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徒骇河上的技术突围

2025-10-10 16:18

来源:环球网

清晨的阳光洒在徒骇河上,大桥现场施工负责人李宁早已在桥面上忙碌起来。他熟练地操作着三维激光扫描仪,一道道激光掠过特大桥的钢铁骨架,为这座正在“成长”的桥梁做一次全方位的“精准体检”。

“这设备是我们的‘火眼金睛’”李宁一边查看实时传回的数据一边说,“以前调整挂篮位置要两天,现在只需几小时,效率提高的同时,心里也更踏实了。”

作为济南至临清高速齐河至临清段的控制性工程,全长1067米的徒骇河特大桥采用波形钢腹板悬浇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是打通鲁西北交通动脉的关键节点。然而就在半年前,李宁和团队还因传统测量效率低下而倍感压力。“大家整天泡在现场反复测量,调整周期长、工期压力大,”他回忆道,“我们意识到,必须向技术创新要效率。”

转机来自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全面应用。通过对挂篮和波形钢腹板进行高精度三维扫描,团队快速构建逆向实景模型,与设计BIM模型实时比对、动态修正,彻底打破了“反复测量-人工调整”的传统低效作业瓶颈。“我们将安装精度控制在毫米级,实现了126个节段施工一次验收合格率100%。”李宁的语气中透着技术突破带来的自豪。

精度刚提升,质量挑战又接踵而至。面对数以万计的高强螺栓,如何确保每一颗都达到设计要求的紧固质量?项目引进多普勒检测仪,对每颗螺栓进行“紧固度诊断”,快速识别不合格部位。“大桥的安全,就藏在每一颗螺栓里。”中交一公局海威公司齐临高速一标项目副总工乔天飞道出了全体建设者的心声。质量管控小组坚持每日现场巡查、每周专题分析、每月全工序复盘。“每个环节都必须形成闭环,”李宁说,“发现问题立即解决,解决后还要验证效果,确保万无一失。”

随着难题逐个破解,团队开始向施工效率发起新一轮挑战。他们创新采用“N+2节段块超前安装波形钢腹板”工艺,替代传统“N+1”模式,为异步挂篮施工腾出更大作业空间,使工序衔接效率大幅提升。“这项工艺为我们新增了两个作业面,缩短工期45天,相当于按下了工程‘快进键’。”李宁介绍说。从技术成果总结来看,团队此次创新应用的 “N+2节段块超前安装波形钢腹板”工艺,是提升施工效率的核心关键,该工艺凭借技术创新性与实践价值,获得了河南省建筑业协会省级工法认证,成为项目技术突围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在安全管控方面,中交一公局海威公司齐临高速一标项目全面应用安全隐患智能AI监测系统,实时追踪施工隐患,重点优化挂篮抗风措施,构建起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针对挂篮施工、钢腹板安装等高空作业人员,实行岗前专项培训与每日安全交底双机制,同时落实一人一卡管理,实时记录资质、健康与防护装备情况;对三维激光扫描仪、挂篮等大型设备,建立日常巡检、定期维护、故障溯源台账,每日动态检查设备运行状态;结合区域气候情况,安排专人提前关注恶劣天气、及时做应对,遇不利天气即停工撤离、加固设备,同时储备应急物资。从人员、设备到气候应对的多维度的管控,全方位筑牢施工安全防线。

7月26日晚,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徒骇河特大桥左幅顺利合龙,标志着大桥主线全面贯通。如今,这座大桥的建设现场已成为行业交流的“样板”,迎来了山东高速集团、中建交通山东公司等现场观摩共6次,其创新做法与质量管理经验正被广泛借鉴。精益管理结出丰硕成果,项目已荣获7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际发明专利,获得省级施工工法1项、省部级QC成果3项。

夕阳西下,徒骇河特大桥的钢腹板泛起光芒。李宁和同事们仍在优化着桥面系及附属结构的施工方案。这座“钢铁长龙”不仅将打通齐临高速的交通脉络,更以“科技+质量”的双轮驱动,为交通强国战略在鲁西北的落地写下生动注脚。待明年全线通车时,这条连接鲁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必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张兆瑞 马莉莉 伍虹吉)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