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10 14:36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转自:中国中医药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第一站”,该阶段的培养模式、价值塑造和习惯养成,将决定其整个职业生涯的“轨迹”和“底色”。近年来,为帮医学生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通过建平台、强管理、重师资、提质量、彰特色等做法,构建了标准化、规范化、可持续化的培养模式,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规培生。
打造标准化“制衣厂”构筑培育高质量医学人才的摇篮
作为国家第三批中医(壮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始终注重体系化、高标准的基地建设。医院深谙“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始于一流的“生产环境”,因此倾力打造了一座现代化、标准化的“医师锻造工厂”:医院总开放床位1200张,科室设置齐全,诊疗病种丰富,涵盖491种中医病种,年门急诊量超87万人次,出院量3.65万人次,为学员提供了充足的临床病例和实践机会;投入近2000万元建成约2000平方米的临床实训中心,配备599件模拟教学设备,内含内科、外科等138种训练模块。同时,拥有19间多媒体教室及59间病区示教室,实现了从模拟训练到真实临床的无缝衔接;编写了《壮医特色技法操作规范》《实用壮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等多部自编实训教材,并将案例教学、标准化评分表融入日常训练,强力塑造学员的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实训中心全年开放,支持学员自主强化和考前冲刺。严苛的过程考核与强大的教辅资源,成就了历年来学员结业考核通过率100%的优异成绩。
“我们始终与国家步调一致,致力于从根本上体系化地解决如何为每一位年轻医生‘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的问题,通过扎实的基地建设,构筑培育高质量医学人才的摇篮。”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院长黄国东说。2021年至今,基地招收住培学员730人,首届住培结业考科通过率为96.23%。
锻造优秀“扣子师傅”为青年医师指引职业航向
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这座标准化“制衣厂”里,拥有一批技艺精湛、心怀理想的“扣子师傅”。他们不仅是传授技术的教员,更是医德医风的楷模,通过言传身教,将“好医生”的标准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学员的心中。
对于学员而言,优秀导师的形象具体而清晰。2024级并轨研究生陈敬涛在肛肠科轮转时,找到了心中的榜样——邓松华。“邓主任务实、严谨,对患者有仁爱之心,关注年轻医生的成长,可以在任何工作场景为我们‘扫盲’。”陈敬涛说。
邓松华的教学哲学是“边学边练,融入日常”。在理论上,他采用“积累—提问—解答—反馈”的模式,于查房、门诊中随时给学生启发;在实践上,他坚持“示范—实操—总结—再示范”的闭环,直至学员完全掌握。“比如浮针的应用,他会先亲自操作示范,讲解关键要点,然后再让我们上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做干预,但是操作完一定会总结,告诉我们哪里有遗漏和偏差,直到学员操作无误。”
2023级并轨研究生甘浚鸿则遇到了更多风格迥异的引路人:导师韦英才鼓励你快速成长、妇科医生李文意特别会鼓励人、疼痛科主任肖林看病特别“较真”、重症医学科医生胡乃强是学术科研的领路人……“我的第一篇SCI论文,就是在胡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甘浚鸿说,“我觉得好医生就要技术靠得住、有责任感、善于和患者沟通,同时始终保持学习的劲头。”最让他触动的是,许多资深老师即便年长,仍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这种终身学习的态度为他扣紧了职业道路上最重要的一粒“初心之扣”。
2021年以来,医院已培养国家级、自治区级基地评估专家6人,其中评估专家组组长2人。现有规培带教老师378人,医学模拟教师团队12个。
培植思维特色“核心扣”筑牢青年医生临床实践能力之基
中医药思维是中医医师从事诊疗活动的行动指南,是中医青年医师精彩书写职业生涯的“核心扣”。如何扣好这粒扣子,广西名壮医、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壮医经典病房主任潘明甫深谙其道。
潘明甫的核心教学理念不是“教知识”,而是“塑思维”,即让规培生完成从“学生思维”到“医生思维”的转变,并进一步塑造规培生的中医思维。他通过五大教学场景系统培养中医、少数民族医临床思维:在跟师临证中,注重培养学生“沉浸式”体验思维;在病案讨论中,培养“推演式”训练思维;在教学查房中,培养“整体性”应用思维;在理论授课中,读经典、讲经典,“溯源式”夯实思维;在考核评价时,注重“导向性”评估思维。
“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心中有道,手中有术”的新一代中医,他们不仅能看病,更懂得如何用中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思考问题、解决临床难题,从而实现中医的真正传承与发扬。”潘明甫说。
2023级并轨研究生徐志崇特别珍惜规培前两年每周半天的跟诊时光。在他眼中,老师——广西名中医、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强是一位知识渊博、温文儒雅的医者,也是对他中医思维启发帮助最大的老师。“初跟诊时,我对老师的用方用药一无所知,感觉‘方如同前,变化不大’,但日久才知自己的肤浅。看似平常的方子,却大有学问。从‘五行阴阳—六经脏腑—方证—药证—舌诊—脉诊—经络针灸’等,都在重塑我的认知。”徐志崇说。
他记得有位患者,初诊时舌下络脉瘀黑,布满瘀点,王强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法为其诊治,后续每每复诊,王强都着重关注舌下,“最后脉络清明,瘀点消散,每次我回忆起这个病例,都觉得好神奇。”徐志崇说。
在两年跟诊时光里,他每天都会提前到办公室向王强请教,从简单的与病人的交流到深奥的中医理论经典,师徒无话不谈。“他常常强调经典的重要性,督促我多看经典、多实践,大胆用方用药。这些日常的教导和训练,让我在第二段的独立值班获益匪浅。”如今,在心病科独立值班,徐志崇得到科室老师和患者的一致认可。“相当优秀,对病人负责,每个月获得一面锦旗的那种!”上级主管医生周伟民评价。
这种以临床思维培养为核心、以少数民族医特色为底蕴的教学模式,正是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为住培学员扣好“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所在。通过名师引领、经典传承、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医院正在培养一批既掌握扎实临床技能,又具备深厚中医思维的新时代中医人才。(本报记者 王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