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刚刚,建业地产13亿“员工信托”案判决,胡葆森要个人掏钱兑付!

2025-10-10 21:20

2025年9月26日,法院一审判决:被告建业控股有限公司、胡葆森、河南省弘道投资有限公司、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向原告中原信托支付本金收购款84629万元、溢价收购款、违约金及财产保全保险费265236.69元。

这场始于2020年、以“员工福利”为名的信托计划,最终以司法方式收场,暴露了企业利用内部信任筹集资金背后的风险。虽然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但上千个建业员工家庭的财务创伤却难以愈合。

01

高息“员工福利”信托  多人举家拼单

2020年起,建业集团以“员工福利”为名,通过中原信托陆续发行了18期信托产品,融资规模高达约13亿元。

这些产品包括“中原财富-成长804期-河南建业系列(1号)股权投资计划资金信托计划”和“中原财富-成长493期-建业足球贷款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多个项目。

这些内部员工信托期限多在2-3年之间,给出的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11%-13%,远超过市场上普通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

建业集团在推广时明确表示,信托本金及收益由实控人胡葆森个人及建业控股有限公司提供担保,让员工倍感安心。

据内部员工透露,这些信托产品通过建业集团和中原信托官网进行宣传,建业各城市公司及分支机构通过诱导、“分派任务”甚至 “强制”等方式组织员工购买

完全没有金融常识和对应风险承担能力的员工及家属,不得不通过筹措、拼凑、借贷等方式募集资金,随后被包装成合法合规的投资人来认购信托产品。

一位名叫李春雷的原建业员工在求助信中详述:他个人合计投入105万元,其中包括借亲戚的20万和父亲的5万养老钱。

他曾是建业地产员工,如今没有工作,家庭没有收入,每月几千元的房贷需要偿还,还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以下是李春雷同志2024年的求助内容:

02

13亿巨款去向成谜 从请愿信到司法判决

随着信托产品陆续到期,建业集团的“福利承诺”开始崩塌。

根据2023年11月数十名建业内部员工联名的《关于请求解决建业集团内部职工信托债权的请愿信》,2022年到期的委托人仅一次性获得20%的兑付,剩余80%兑付无望。

而2023年到期的债权人,本金和利息均不予兑付,截止2024年初,已经全面违约。

更让员工愤怒的是,建业控股有限公司及担保人胡葆森未如发行时所约定的履行担保责任,并组织人员从官网上删除相关记录,不承认有担保责任。

建业集团和中原信托未能按照约定的方式管理和维护投资项目,且未及时向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缺乏透明度,募集的约13亿元巨额资金去向不明,使得员工无法了解项目的真实情况。

从信托产品设计来看,以“中原财富-成长804期”为例,该产品预期募资不低于2亿元,预计期限6年,所募资金投资于股权等权益类资产不低于80%,最终是向“濮阳本源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股权增资,补充流动资金。

2021年9月,濮阳本源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完成增资后,原股东“河南省弘道投资公司”持股从100%降到60%,新进入的“中原信托”持股40%。

面对兑付危机,建业员工们从2023年11月开始WQ,数十名内部员工联名提交《关于请求解决建业集团内部职工信托债权的请愿信》。

员工们明确要求给出具体的兑付时间表,以及具体的履行方案,不接受展期或分期支付。

建业方面却坚持 “只还本不付息、分五年兑付”方案,与当初的收益承诺形成鲜明对比。

双方拉锯17个月后,中原信托以“回购义务”为由将建业系告上法庭,最终等来2025年9月的法院判决。

03

胡葆森承担连带责任 建业地产的财务恶化

2025年9月26日,法院一审判决:被告建业控股有限公司、胡葆森、河南省弘道投资有限公司、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向原告中原信托支付本金收购款84629万元、溢价收购款、违约金及财产保全保险费265236.69元。

法院一审判决中,最令人振奋的是,法院不仅判了公司,还把胡葆森本人列为连带责任人。

这意味着,一旦建业控股账上没钱,中原信托可直接申请执行胡葆森的个人资产——从建业地产股票,到海南三亚游艇统统在拍卖清单之列。

这一判决与胡葆森近年来在公开场合的“不躺平、不赖账”表态形成鲜明对比。

2022年建业地产中期业绩会、2022年建业集团投资人沟通会上及建业集团2023年中工作会议上,他都反复提及自己的这一底线。

相比于员工的困境,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似乎要好过得多,不仅持续保有高工资,甚至在建业地产暴雷之后还给自己加薪了。

建业地产2023年的年报显示,该年度胡葆森从上市公司获得456.9万元的薪酬,而2022年,胡葆森从建业地产获得的年薪是435.5万元。

相比之下,同时期出现兑付危机的房企中,世茂集团董事会主席许荣茂2023年年薪是379万元;正荣地产董事会主席刘伟亮的年薪是212.4万元;就连目前仍然稳健经营的万科郁亮的年薪是127万元。

信托圈内人认为,建业集团在员工信托兑付上的“食言”,与其持续恶化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从2022年的首次亏损算起,建业地产已经连续三年业绩表现不佳,财务数据显示:

2022年,建业地产的营业收入为240.83亿元,业绩由盈转亏,年度亏损额达到78.19亿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75.61亿元;

2023年,营业收入进一步下滑至192.61亿元,年度亏损为31.03亿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32.64亿元。虽然亏损额相比2022年有所收窄,但公司依然未能扭转亏损局面。

2024年,营业收入继续降至160.69亿元,年度亏损不仅持续,甚至较2023年有所扩大,达到34.57亿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33.08亿元。

其未来的经营表现,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复苏情况、公司自身的销售回款能力以及债务问题的解决进展

13亿元、18期产品、上千个家庭的积蓄,换来的不是“员工福利”,而是法院的判决书。

对于这些员工而言,即使法院判决公正,但执行过程也不会顺利,这场以“内部福利”之名开始的融资游戏,早已在他们心中烙下了难以磨灭的信任伤痕。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