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1 10:26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强化质量支撑,建设质量强国。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聚焦“质量强企强链强县”总目标,加快推动《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在集群企业落地生根、链上开花、点上结果,为“质”存高远、跃升起势的“宝鸡制造”“宝鸡创造”“宝鸡品牌”在中国工业城市排行榜上注入“宝鸡质量高度”。
质量强企 落地生根
宝鸡,陕西省第二大工业城市,经过积淀和发展,已由中国西部知名工业基地蜕变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宝鸡钛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全球第二。宝钛集团有限公司主导制定国际钛材标准4项、国家标准100余项,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宝鸡市政府奖补500余万元用于标准研制。
汽车产业产值占到陕西省三分之一强,被誉为“丝路汽车名城”。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成功跻身“2025中国汽车供应链百强”榜单,分别居34位和第54位。12户汽车企业入选陕西汽车工业40强,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一。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唯一拥有“国家油气钻井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研发成功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研制的深水钻探系统、浮式全液压钻机、钻井隔水管系统等海洋油气装备的作业水深可达到3000米,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从“制造”迈向“智造”。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CT150钢级超强连续管顺利通过国家石油管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这意味着我国掌握了全球最高强度连续管制造技术,为国内外深层油气资源及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利器。
向“新”图强,以“质”取胜。作为国内重型汽车变速器“领头羊”,法士特集团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研发新能源动力总成价值链核心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集成商。此外,汉德车桥宝鸡基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车桥生产基地,汉德车桥新能源产品销量突破10万根大关,中铁宝桥新一代特纯高锰钢辙叉首次出口欧盟,引领我国铁路高锰钢辙叉首次跨入“6亿吨”。宝鸡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通过技改,实现吉利BHE15-MP(燃油机)和BHE15-LP(新能源混动)发动机并线生产,年产新能源混合动力四缸发动机36万台,大幅提升本地配套水平。“这些离不开宝鸡市、县两级市场监管局质量服务队为企业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帮助解决企业质量技术问题密不可分。”该企业负责人祁增辉说。
不断夯实制造业“存量”优势,增强“向新”发展动力,放大产业集聚“磁力”。宝鸡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专精特新“小巨人”百强市、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市、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多项国家荣誉,西凤股份、中铁宝桥、宝钛股份等3户企业上榜中国品牌价值榜单,吉利汽车、石油机械、秦川机床等6户企业入选陕西百强企业,西凤酒入选工信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西凤酒、吉利汽车、宝钛股份获评陕西质量奖,19个商标入选“陕西好商标”,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要聚合质量元素,瞄准质量强企、质量强链、质量强县培育主体,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系统梳理企业在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产品质量、商标品牌等领域存在的共性难题,组建质量技术服务队入企“靶向问诊”——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服务队直接予以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复杂问题分门别类建立清单逐步推动解决,切实为企业疏堵点、破难题,以质量技术赋能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质量根基。”宝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炜的话,道出了这份决心。
质量强链 链上开花
为更好发挥产业升级主体作用,宝鸡市梳理全市170个重点产业链项目,将原有13条重点产业链优化调整拓展为24条,以重点链群建设牵引产业体系整体升级。目前,宝鸡已形成钛及新材料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优势装备产业集群、特色食品产业集群等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正在有力支撑引领宝鸡经济高质量发展。
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作为中国机床工具行业龙头和陕西省数控机床产业链“链主”企业、“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重点组成企业,在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RV减速器的生产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其产品在保持高精度输出情况下平均额定寿命(精度保持性)突破1万个小时,并通过了CR认证,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了国内领先标准,一举比肩国际龙头企业。目前宝鸡有工业母机相关企业210余家,其中整机企业14家,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家,数控磨齿机、大型卧式车床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
姜谭经开区电子新材料产业园是渭滨区围绕传感器产业发展打造的延链强链项目,由聚瑞芯光电有限公司一体化承接园区,实施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晶圆及光电子芯片的生产研发。“该项目是全市首个涵盖集成电路外延、设计、制造、封测及应用的全产业链项目,填补了宝鸡第三代半导体设计制造产业空白,可以帮助区域内传感器企业加速产品升级。”姜谭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
以链群聚变积蓄磅礴动能,宝鸡工业涵盖35个行业大类、254个行业小类,工业企业超过9000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063户,工业产值2100亿元,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综合排名从第94位升至第84位。2025年,宝鸡又成功入选全国26个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成为继西安(第一批)之后我省第二个获此国家级试点的城市,获资金支持3亿元。申报的“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为全国8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跻身西北地区第2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列,22户企业入选陕西省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宝鸡市将“重点产业链群建设”作为核心引擎,持续深化攻坚,产业生态在链式拓展、集群跃升中不断重塑升级,已然擘画出一幅以链群建设牵引形成在农业、乡村振兴领域质量提升的“宝鸡样板”。
“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是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目标。“陇县国家奶山羊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也是被国家标准委评为农业农村及新型城镇化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当地龙头企业陕西和氏乳业集团相继建成两个奶山羊养殖场和4个奶牛国家级示范养殖场,1个进口奶山羊良种繁育场。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检测中心,成为陕西乃至全国首家羊乳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从奶源到成品全产业链最严标准的质量安全。
猕猴桃作为眉县的首位产业,突出标准引领、标准赋能,围绕猕猴桃“百年产业、百亿产值”目标多维发力,着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先后制定猕猴桃产业相关地方标准12项,成为欧盟境内受保护的10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之一,荣获国家级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县等“国字号”殊荣24项。
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成为做强苹果产业的重要方法之一。千阳县发布陕西省苹果地方标准6项,建成了国家级矮砧苹果机械化生产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种植矮砧苹果13万亩、苗木繁育基地3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27亿元,苹果4次供货空间站、纳入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千阳县荣获“中国苹果苗木之乡”“中国矮砧苹果之乡”称号。
质量强县 点上结果
宝鸡对标质量强县战略、对接实践,明确要点、分解任务、细化指标,凝心聚力促进强市强县建设。13个县区在强县(区)建设上争先奔高,渭滨区、陈仓区立足工业基础雄厚实际,分类强化支持政策,财政优先保障,眉县在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改革上试新创新、走在前列,陕西秦源科创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在西藏林芝设立分公司。眉县、渭滨区、陈仓区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已全面开展质量强县(区)培育建设创新试点和百城质量提升活动。“从宝鸡装备制造的全面崛起,以及奶山羊产业等为典型的农业、服务业品牌塑造可以看出,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形成了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推动质量变革的聚合力,提升了宝鸡质量兴业赋能的成效。这就是质量铸“链”成“群”,带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范澍田说。
推进宝鸡高质量发展,宝鸡市委、市政府对实业立市、工业强市、质量兴市有整体部署要求。2023年1月4日,宝鸡市制定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5+N”政策体系,每年列支5亿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此后每年召开一次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市级财政三年来累计列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5亿元以上,全力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企业培育和质量品牌建设。同时,宝鸡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明泉就推动质量强企强链强县明确提出,要紧盯国家战略,聚焦关键产业集群,全面部署质量提升工作,把优势放大、把产业做强,加快技术创新力转化质量竞争力。
强化顶层设计,实施政策引导。颁布年度《宝鸡市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行动实施方案》《宝鸡市质量提升行动年度计划》,实施《宝鸡市质量奖管理办法》,举行企业首席质量官集体宣誓活动,共同发出的誓言,让首席质量官们感受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开展“建筑保温材料引发质量安全风险”研讨交流,宝鸡市质量工作相关成员单位、各县区质量工作分管负责人及业务股室负责人,以及相关企业形成了共识,建立最低价中标产品和工程质量抽查的相关制度和方法,实行全生命周期质量负责制。
聚焦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等重点领域,编印质量提升12个典型案例,在企业中进行学习推广。
围绕标准化提升行动,组建宝鸡市标准化咨询库专家队伍,联合省质检院、省质量认证认可协会等技术力量成立民营企业标准化服务队,深入县域7户民营企业开展“标准体检”公益服务,现场“把脉问诊”出具“标准体检报告”,促进民营经济领域标准化理念、管理、产品、技术和模式创新不断提升。同时,在宝钛集团开展了企业标准化总监培训,组织系统监管人员和销售企业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对《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等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培训。
举办质量提升项目现场推进会,让企业代表、政府管理者走进陕汽商用车总装车间、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智能车间,充分感受先进装备制造的质量细节和精细管理。搭建交流平台,引发深层思考。“不仅要加强产品质量过程管控,更要为企业长远发展提出质量规划和建议。”今年新任首席质量官—法士特伊顿(宝鸡)轻型变速器有限责任公司质量管理部部长杜平安,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
质量提升项目推进会现场,代表们对质量管理的抓细、抓实感触很深:“质量管理全员参与、全系统推进、全方位提升,很重要;采取绿、黄、红色标记法,既能反映每个工位的质量状况,也能说明人员的质量控制能力,挺科学的。”
同时,先进制造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实力,也让代表们由衷感叹,“汉德车桥能够参与国家863高科技计划项目,并拥有260项车桥专利技术,源于企业拥有的国家级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高水平的质量基础设施是企业实力和竞争力的体现。”
此外,宝鸡坚持把强链壮群作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略,钛及新材料产业集群产值达到560亿元左右;全年整车产量达到23.5万台、同比增长44.5%,本地配套率突破40%,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产值突破60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速突破,集群产值达到380亿元;特色食品、新兴产业和能源化工产业集群产值分别达到300亿元、250亿元和300亿元。宝石机械全球首创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钛基新能源电池材料、航天钛锻件、井下开采用大功率加热器、大型车铣复合中心等一批国之重器填补了国内空白。宝鸡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9件,居陕西地级市首位。从制造到“智造”,从“单打独斗”到“集群作战”,宝鸡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道路上加速奔跑。
“如果说企业的技术中心为企业创新发展搭建了平台,那么以‘产品质量、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硬核全方位展示了宝鸡推动质量强企强链强县的能力、实力和水平。”宝钛股份质量部部长马永军认为,“奖项也是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展示,它推动宝鸡企业的‘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为宝鸡创新驱动按下了‘快进键’,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作为质量强市建设牵头单位,以实施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赋能新质生产力为引擎,融合质量、标准、品牌战略,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格局,推动质量工作与经济规划同步,各类政策协同发力。”宝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姚建平说,目前,“质量”变革正重塑经济肌理,质量基因已融入宝鸡市优势集群发展血脉,从质量基础设施普惠服务到质量奖引领,再到特色产业跃升,质量成为驱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能,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力量。(通讯员 郭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