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澳洲铁矿变天?中国停购必和必拓美元计价铁矿石!

2025-10-10 20:03

近日,一则中国停购澳洲必和必拓铁矿石的消息让全球市场开始震荡。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2025年9月30日向国内买家下达暂停采购指令,暂停购买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海运铁矿石船货,新合约签署全面停滞,已装船货物也被拦截。

(图源:必和必拓)

中方要求以人民币结算铁矿石交易,并推动价格与市场行情挂钩,而必和必拓此前坚持逆势涨价15%,理由是认为当前铁矿石的低价是由经济低迷和美元高利率导致,一旦经济复苏,美元降息,未来价格必涨;且拒绝人民币结算,导致谈判破裂。

打破铁矿石贸易垄断

长期以来,铁矿石贸易始终笼罩在 “双重霸权” 阴影之下。定价端,普氏能源资讯主导的美元计价指数垄断定价权,必和必拓等巨头借此逆势加价 —— 其坚持 2025 年长协价上涨15%至109.5 美元 / 吨,与 80 美元/吨的现货价形成30 美元/吨的不合理价差;结算端,全球85%的铁矿石贸易以美元完成,中国每年11亿吨的进口量需承担巨额汇兑成本,仅2025年汇率波动就可能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

这种 “别人定价、美元结算、中方买单” 的畸形格局,根源在于过去中国钢企 “各自为战” 的采购模式,给了矿业巨头分而治之的空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20年前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开始进行筹备。中国矿产资源集团通过整合所有国有钢企,也就是全国近40%的采购需求,中方首次形成类似 “买方 OPEC”的议价能力,让必和必拓不得不直面失去40%出口量的风险 —— 这意味着澳大利亚每年1050亿澳元的铁矿出口收益将遭受重创。从分散采购到集中反击,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定规,这场博弈彰显的是中国在资源贸易中话语权的历史性提升。

其他矿企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许多矿企接受 —— 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澳洲第二大铁矿企业)已同意与中国用人民币结算,价格协商空间也更大;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企业、全球第四大铁矿石生产企业 FMG(福德士河集团)不仅接受人民币结算,2025 年 8 月还向中国银团申请 142 亿人民币贷款用于矿区建设,未来以铁矿石偿还,主动绑定中国市场。

人民币结算的价值

中方力推人民币结算,绝非货币形态的简单替换,而是蕴含着关乎产业安全与金融主权的深层考量。

对钢铁行业而言,人民币结算直接规避了汇率波动风险:以 9 月 30 日 7.1055 的汇率计算,每吨铁矿石可节省 8 美元汇兑损失,全年能为中国钢企减少 90 亿美元额外成本,这对于利润率长期徘徊在低位的钢铁业而言,不啻为 “降本增效” 的及时雨。

在金融层面,铁矿石人民币结算是对美元霸权根基的精准冲击。美元霸权的核心支柱之一,便是 “资源 - 美元 - 美债” 的循环体系,而铁矿石作为年贸易额 3800 亿美元的核心大宗商品,其结算货币的切换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必和必拓最终妥协后,新加坡铁矿石掉期市场迅速新增人民币合约,伦敦金属交易所计划 2026 年推出人民币结算期货,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印证了人民币在大宗商品领域的渗透力。

更具深远意义的是,人民币结算正在构建 “贸易-投资” 的良性闭环。必和必拓等矿企获得的人民币,可直接用于采购中国电动车、5G设备等工业品,或配置人民币资产,这种实体经济支撑的货币流通,远比单纯的金融交易更具可持续性。

但是,从现状来看,

澳洲矿企能躺赢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对此怎么?欢迎留言讨论。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