了不少玩家入局,比如抖音、阿里、视频号、小红书等,但美团的领先地位却始终没有松动。

  除了牢固的用户心智之外,丰富的商家数量、到店和外卖结合的生态优势、相对较低的交易价格,共同组成了美团的护城河。

  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外卖大战却打破了本地生活市场的平衡,阿里凭借淘宝闪购在到家业务实现持续增长,下一步必然是剑指到店市场,增加平台能力的复用效率。

  随着头部玩家的战略聚焦与资源倾斜,新一轮的到店补贴战也正式启动。高德“扫街榜”通过“烟火好店支持计划”发放超10亿元补贴;抖音对“心动榜”酒店提供全年100亿的流量扶持;小红书则推出0抽佣政策。

  在国庆黄金周期间,已有平台抢占先机。高德“扫街榜”为线下餐饮门店带去超过1亿的客流,活跃用户数最高达3.6亿,创历史峰值;地方菜抖音团购销售额同比增长76%,住宿增长50%。

  然而,短期爆发之后,如何打好持久战才是真正的考验。榜单只是引流工具,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如何帮助商家实现长效经营和持续复购,把握用户信任、商家经营、平台商业化三者之间的平衡,这才是各平台需要解决的长期课题。

  阿里通过生态业务协同,持续巩固“扫街榜”在消费场景中的入口价值。但要引导用户改变消费路径和选择偏好,其还要将电商基因与本地生活服务深度融合,逐步完善团购交易闭环。

  抖音和小红书则从外围“包抄”,聚焦自身更擅长的细分场景深耕,构建起独特的口碑体系,再顺着用户的核心价值需求,尝试搭建与本地生活领域的新型连接。

  不过,美团的市场根基仍不容小觑。在阿里针对点评模式的“信任漏洞”发起攻势后,美团的反应也非常迅速,不仅通过AI大模型进一步完善真实内容,还强调“大众点评必吃榜不涉及任何商业化目标”,积极守擂。

  只是,当所有到店玩家都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构建信任体系,美团在到店服务市场长期占据主导的单一格局,也必然会在多元力量的碰撞中逐渐松动。

  最终,“榜单大战”将会是一场持久战,平台不仅要为用户提供理性参考,发现美好生活,还要助力商家实现持续增长,考验的依然是谁能更精准匹配用户需求与商户价值。

  太阳底下无新事,无论是“用脚投票”,还是“用手点赞”,本质都是消费者需求与市场价值的双向奔赴。“榜单”只是本地生活大战的起点,平台们要站稳阵脚,就要深入市场,共同成长。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