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2025年三季度港股承销排行榜

2025-10-11 06:46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wind

2025年第三季度,港股二级市场延续升势。年初至三季度末,恒生指数累计上涨约33.88%,恒生科技指数领涨板块,涨幅近45%,突显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持续关注。

受全球资金流向亚洲的趋势影响,港股作为连接中国与国际资本的重要枢纽,吸引了更多境外投资机构积极布局,成交活跃度显著提升。年初至今,港股一级股权融资市场亦表现强劲,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包含IPO与再融资)总额达4,14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174 亿港元明显翻倍,增长比率达253.30%。

从项目类型角度来看,新股IPO市场,2025年前三季度,68家企业在主板成功IPO上市(未包含GEM转主板上市企业),较去年同期的45家上升51.11%;IPO募集金额合计1,86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58亿大幅上升,增幅达233.97%。另一方面,再融资市场也展现出极高热度,募集金额合计2,28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增幅为270.77%。

从IPO承销保荐维度来看,中金公司凭借328.13亿港元的保荐规模位居IPO保荐规模榜榜首,保荐数量25起;中信证券(香港)以242.40 亿港元位居第二,保荐数量18起;摩根士丹利保荐规模221.44亿港元,紧随其后位列第三,保荐数量9起。从再融资承销维度来看,高盛于2025年前三季度完成308.84亿港元的再融资承销额,位列第一,承销数量7起;中金公司以226.69 亿港元的承销规模位列第二,承销数量11起;中信证券(香港)以195.35 亿港元的承销规模位列第三,承销数量18起。

1 港股股权融资市场概览


1.1 股权融资规模趋势

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总金达4,14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174 亿港元明显翻倍,增长比率达253.30%。其中,IPO融资规模为1,86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33.97%;配售融资规模增长尤为显著,共募集2,18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幅达到541.01%;供股和代价发行融资规模较去年同比下降,其中,供股融资规模总计为5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1.02%;代价发行融资规模为2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5.32%

1.2融资方式分布

从具体融资方式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IPO募资金额为1,862.00亿港元,占总募集资金的44.89%;配售募集金额为2,181.95亿港元,是份额最大的融资方式,占比达52.61%;供股募集金额为58.15亿港元,占比达1.40%;代价发行和公开发售募资金额分别为22.86亿港元和22.77亿港元,占比均为0.55%

1.3融资主体行业分布

从各行业融资金额来看,硬件设备、医药生物和汽车与零配件为募资前三的行业,募资金额分别为634亿港元、603亿港元和570亿港元。

从各行业融资事件数量来看,医药生物行业以49单发行量位列第一,软件服务行业以发行42单发行量位列第二名,非银金融行业以36单位列第三名。

2首发篇


2.1IPO发行数量趋势

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IPO发行数量为68家,较去年同期的45家增加51.11%

2.2IPO融资规模趋势

2025年前三季度IPO募集金额共1,86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58亿港元大幅上升233.97%

2.3IPO上市板块分布

IPO上市板块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共68家企业在香港主板成功发行上市(未包含GEM转主板企业),无创业板上市公司。

2.4IPO上市主体行业分布

从各行业IPO募资金额来看,IPO募资规模最高的行业为电气设备,募资总计436亿港元;其次为有色金属行业,募资金额为357亿港元;医药生物位居第三,募资金额为200亿港元。

从各行业IPO发行数量来看,医药生物行业有11家企业IPO,位列第一;其次为医疗设备与服务行业,以7家企业IPO位列第二。

2.5IPO融资金额 Top10

2025年前三季度,IPO募资金额最高的公司是宁德时代,募集金额为410.06亿港元;紫金黄金国际和恒瑞医药分别以287.32亿港元和113.74亿港元的募集金额位列第二名和第三名。前十大IPO项目共募集1299.54亿港元,占全部IPO募资总额的69.79%

2.6IPO融资金额区间统计

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IPO融资金额在10亿港元以下的数量最多,高达37家,占到IPO总数的54.41%;其次是募资金额在10-20亿港元的区间,家数为13家。

3再融资篇


3.1增发融资趋势

2025年前三季度,再融资募集总额为2,285.7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16.48 亿港元大幅上升270.77%。再融资项目数量为400起,较去年同期的298起增长34.23%

3.2再融资主体行业分布

从各行业再融资金额来看,再融资金额最高的行业是硬件设备,金额达507亿港元,主要来自小米集团-W的配售,融资规模为426亿港元;汽车与零配件行业以476亿港元的募集金额排名第二,主要来自比亚迪股份的配售,融资规模为435亿港元;医药生物行业以403亿港元融资额位列第三。

从各行业再融资数量来看,医药生物行业的再融资项目数量为38起,位列第一;软件服务行业以37起位列第二;非银金融以34起位列第三。

3.3再融资项目融资Top10

再融资募集金额最高的企业是比亚迪股份,募资金额达435.09亿港元,占2025年前三季度再融资总规模的19.04%;小米集团-W426亿港元的募资规模位居第二;药明康德以76.95亿港元的募资规模位居第三。

4机构篇


4.1IPO保荐规模排行榜

中金公司以328.13亿港元的保荐规模位居榜首,承销数量25起;中信证券(香港)以242.40亿港元的保荐规模位居第二,承销数量18起;摩根士丹利以221.44亿港元的保荐规模位居第三,承销数量9起。

4.2IPO保荐数量排行榜

中金公司作为保荐人角色参与了25IPO,位居榜首;中信证券(香港)以保荐了18IPO,位列第二名;华泰金控保荐了13IPO,位居第三名。

4.3IPO全球协调人排行榜

中金公司以全球协调人身份参与了30IPO,位居全球协调人排行榜第一位;中信证券(香港)参与了25IPO,位居第二位;招银国际以参与了20IPO位列第三。

4.4IPO账簿管理人排行榜

招银国际以账簿管理人身份参与了38IPO,位列第一;中银国际参与了31IPO,位列第二;中金公司和农银国际参与了30IPO,并列第三。

4.5IPO承销规模排行榜

IPO承销金额来看,中金公司以340.29亿港元的承销金额稳居IPO承销榜榜首,承销家数为32家;中信证券(香港)256.71亿港元的承销金额位居第二,承销家数为28家。摩根士丹利以237.84亿港元的承销金额紧随其后位居第三。

4.6IPO承销家数排行榜

IPO承销家数来看,招银国际以担任35IPO承销商位列榜首;中金公司以担任32IPO承销商位列第二;中信证券(香港)以担任28IPO承销商位列第三。

4.7再融资承销规模排行榜

高盛以308.84 亿港元的再融资承销规模位列第一,承销数量7起;中金公司以226.69 亿港元的承销规模位列第二,承销数量11起;中信证券(香港)以195.35 亿港元的承销规模位列第三,承销数量18起。

4.8再融资承销数量排行榜

国泰君安(香港)以承销商身份参与了22起再融资事件,位列第一名;中信证券(香港)参与18起再融资事件,位列第二名;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参与了11起再融资事件,并列第三名。

5发行中介篇


5.1IPO核数师排名

安永参与了27IPO,位列核数师排名首位;毕马威参与了14IPO,位列第二;德勤参与了11IPO,位列第三。

5.2IPO律师排名

IPO律师(含境内业务)方面,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参与了28IPO,位列第一;通商律师事务所参与了21IPO,位列第二;君合律师事务所参与了13IPO,并列第三。

IPO 律师(境外业务)方面,高伟绅事务所参与了13 IPO,位列第一;富而德、科律和达维事务所参与了9 IPO,并列第二。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