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港股科技四季度前景:结构性机会与资金流入并存

2025-10-10 19:01

(来源:ETF炼金师)

  国庆长假期间,港股市场经历了显著的冲高回落,节后开盘时,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均面临持续的回调,双双收跌。然而,10月初关于人工智能(AI)方向的国内外催化因素不断,板块热度依然保持高位,市场对未来的回调周期及四季度的行情表现充满期待。

  ### 行情回顾:9月表现与调整

  从今年年初开始,港股经历了“开局亮眼——中期调整——金秋回暖”的波动走势。一季度,受DeepSeek大模型推出及AI应用商业化落地的影响,港股重新获得了投资者的关注,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实现了最大涨幅33%和49%,科技板块成为主要推动力。进入二季度后,尽管受到关税冲击的短暂影响,市场在新消费及创新药等行业的带动下迅速反弹,但6月中旬至8月底,随着A股持续走强以及港股科技龙头盈利预期下调,港股表现相对疲软,恒生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12.5个百分点,恒生科技指数则相对创业板指和科创50指数分别跑输36.6%和31.2%。

  9月,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在AI领域释放积极信号,市场叙事转向“AI赋能”,引发港股的回暖。截至9月30日,恒生指数上涨7.1%,超越沪深300指数3.9个百分点;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3.9%,分别跑赢创业板指和科创50指数1.9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

  ### 估值分析:港股性价比突出

  尽管港股在年初进入了上行周期,今年整体维持震荡上行的格局,但当前估值依然保持在合理区间,尤其是科技板块的低估优势十分明显。截止9月30日,万得全A市盈率(PE-TTM)为22.5倍,处于2005年以来的78%历史分位,而上证指数的PE为16.6倍,处于70%分位。港股恒生指数的PE仅为12.1倍,处于63%分位;恒生科技指数的PE为24.6倍,处于37%分位,均显著低于A股的相关指数。

  从行业层面来看,根据国泰海通证券最新的研究报告,港股科技板块的估值吸引力进一步提升。以2019年初为基准,截至9月30日,港股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公用事业及房地产行业的PE与PB历史分位数均值分别为64%、54%、30%和38%,均低于A股同行业的98%、59%、48%和47%分位,显示出港股科技行业的估值潜力依然较为丰富。

  ### 四季度展望:科技板块引领趋势

  展望四季度,综合考虑资金流入趋势和港股的结构性优势,市场有望延续升势,主要指数可能创下年内新高,而科技板块将是核心亮点。在产业层面,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龙头企业将迎来新的红利。阿里巴巴在云栖大会上宣布升级阿里云全栈AI体系,并与英伟达在PhysicalAI领域展开合作,预计将加速大模型的迭代与应用落地。此外,交通运输部等发布的政策将进一步推动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助力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应用。

  在资金层面,外资的回流趋势也在逐步显现。过去几年,由于外资持续流出,市场预期偏低,但自今年5月以来,外资流向已有改善迹象。随着美国经济数据趋于温和,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不断升温,若在四季度美联储持续降息,中美贸易关系有所改善,外资回流港股的趋势将得到巩固。

  与此同时,内资方面,南向资金持续增持港股,截至9月30日累计流入超1万亿元。展望四季度,主动型公募基金可能会增配与AI产业相关的互联网资产,而低利率环境也促使险资加大对港股红利资产的配置,机构资金将为港股提供持续支撑。

  ### 科技板块的潜力与布局

  当前,港股科技相关指数的性价比显著,估值抬升潜力较大。国泰海通证券在最近的报告中指出,若港股科技龙头股的估值修复至成分股的分位数均值,恒生科技指数未来可能上涨约15%;如果修复至历史均值,估值抬升空间甚至可能超过30%。

  结构上,在AI的推动下,港股科技仍将是行情的主线。中美关系的稳定将提升市场的风险偏好,同时,前期港股科技板块的滞涨状态可能会有所修复,互联网外卖平台的竞争对盈利的影响也逐渐减小。港股科技龙头企业覆盖了AI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凭借其技术优势,必将充分受益于这一轮产业变革带来的红利。随着AI浪潮的持续升温,预计四季度港股科技互联网龙头将重新获得市场的青睐。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