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0 17:02
(来源:洪泰财富)
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日前在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发表主题演讲,深入阐述了当前创投风投应遵循的投资方向,并且对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作出了明确的展望。
黄奇帆指出,中国资本市场总市值目前仅占GDP的70%,
远低于成熟经济体的100%-120%比例,表明还有巨大成长空间。
预计到2040年,中国GDP将翻番,
按不变价格核算,从现在的约140万亿增长到280万亿,按可变价核算,到2040年中国的GDP总量会达到350万亿左右。
如果股票市场占GDP的100%-120%,
这意味着15年后,我国股票市场总量有可能在400万亿左右,较现在100万亿的水平翻两番。
这是我国发展金融强国的内在目标之一,是推动金融强国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
黄奇帆强调,风投创投需调整投资策略,避免过度集中于低风险领域,
在中央要求的“投早、投小、投长”的基础上,还要“投硬科技”、“投生产性服务业”。
他详细解释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十大类别,包括研发、物流、金融、数字化服务等,
黄奇帆认为,这是推动GDP增长、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板块,也是孵化独角兽企业的重要土壤。
例如,美国科技巨头如苹果、微软本质上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链头企业,通过服务嵌入创造高附加值。
最后,他提出五类重点投资对象: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小企业、专业搞生产性服务业的50强企业、文武兼修型企业、产业互联网平台以及链头企业。
黄奇帆总结,遵循这一方向不仅将助力中国资本市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使风投机构自身获得长期回报。
投资报(liulishidian)整理精选了黄奇帆分享的精华内容如下:
0
1
股市占GDP比只有70%
到2040年,总市值要翻两番
当今世界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成熟度有一个硬指标,即资本市场总市值对这个国家的GDP比例大体在1:1-1:1.2。
如果小于1:1,
比如GDP有100,资本市场市值只有60、70,意味着资本市场发育不到位,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如果GDP是100,资本市场的总量超过130、150、200甚至更高,就是资本市场过度发育,存在泡沫。
比如美国现在的GDP是29万亿美元,股票市场市值达到70多万亿美元,是GDP的200%多,
表明美国资本市场热度过高,存在一定的泡沫。
中国资本市场总量今年初是70多万亿人民币,现在已经达到100万亿。中国GDP今年会达到140万亿。
我们的资本市场目前占GDP比例只有70%,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我们即将进入到“十五五”规划,以及2040远景目标期。
到2040年中国GDP会翻一番,按不变价格核算,从现在的约140万亿增长到280万亿。
如果按可变价核算,到2040年中国的GDP总量会达到350万亿左右。
如果股票市场占GDP的100%-120%,
意味着15年后,我国股票市场总量有可能在400万亿左右,较现在100万亿的水平翻两番。
这是我国发展金融强国的内在目标之一。
我们应该在15年后让国民经济的证券化率达到100%,这是推动金融强国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
它可以推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包括支持高科技独角兽企业健康发展;
促进老百姓多渠道增加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等;都需要把资本市场搞得更好,这是总的目标。
0
2
风投创投
要投早、投小、投长、投硬科技
在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力量就是风投、创投、私募基金、产业基金等各类资金。
以风投创投为主的各类产业基金已经发展了20多年,
目前总量接近30万亿左右,其中40%实际上投资于各种货币资金和固定收益债券。
这类投资旱涝保收,没有什么风险,但其实是私募基金、风投创投投资方向的扭曲。
最近一年多,中央和证监会一直在鼓励风投创投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就是对这类投资方向进行调整。
还有30%左右的资金是投资在比较晚的跟投方面,
往往企业上市前或已经上市,大家会找各种机会跟投。
这属于风险不那么大,且有一定的股权投资内涵的投资。
真正投早、投小、投长应该是在“青萍起于微末”的0-1阶段就开始投资,
到1-100阶段又有各种各样转化性投资,等到产业成型的100-100万阶段有更多的跟投,这样A、B、C轮一轮一轮地投。
这类投的比较好的、特别跟独角兽企业有关的投资,大体占30万亿各类基金的30%左右,总体上现在情况在好转。
今天这个会主要是讨论按投早、投小、投长,其中最重要的投资方向是什么?
就是投硬科技。
说起硬科技,大家往往想到一个个制造业高新企业,
事实上,能够孵育高新企业的温床和土壤,是与生产性服务业相关联的企业。
在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分类当中,生产性服务业包括10个大类,35个中类,171个小类,加在一起有216个大中小类型。
十大类中第一大类,是硬核技术的研究开发创新;
第二是产业链的物流配送;
第三是产业链供应链金融;
第四是产业链市场准入检验监测,各种产品的认证服务;
第五是产业链的绿色低碳服务;
第六是产业链数字化服务;
第七是产业链上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贸易、批发、零售包括售后服务;
第八是产业链上的品牌、专利、商标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推广;
第九是产业链上的各种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咨询服务等;
第十是产业链上各类职工培训、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等。
我们还要看到,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为制造业服务,不仅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土壤、温床和生态环境,
它还自带“光环”,本身就是GDP的最大板块和最大增长极,
是高市值独角兽企业产生的增长极,是服务贸易的增长极,是高端工业品、终端产品高附加值的基础。
美国独角兽企业市值占美国股市的30%,差不多有20万亿美元,
其中有500多个大中小的各种类型独角兽占5万多亿美元的市值,还有15万亿美元是七个大型科技企业,
包括微软、苹果、亚马逊、高通、英伟达、脸书、特斯拉、谷歌。
这些大型科技企业与其说是高端产品的创造者和灵魂,不如说它是高端产品生产性服务业的链头企业。
苹果是造高端手机的,实际上把手机产业链上的硬核科技、十大生产性服务业类型全部一把抓。
它真正的制造、硬件制造的生产线、装配通通交给富士康等代工龙头企业。
一年生产、销售2亿部手机,苹果可以拿到500多亿美元利润,这个利润就是它的服务贸易、生产性服务业创造的。
在这个意义上,苹果、微软、高通、英伟达、谷歌和亚马逊都是生产性服务业,高通是搞通信芯片的生产性服务业公司,英伟达是搞算力芯片的生产性服务业公司。
所以说,投早、投小、投长、投硬科技,如果不从生产性服务业的企业端切入,不跟生产性服务业结合在一起,基本上是南辕北辙。
0
3
五类重点投资对象
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中,第一类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小企业;
当下五六千万个中小企业中,至少有1%属于专精特新、具有生产性服务业各种功能的企业,
这1%就对应50、60万个企业,
把它找出来,在市场里催化,是投小投早投长期的一个目标。
第二类,是一批专业搞生产性服务业的50强企业;
他们已经是大企业了,专干生产性服务业。
比如普洛斯就是搞物流、数据中心、新能源开发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在中国资产管理规模约790亿美元;
法国的施奈德,20多年前是做电器搞硬件的,现在基本上不做电器,
全部浸透在生产性服务业,专搞绿色低碳、数字化服务,为亚洲、美洲、欧洲的各种企业提供服务,一年可以收入上百亿欧元的服务费。
第三类,是文武兼修;
像青岛的海尔那样,既是家用电器类硬件制造的大企业,同时也是家用电器产业链相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研发的企业,
是一个在行业里出类拔萃的、很了不起的企业。
第四类,是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是把制造环节加上十大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微笑曲线,
中间是制造,左边有五个生产性服务业,右边有五个,
“1+10”一网打尽都在产业互联网里。
这样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就是一个非常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制造业的数字化平台,是我们下一步物联网平台发展的蓝海。
第五类,是像苹果、微软、华为这样的生产性服务业链头企业;
专门把一个硬科技的产品做到上万亿市场规模,
把产业链上的十大生产性服务业掌握到位,然后委托代工企业制造。
这种产业链的链头企业,带动那些专搞制造的代工企业,形成产业发展。
总之,风投创投基金要对这五大类企业当中有发展苗头的企业进行深度的投资,投早、投小、投长。
这样未来中国如果产生新的万亿级市值的公司,有现在的风投企业投资到位的功劳,
整个中国的股市发展了,经济发展了,风投企业自己也能够茁壮增长。
此外,黄奇帆在今年的另一场演讲中,也对中国经济及房地产市场未来作出过展望,我们将精华内容也附在最后供参考:
2025年房地产止跌回稳,将不再对中国经济形成负拉动
01
中国房地产不存在
零首付、高杠杆的金融基因
大家现在对房地产有一种担心,认为中国调整的幅度,甚至比日本还严重。
第二个,中国房地产市场危机是否会引发美国2007、2008年的次贷危机?
因为,所谓次贷危机就是房地产危机带来的危机。
我们可以明确地说,中国的房地产没有美国次贷危机的基因,也没有日本房地产20年拖累经济的基因。
什么意思呢?
我们要说一个具体道理。
第一,美国的次贷危机,是美国政府在2000年遇上了互联网泡沫危机和“911”以后,美国经济低迷,为了启动经济,搞的破天荒的、违反经济规律的决策的结果。
它当时定下,所有美国人,买房通通可以零首付,一点本金都不要,你可以去买一套房,
买了以后,房价如果涨了,涨20%,贷款占整个价值的80%,等于有20%的本金了。
美国政府还允许老百姓套现,再借一次钱,把里边增值了的、变成本金的20%套现。
套现可以养家糊口,可以吃饭旅游,可以消费。
这么一来,有个七八年时间,把美国经济搞乱了。
因为有次贷,房地产销售非常敞亮痛快,银行发放次贷,也不怕银行倒闭,
银行把次贷打个包,作为CDS债券,在美国的资本市场发债,而且还可以放大40倍,也就是你有一亿买债券可以买成40亿,可以透支。
最后,次贷危机来了,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引发整个海啸,形成全世界10万亿美元的资产坏账。
中国房地产,中国政府从来清醒,没有允许任何地方、任何企业搞零首付。
如果有零首付违规,只要发现,一定把它毙了。
第二,中国房地产的各种不良债务,从来没有当作一个包去发债券,让你高杠杆地发。
所以,总而言之,房地产如果有破产是一家公司的破产,如果有坏账,是局部的坏账,
它没有几十倍杠杆变成金融市场的坏账,也没有发疯一样的高杠杆、零首付让老百姓买房,变成许多泡沫。
所以,中国不存在这样的金融基因。
中国房地产,哪怕现在有问题,那是一个库存太大的问题,
是一个去库存、去产能的问题,是房产公司负债率比较高的问题;
总之,不要把中国房地产糊里糊涂地去跟美国联系在一起,跟次贷联系在一起,
然后想象一下,有多么可怕。这么想,是自己自乱阵脚,把事情夸大了。
02
城乡融合提供今后20年
住房类地产的需求增长点
第二个概念,我们也不要把这次房地产的调整,跟日本90年的房地产调整放在一个台面上去讨论,这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两件事。
日本的房地产为什么能拖累日本经济25年、30年呢?
是因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调整,和日本的金融系统泡沫崩盘是结合在一起的。
这个金融系统泡沫崩盘,不是房地产泡沫带动金融系统崩盘,而是日元本身。
在80年代,日元升值了2倍,到了90年以后,日元又贬值了两倍。
一进一出,差不多有三倍四倍的震荡。
这个日元升值和贬值是美国人对付日本人;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自己又没有有效的抵御方式,最后被美国打了一棍子,是一个世界级的金融的“割韭菜”。
金融摧毁,再加上房地产泡沫——等到日元一贬值,整个鸡飞蛋打,火上浇油。
第二个,日本人有一个情况,在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崩盘的时候,日本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77%。
这是户籍人口的城市化率,从90年到现在,20年过去,它现在的城市化率也就是78%、79%。
意思就是,90年代,日本城市化率到了顶峰。
到了顶峰以后,房地产泡沫后,大量房子甩出来,没有农村人口进城可以接盘,
最后就憋在那里,大家憋着。
中国这次房地产调整,实际上,我们的户籍人口城市化率才到了一半,48%。
过去几十年增加了30个点,今后几十年还可以加30个点。
所以,我们有足够的循环空间,以后可以化解。
总之,房地产也是龙头产业,
房地产一萧条,跟房地产有关的制造业有四十多个行业,机械、家电、建筑行业,各种各样的产业都会衰退。
房地产也是个很大的就业面,它这一困难,至少减少几千万建筑工人的就业。
总之,这方面是必须解决的。
中国的城乡融合,从宏观上会为今后20年住宅类的房地产发展提供一种基础性的需求。
刚需还是在的,慢慢地会释放。
03
政府收储
去库存一举三得
当下直截了当的对房地产的拯救,
至少国家在三中全会以后,在9.24会议后,各部门布局的措施里,在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里,体现了至少有5种措施。
第一个措施,就是国家在去年初拿3000亿,到了九月底,明确宣布拿3万亿,
我估计到明年,还会有个3万亿,甚至变成6万亿,总而言之,最终会有个几万亿甚至10万亿,来收购房地产的库存。
这场房地产的危机,关键是产能过剩,差不多有20亿平方米的一手房库存。
这个库存,至少会带出10万亿的现金流回不来,
回不来房地产商就资金链断,断了以后就出现各种各样的三角债问题。
如果我们国家拿几万亿,现在房价是比正常价格打了6折、7折,打6折的情况下,本来1万亿买1亿平方米,现在可能买1亿6千万平方米,可以多买很多的房子。
政府可以用这个概念,买10亿、15亿甚至20亿平方米的库存,
把房产商的库存,变成国家储备的国有产权的房屋,租赁给老百姓做公租屋。
任何一个国家应该都有这样的公房。
公房是给老百姓、城市居民居住的,
香港有50%,新加坡有70%,一般的国家会有20%-25%。
我们国家也明确,要建立20%-25%左右的国家产权、但给老百姓居住的保障房。
因为过去这些年房地产过分发热,我们政府手中的保障房只占居民需要总量的5%。
我们10亿人口,假如说有2亿人是需要政府保障房的,一个人10来平方米要20多亿平米,
现在有5%在手中,还要增加15、16个点,那么就需要买10亿、20亿平方。
如果买了以后,政府手中有了这20多亿平方米,就能够给2亿城市居民——
不管农民工进城要租赁房,还是大学毕业生当时买不起房,要租赁,总之就可以起到保障作用。
同时,开发商拿到了这笔钱,它拿到了5万亿,这不是利润,它要去还债。
5万亿到了债权人手中,债权人又会还它的债务,两次、三次一循环,就可以使十几万亿、二十万亿的三角债出清。
所以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国家现在正在推进。
最后要说,是不是政府就套牢了?
要拿5万亿、10万亿套在里边几十年背债呢?
用不着的。
因为你是打了六折买房,然后你租赁给老百姓做公租房,商品房每个月的租金也差不多打六折。
就等于商品房买的,商品房出租,一样,投入产出是平衡的。
你把这笔租金作为REITs,在资本市场上发ABS债券(Asset Backed Securities),发了以后,这个债券是可以有4%左右的利息收入的。
老百姓现在100多万亿存款,利息是1.8%,
老百姓完全会高兴地拿出10万亿买政府这一债券,他可以得到4%的回报。
所以,这件事一举三得——
市场增加了老百姓理财的资金资本;
政府多了20%人口获得保障房居住的能力;
房产商把自己十年、二十年积累的卖不掉的库存打了六折卖给了政府。
一举三得,化债就把它化掉了,这件事现在正在做。
第二个措施,政府已经拿出几万亿,支持地方政府对城中村危旧房进一步的加深改造。
进一步提出来,2万个镇里乱糟糟的比较老破旧的房子,也应该放到这种改造里,因为它就是城市的一部分。
这些事情说明,中国今后三年、五年,基础设施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
这是第二个,启动市场的信号。
04
2025,中国房地产止跌回稳
形成未来发展新阶段的起点
最后一点,经过这一场暴风雨的洗礼,中国房地产进入到一个新格局、新常态。
不管是金融,还是建设规划,各个方面都会更好地、更有序地发展。
最后,大家关注的就是房价。
中国的房价,在2020年,家庭收入的23年-30年买一套房,这个国家有统计;
全世界,一般家庭收入的7-10年买套房。
这次一跌,2024年房价已经跌到了2014年、2015年房价的均价。
这么一来,现在的房价跟老百姓收入比,已经不是二三十年买套房,是10年-20年买套房。
收入比缩小了一半,好事。
如果今后10年房价不会马上又往上涨,但每隔十年GDP翻番,人均收入翻番,这个时候,收入跟房价比,就会从现在的10-20年缩小到8到10年,跟世界合理的性价比相当。
人的一生,工作四十多年的收入,六分之一的钱买套房——世界上房地产有个概念,一生的六分之一的收入买套房是合理的;
如果你不买房子,租房,一年收入的六分之一租套房也是合理的。
如果一年收入的50%租房,你房子的成本太高,你不该租那么大、那么高的房子。
中长期来说,城乡融合会为城市提供大量人口,会把房地产过剩的产能吸收掉一块。
当下短期来说,已经出台的5种措施也在化解房地产难题。
最后归结为一句话,2025,中国房地产止跌回稳,形成未来发展新阶段的起点。
这一点,大家要有个乐观向上的判断。
房地产在2025年以后,不会再像过去四年,对中国经济是负拉动。
本来增长7个点,房地产负拉动2个点,最后变5个点。
至少今年房地产不再负拉动,它也不一定正向推动,这样其他产业该有多少点就多少点。
这样的话,止跌回稳以后,我们不希望房地产价格又来五年翻一番。
但至少,15年、20年,随着GDP翻番,房地产业同步增长,这是会出现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