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0 15:21
金吾财讯 | 汽车补贴陆续收官之际,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同步收紧。2026年起,延续多年的免征政策将改为减半征收,单辆乘用车减税额上限1.5万元。按10%税率计算,30万元以上车型将因超出减免限额,购车成本明显上升。
政策叠加之下,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门槛进一步提高。10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提出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并明确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有关技术要求调整等情况。2026年起,仅符合新规的车型可列入减免目录享受优惠。
受消息影响,10月10日港股汽车板块受压,截至发稿,蔚来-SW(09866)跌4.19%,零跑汽车(09863)跌3.98%,小鹏汽车-W(09868)跌3.91%,吉利汽车(00175)跌3.49%,小米集团-W(01810)跌2.53%,理想汽车-W(02015)跌2.33%,北京汽车(01958)跌1.89%,比亚迪股份(01211)跌1.63%。
一、纯电动乘用车
《公告》中对纯电动乘用车有关技术要求调整为: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电能消耗量应不高于《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第1部分:乘用车》(GB 36980.1—2025)对应车型的电能消耗量限值。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00kg的乘用车电能消耗量限值要求,参照GB 36980.1—2025中最大设计总质量为3500kg乘用车电能消耗量限值执行。
根据GB 36980.1—2025标准调整车重限值基准质量至1780kg,设置质量拐点为2710kg及1090kg,并按整备质量分段设定能耗限值:整备质量2710kg车型限值19.1kWh/100km,中间质量段采用公式计算。四驱车型、三排座椅车型限值系数为1.03,高性能车型额外乘以1.2。
(来源:工信部)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 第1部分:乘用车》征求意见稿;来源:工信部)
这一调整将倒逼车企加大研发投入,重点聚焦电池管理效率提升、整车轻量化设计优化、风阻系数降低等关键领域,最终推动纯电动车型向更高效的 “省电” 方向升级,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能耗水平。
二、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
《公告》对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技术要求作出显著调整,核心变化集中在纯电动续驶里程、电量保持模式燃料消耗、电量消耗模式电能消耗三大维度。
具体来看,《公告》要求纯电动续驶里程应满足有条件的等效全电里程不低于100公里。此前,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纯电动续驶里程应满足有条件的等效全电里程不低于43公里,新的标准要求有了大幅提高。
从懂车帝插电式混动8月销量排行榜来看,比亚迪占据榜单前5位,包括秦PLUS DM、秦L DM、海豹06DM、海豹05DM、宋Pro DM,然而这些车型的低配车型纯电续航里程均未超过100公里。另外,吉利系银河A7、星耀8、星舰7等低配版本同样如此。在排行榜前十中,长安启源A07、奇瑞的风云A9L则达到了里程要求。
另外,针对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两项核心能耗指标——电量保持模式下(侧重燃油经济性)的燃料消耗量与电量消耗模式下(侧重电能效率)的电能消耗量,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2024、《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 第1部分:乘用车》GB 36980.1—2025),以“相对比例”形式明确了能耗门槛。
电量保持模式下,整备质量≤2510kg的车型:燃料消耗量需低于国标限值的70%;整备质量>2510kg的车型:燃料消耗量需低于国标限值的75%;最大设计总质量超3500kg的车型,燃料消耗量参照3500kg级国标限值执行。
电量保持模式试验的燃料消耗量即常说的馈电行驶油耗,简单地说,《公告》要求其在馈电行驶状态下的油耗要比同级别油车低约25%-30%,以一辆2000kg的5座插混乘用车为例,要求馈电油耗应低于9L的70%,即6.3L以下。
(GB 19578—2024)
电量消耗模式下,整备质量≤2510kg的车型:电能消耗需低于国标限值的140%;整备质量>2510kg的车型:电能消耗需低于国标限值的145%;同样,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00kg级的车型,电能消耗量参照3500kg级国标限值执行。
至于电量消耗模式即常说的纯电行驶电耗,由于插混车型通常相对同级电车更重,因此行驶电耗通常相对较高。而《公告》则要求其纯电行驶电耗不能超过同级纯电车型的40%-45%。
对于非汽柴油动力的插混车型(如氢燃料等其他能源类型)则暂未设燃料消耗量限制。
结语
新能源购置税减免及技术门槛的提高,实质是通过市场机制筛选出真正具备技术竞争力的车型。对于车企,需加速技术迭代以满足新标准,同时优化成本结构以应对补贴退坡;对于行业来说,这一政策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型,最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此次调整是为适应新能源汽车续航快速提升,确保政策与技术发展同步。通过提高技术门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淘汰落后产品,稳定企业对政策的长期预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对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早已明确,此次调整围绕技术要求,一是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技术水平的进步,二是让车企把产品做得更好,也是引导理性竞争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