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复星医药卖掉130亿资产,但短债缺口仍超96亿

2025-10-10 08:11

导语:2021至2025年,复星医药通过系统性资产剥离回笼资金超130亿元,但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短期债务约226.46亿元,偿债缺口仍高达96.87亿元。

近日,复星医药公告,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宣布拟通过专项基金转让上海克隆100%股权及债权,交易对价不超过12.56亿元。

战略调整与资金缺口

标的资产为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路1289号工业用地及地上建筑,宗地面积19,944平方米,建筑面积45,238.55平方米。

标的资产紧邻漕河泾开发区,双地铁交汇,周边地价较2015年已翻倍。漕河泾开发区是上海科创中心六大承载区之一,具备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三重身份,产业基础雄厚,汇聚3600余家高科技企业、80余家世界500强。

据网易20258月地产分析,该区域工业用地改造潜力巨大,外资生命科学企业可能可以通过收购成熟园区加速本土化布局。多家跨国药企近年来在华加码投资,如:阿斯利康在北京设立25亿美元研发中心;礼来在苏州扩建15亿元基地;丹纳赫、飞利浦、参天、硕腾等企业在苏州、上海等地持续增资建设研发与制造基地。

外资生命科学企业正通过收购成熟园区、本土化生产、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加速布局中国市场此次接盘方虽未官宣,但市场传闻指向某跨国药企——其计划将基地改造为“研发+高端诊所”国际医疗中心。

交易采用LP出资+资产转让”双阶段模式:先由复星医药产业联合弘毅天津、中汇人寿设立专项基金(持股9.98%),再向基金转让资产,交易完成后仍保留部分物业租赁权。

据复星医药2025年中报,公司短期债务高达226.46亿元,货币资金仅129.59亿元,短期偿债缺口达96.87亿元。

非核心资产持续退出

此番资产处置并非孤例。

为填补资金缺口,据复星医药公告及权威财经媒体披露,2021至2025年,复星医药通过系统性资产剥离回笼资金超130亿元,核心目标聚焦“非战略非核心资产退出”与“创新药+高值器械”双轮驱动转型。

2021年关键动作:转让亚能生物29.02%股权及金石医检所100%股权(对价15.96亿元)、佛山禅曦100%股权(5.5亿元)、台州浙东医养投资75%股权(5.53亿元)、天津药业25.0011%股权(14.32亿元),累计回笼41.32亿元。此轮剥离直指高负债与商誉风险——2020年商誉达86.77亿元,占净资产18.8%,债务总额377.02亿元。

2023-2024年加速瘦身:2023年转让Unicorn II股权(1.24亿美元);2024年彻底退出和睦家医疗(1.24亿美元),处置Gland Pharma 6.01%股份(2.11亿美元),并剥离重庆国渝健康等6家子公司,回笼资金近30亿元。同期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底50.1%降至48.98%,但短期借款激增至187.1亿元,财务费用同比增12.82%至11.11亿元。

2025年持续优化:上半年签约处置项目超20亿元,包括上海克隆资产重组及和睦家剩余股权。截至20256月,短期债务226.46亿元,货币资金129.59亿元,通过资产处置与经营现金流(21.34亿元)缓解压力。

所得款项将定向投入创新药研发——2022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累计199.6亿元,创新药收入43亿元(占制药板块14.26%),但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3.39%显示核心业务承压。

复星医药强调“非核心资产持续退出”策略,但需平衡研发投入与现金流安全——2025年上半年财务费用6.4亿元占扣非净利润三分之二,创上市以来新高。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