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1 10:49
(来源:医趋势)
10月的医药圈,两个热点事件看似无关,却指向同一个关键玩家。
一边是云顶新耀官宣人事震动:掌舵多年的傅唯卸任董事会主席,转任非执行董事;接棒者是前一天刚加入康桥资本的吴以芳,这位有35年行业经验的“老将”,曾把复星医药的创新药销售额占比拉升20个百分点。
另一边是Mirxes觅瑞的“觅小卫®”拿下NMPA三类证,成国内“胃癌早筛第一证”。要知道,我国胃癌早期诊断率不足20%,五年生存率不到30%,而早期干预后生存率能飙到90%,这个证的意义不言而喻。
这两件事的背后,都站着康桥资本。这家成立十余年的“投资基金”,从不走常规风投的短期逻辑,这次人事变动与产品获批,恰好是它从“引药入华”到“推药出海”战略转型的缩影。
01、1.0时代,缩小中美创新药差距
云顶新耀与康桥资本的合作,更像一场 “双向成就” 的试验 —— 而这场试验,早已交出亮眼答卷。
2017年正是康桥资本战略转型的关键期,它需要验证 “孵化型控股投资” 模式的可行性,云顶新耀成了核心载体。康桥资本不仅是 “联合创业者” 主导其创立,更深度绑定全程 ——IPO 前持股超 60%,康桥资本创始人兼CEO傅唯亲自出任主席抓顶层设计,连管线布局、团队搭建都深度介入。
结果是,云顶新耀仅用三年就登陆港股18A,首日市值破200亿港元。这不仅让康桥资本收获阶段性回报,更让 “孵化型控股” 模式在业内打响名气。即便到2025年上半年,康桥资本仍持有超25%股权,这种深度绑定的共生关系,成了云顶新耀快速成长的关键。
从一开始License-in模式,迅速搭建起丰富产品管线;如今已转向具有出海潜力的自主研发和授权引进并进的“双轮驱动”引擎。
商业化成绩亮眼。已上市的两款产品依嘉(抗菌新药)、耐赋康(肾病新药)都是同类首创,2025 年上半年营收 4.5 亿元,同比增长 48%;即将获批的艾曲莫德(溃疡性结肠炎新药),更是被寄予 “下一个重磅单品” 的期待。
这款药的临床数据足够有说服力:在亚洲多中心Ⅲ期研究中,它不仅能快速起效、实现无激素缓解,更突破了黏膜愈合的难题 —— 当前UC患者黏膜愈合率仅24%,而艾曲莫德治疗52周后,这一数据达51.9%,黏膜完全正常化率45.5%。更关键的是,它能每日口服一次,便利性拉满,预测销售峰值超50亿元。目前该药已在港澳、新加坡获批,大湾区先行使用,国内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初上市。
自研端成果显著。云顶押注的“AI+mRNA”平台,已搭建起从抗原设计、序列优化到 LNP递送、产业化生产的全产业链能力;管线、商业化、自研齐头并进。
现阶段的云顶新耀需要一位更懂全球化运营和商业化落地的“更专职”的掌舵者 —— 吴以芳的接棒,恰好补上了这一环。
35年行业经验、复星医药前董事长的履历,让吴以芳的赋能方向清晰可见:加速 mRNA平台的海外拓展、优化 “双轮驱动” 效率、升级商业化能力(毕竟他担任复星医药执行董事期间,创新药销售额占比提了20个百分点)。
不过市场对此仍有观望,截至当日收盘,云顶新耀股价下跌5%。这背后,既有管理层变动带来的短期不确定性,也有行业周期与板块情绪的叠加影响。
而傅唯的卸任理由 “投入更多时间处理其他事务”,也为康桥资本的战略转向埋下了伏笔。
02、2.0时代:1000亿美元“破内卷”
康桥资本的起点,本就踩在大健康行业的关键转折点上。
2014年,O 药、K 药相继在美国获批,肿瘤免疫治疗的时代正式开启;也是这一年,在渣打私募、高盛、淡马锡等机构积累了足够经验的傅唯,创立了康桥资本。
但从一开始,康桥就没走普通 VC 的路 —— 别人追 “大白马标的” 做少数股权投资,赚退出的快钱;康桥却选择做 “孵化型控股”,从创立、团队搭建到战略落地,深度介入企业全生命周期。
这种 “非常规” 逻辑,在觅瑞的投资上体现颇丰。康桥资本没有选择稀释股权的常规投资,而是用 “药品特许权融资”—— 觅瑞的还款来源,直接绑定核心产品 GASTROClear™(也就是觅小卫®)的未来销售收入分成。这意味着,康桥的收益与产品商业化成果强挂钩,押注的是“早筛”这个赛道的长期价值,而非短期估值波动。
为什么押注早筛?数据不会说谎:全球胃癌新增病例中中国占43%,但我国早期诊断率不足20%,五年生存率不到30%;而早期胃癌经干预后,五年生存率能达90%。觅小卫®拿下“第一证”,不仅是企业的突破,更补上了公共卫生层面的关键一环。
如今,康桥资本通过投资和孵化所构建的“康桥系”版图,已在大健康领域打造出一个涵盖投资、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集群。
同时也构建起诊疗一体化生态闭环。
而傅唯的“事务切换”,或许暗示着康桥资本的战略重心正在升级:从 “助力海外药物进入中国” 的1.0时代,转向“推动中国药物在全球盈利”的2.0时代。
在近期科技峰会上,傅唯的表态,更直接点破了这一转型的核心:过去是缩小中美创新药差距;现在要帮中国创新药械企业出海,不要卖青苗,把临床2期、3期的钱也赚了。要知道,前者的市场潜力或许是1000亿港币,后者则是1000亿美金。
这种量级的差距,正是康桥转向2.0的核心动力。然而或许也需要傅唯投入更多精力,从团队组建到资产并购,再到全球资本对接,每一步都比单一上市公司管理更复杂、更耗时。
云顶新耀是康桥资本1.0时代的典范,而现在,它要打造的是2.0时代的“中国创新出海”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