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0 22:23
10月10日,一曲产融协同的“交响乐”在杭州奏响。浙江省新时代产融协同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在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正式成立。
据介绍,该研究院是经浙江省民政厅登记、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批准设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由财通证券、省股交中心、东方嘉富、普华资本、永安期货、财通资本6家单位联合发起设立。
在当天举行的研究院成立仪式暨“产融协同·财运亨通”金融助企活动上,浙江省新时代产融协同创新研究院以及浙商金融之家同步揭牌,标志着为广大浙商和创新创业企业服务的专属金融空间正式启用。同时,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与财通证券签订《合作备忘录》。
浙商研究中心主任、省政府咨询委副主任、省政府原副省长孙景淼,世界银行原副行长、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兼执行官、国际金融论坛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祝宪,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尚晓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原副总经济师、中国海洋慈善公益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电子商会顾问、中国电子商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刘小明,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民政厅等省级有关部门及杭州市上城区相关领导出席活动。
作为发起单位之一,财通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章启诚在谈及研究院的创立初衷时表示,当前,浙江正以“创新浙江”建设为抓手,全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此背景下设立的研究院,不仅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践平台,更是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产融协同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具体举措;既承载着整合金融、产业、智库资源的使命,更致力于为浙商浙企搭建“需求对接、资源共享、风险共防”的产融生态圈。
浙商研究中心主任孙景淼表示,产融协同不是一个概念,而是需要坚实的根基为支撑,才能行稳致远。产融协同需要长期培育的生态体系,研究院为构建这一生态提供了平台支撑。未来,研究院要打破政产学研金信息壁垒,建立常态化交流对接机制,定期举办政策解读会、案例分享会,搭建线上线下资源对接平台,让企业需求能快速找到匹配的金融资源,让金融机构产品能精准触达目标企业,打造成产融对接的桥梁、资源整合的核心。
“产融协同不是‘独奏曲’,而是各方共奏的‘交响乐’。”章启诚说。
章启诚表示,研究院是全国首创的、促进产融协同创新的船与桥。
首先,研究院将当好一座“桥梁”,一座可以连接政府与市场、贯通产业与金融、融合浙商研究中心和浙商浙企的坚固桥梁。作为平台,研究院将聚合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浙商研究中心智库平台和并购协会等社团组织优势资源,聚力打造服务浙商浙企的跨领域、多层级、全方位的产融协同生态圈,更好地服务全省发展大局;
其次,研究院将筑好全周期企业金融服务链,“懂浙商浙企所需,伴浙商浙企成长”。研究院将深刻理解量大面广的“轻资产、高成长”型专精特新和科创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走进企业,成为他们身边的“金融管家”和“成长伙伴”。从第一次融资需求的摸排,到未来走向资本市场的每一步,提供“陪伴式”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通过搭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对接机制,开展常态化融资对接,量身定制适配金融产品,让“融资难”迎刃而解,让“融资贵”合理可控,让“融资慢”不再等待,最终构建起一个“企业有需、金融速应、服务精准、发展共赢”的良性循环;
最后,研究院还将多方位赋能高新区和科技孵化载体,贯通“政产学研金”链条,推动科技、产业和金融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产融协同”活动品牌,形成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让金融资源更主动、精准地赋能实体经济。
此外,研究院还将创新多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浙江培育更多懂科技、懂产业、又懂金融的复合型骨干力量。
研究院的发展,离不开“智脑”的支持。成立仪式上,研究院现场聘任了17位专家,包括3位特聘专家、6位产业专家、8位金融专家,全方位、多层次赋能产融协同工作。
本次“产融协同·财运亨通”金融助企活动还是一场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交融。会上,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孙彬彬分别从政策层面和宏观层面解读产融协同,浙江股权服务集团副总裁陈庆中,浙江普华天勤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沈琴华,江西万骏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俊诚,杭州灵西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CFO石邑柯则从实操层面介绍了服务产融协同的产品与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