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1 10:05
转自:梅州发布
阳光漫过窗台,洒在梅州市实验小学一年级教室的课桌上。数学教师轻触电子屏,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名师授课画面即刻铺满黑板,“20以内进位加法”专题课教学就此展开。“看动画里的淘气,洗完的盘子怎么数最快?”云端名师的声音传来,屏幕同步播放生活化动画——淘气先洗6个盘子,又洗7个。在名师引导下,孩子们紧盯屏幕,有人小声嘀咕算法,有人举手想分享。画面切换后,教室教师接过接力棒:“咱们用平台工具试‘凑十法’!”她点开“木棒动画”功能,随机点名学生上台操作,抽象算法变成具象的木棒游戏,不少孩子兴奋地喊道:“我懂啦!”
这生动的课堂场景,正是梅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微观缩影。如今,从基础教育的课堂革新到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再到高等教育的扩容提质,梅州以数字化为笔、以改革创新为墨,在教育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全新篇章。
01
智慧驱动促均衡 师资强校育新人
“我们学校学科教研组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启了教学智慧化的大门,全校95%以上教师都能熟练运用平台开展教学,课堂互动率、作业正确率等显著提升。”梅州市实验小学教师李艳芳口中的变化,是梅州智慧教育深度渗透的真实写照。
梅州市实验小学数学课组在全市小学学科主题教学研讨暨学科教研基地送教梅江区活动中,以“融合智慧平台,展多彩数学教学”为主题作关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的经验分享。
近年来,梅州积极探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成效显著。据统计,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在梅州3年总访问量达3.9亿次,师均访问量2650次,备课授课使用近300万次,核心应用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此外,梅州通过“市级统筹+县级协同+校本创新”三级联动,让全市616所学校实现平台深度应用全覆盖;同时培育了4所省级应用标杆校和7个名师团,每月开展全市性大教研活动,推动智慧教育与常态化教学深度融合。
在数字化赋能的同时,梅州更以师资建设为核心,为基础教育注入长效动能。2024年,梅州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通过率达94.12%,实现中职正高级教师“零的突破”,全市正高级教师人数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从‘春蚕工程’引进青年教师,到‘全链条’培育机制,我们让教师成长有路径、发展有空间。”梅州市教师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梅州有1个教育集体、5名个人获全国表彰,今年又有81人获评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正成为山区教育发展的“硬核支撑”。
优质教育的根基,还在于资源配置的均衡优化。“十四五”期间,我市新增公办学位超9万个,超额完成省定任务;通过组建60个基础教育集团、77个城乡教育共同体,推动优质资源跨区域流动。与此同时,蕉岭县稳步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平远县扎实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持续优化,群众“上好学”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02
产教融合筑通路 技能提质助就业
“作为‘中本贯通’培养的学生,未来3年我在市职校学计算机专业,转段考核通过就能去嘉应学院读本科。”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2025级新生林俊宇的期待,折射出梅州职业教育为学子搭建的成长新路径。
近年来,梅州从夯实中职教育基础入手,推进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成功创建2所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在此基础上,创新培养模式,开展“3+4”中本贯通、“三二分段”中高职贯通试点,让越来越多职校生实现“技能提升+学历进阶”的双重目标。
中职教育的突破,为高职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2021年,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招生,一举填补梅州高职教育的空白;2024年10月,该校广梅园校区启用,成为全省高职院校中唯一将分校区设在产业园区的院校——这一布局并非偶然,而是梅州推动“职业教育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的关键举措。该校区聚焦产业需求打造现代产业学院,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从早期的“资源共建”,逐步升级为“人才共育”的深度融合,通过“双导师制”“订单班”等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行业前沿技术、积累实战经验,为毕业后职业发展铺好“快车道”。
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农业工程学院学生在上“动物微生物接种与培养”实训课。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对接地方产业布局,与多家企业共建数智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小鹏汽车产业学院、低空经济产业学院等实践基地。“我们会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各二级学院近年已累计与189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该校对外合作处负责人表示,随着梅州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文旅康养等产业,本地就业岗位需求持续增长,去年该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42%,既解决了学子就业难题,也为地方产业发展输送了急需的技能人才。
03
扩容升级谋突破 高校发展强服务
今年9月,嘉应学院丰顺校区(紫琳学院)正式启用并迎来1518名新生,崭新的校园内,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一应俱全。同期,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广东省首个文化遗产本科专业,也在嘉应学院校本部迎来首批新生,填补了广东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本科教育的空白。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历史,能在家门口读本科还能学喜欢的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我感到特别幸运。”嘉应学院蕉岭籍新生张梓懿的心声,道出了梅州高等教育的民生温度。作为本地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嘉应学院近年深化内涵发展,秉承“勤俭诚信、立己树人”校训,累计培养30多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此外,嘉应学院首届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于近日启动,拟招收教育、农业、体育3个专业全日制研究生,该校办学层次实现重大跨越。
如今,梅州已形成“本科院校引领、高职院校支撑”的高等教育格局,为全市输送大批专业人才,成为推动“百千万工程”发展的重要智力引擎。
从智慧教育破解资源不均,到职业教育打通成才通道,再到高等教育扩容提质,梅州正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在粤北山区勾勒出“人人有机会成才、人人能出彩圆梦”的生动图景。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下一步,该局将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以数字化驱动教育系统性变革,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贡献梅州力量。
来源:梅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