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专利战终落幕:百济神州反击成功

2025-10-10 10:47

(来源:医趋势)

10月2日百济神州(BeOne)发布公告,与艾伯维(AbbVie)旗下的Pharmacyclics公司已决定自愿撤回此前的专利诉讼。

至此,这场持续两年多的全球药品专利纠纷以百济神州的胜出告终。百济神州的这一胜利,也为中国创新药企在严峻的全球竞争环境中树立了坚定的信心。

01、3个关键决策,百济神州做对了什么

按照以往专利诉讼的最终结果,被起诉的企业通常的解决方案就是三种——一“打”,二“和解”,三“买”。

回顾这场专利纠纷,百济神州自始至终都选择了“打”。

第一步:被诉当天就“正面硬刚”,守住研发原创性

2023年6月15日,艾伯维(AbbVie)旗下子公司Pharmacyclics对百济神州提起新诉讼,指控百济神州的BTK抑制剂Brukinsa(泽布替尼)侵犯了其血液肿瘤药物Imbruvica(伊布替尼)的全新专利(美国专利号:11,672,803;简称“‘803’专利”)。受此影响,百济神州的港股及中国内地股价在当日交易中均下跌超过10%。

该专利保护的是一种BTK抑制剂的使用方法:这类BTK抑制剂基于特定化学结构研发,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这也是BTK抑制剂类药物最重要的适应症。

具体而言,该专利描述的使用方法为:每日口服一种特定结构的BTK抑制剂,直至患者出现CLL/SLL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其中淋巴细胞增多症不被视为疾病进展。艾伯维声称,百济神州侵犯了其专利,因为泽布替尼的使用方法与该专利描述完全一致。

当日,百济神州迅速发布声明,坚定表示将“全力辩护”,并强调自身研发的原创性。

第二步:反戈一击,向专利局提“无效异议”

对艾伯维而言,该诉讼是在第11,672,803号专利获批后立即启动的。此时,距其与强生(Johnson & Johnson)联合研发的伊布替尼(商品名:Imbruvica)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CLL/SLL已近10年。此外,诉讼的发起时机恰好紧随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商品名:Brukinsa)刚刚在美国获批新适应症之后。

作为回应,百济神州不久后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对第11,672,803号专利提出异议。核心理由是:‘803’专利的权利要求“过于宽泛、缺乏创新性”,且专利审查过程中存在“修改超范围”的问题。

第三步:熬到“专利无效”终局,让对手主动撤诉

2023年10月,特拉华州法院认为,诉讼核心依赖于‘803’专利的有效性,故裁定“暂缓侵权诉讼审理”,待百济神州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提起的“专利授权后复审(PGR)”结果出炉后,再恢复审理。此裁定为后续“专利无效”埋下伏笔。

根据百济神州近期提交的文件显示,2025年4月29日,美国专利商标局裁定该专利的所有权利要求均无效,支持百济神州提出的“专利范围过宽”主张。

此后,艾伯维申请局长复审,希望推翻此前的裁定,但在7月17日被美国专利商标局驳回。

伊布替尼的专利到期在即,即使艾伯维能够通过专利战击垮泽布替尼,仍然要面对仿制药的竞争,实际获益不大。因此,将目光放到下一代BTK靶点产品是其上佳选择。

9月30日,双方公司提交了联合协议,自愿撤回相关诉讼,目前该事宜已“完全解决”。

02、从“专利绞杀”到市场反超中国创新药凭什么破局?

在全球商业的激烈竞争中,专利诉讼已成为真实商战的一环。唯有经受住考验的中国企业,方能走得更远。

艾伯维的专利诉讼,本质是一场“商战防御”—— 毕竟,泽布替尼的崛起,直接动摇了伊布替尼的“BTK之王”地位。

先看伊布替尼的“垄断时代”:曾年销近百亿美元

2013年,伊布替尼经美国FDA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个针对BTK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彻底革新了套细胞淋巴瘤(MC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等疾病的治疗模式。

上市后,伊布替尼迅速通过扩展适应症巩固市场地位,陆续获批用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等多个适应症,满足不同患者群体的需求。巅峰时期的2021年,其全球销售额约98亿美元,堪称无可争议的“BTK之王”。

再看泽布替尼的“突围之路”:用硬数据赢下话语权

2019年,百济神州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在美国获批,成为首个登陆美国市场的中国原研抗癌药,打破了跨国药企在高端靶向药领域的长期垄断。

2022年12月14日,百济神州在第64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公布了全球3期ALPINE试验的最终分析数据,结果显示泽布替尼在复发/难治性(R/R)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中,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缓解率(ORR)均优于伊布替尼。

头对头试验结果,赋能百济神州进一步成功推动泽布替尼在2023年1月获得FDA批准(用于CLL/SLL)。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也相应地在多个治疗场景中调整了伊布替尼的临床指导地位,将泽布替尼置于比伊布替尼更为优先的位置。

市场数据更直白:新一代BTK抑制剂正在“抢班夺权”

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6款BTK抑制剂获批上市;2025年上半年,第一代BTK抑制剂强生/艾伯维的伊布替尼销售额不足30亿美元,同比下滑9%。

与此相对的是新一代BTK抑制剂的强劲增长: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销售额达17.42亿美元,同比增长54.7%;阿斯利康的阿可替尼销售额为16.34亿美元,同比增长9%;礼来的匹妥布替尼销售额为2.15亿美元,同比增长51.4%;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销售额达6.37亿元(约0.89亿美元),同比增长52.84%。

显然,中国创新药已展现出真实创新的硬核实力。

根据临床试验大全统计的数据,由中国本土药企发起的III期头对头临床试验数量,从2020年的2项增长到2024年的十多项。

目前,百济神州还在研发一款下一代BCL2抑制剂(名为sonrotoclax,暂无通用中文名),计划将其与泽布替尼联合用于CLL/SLL治疗。近期,该药物在套细胞淋巴瘤的关键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结果。

与泽布替尼的定位类似,百济神州将sonrotoclax定位为“优于艾伯维与罗氏(Roche)维奈克拉(商品名:Venclexta)的BCL2抑制剂”。分析师预测,泽布替尼与sonrotoclax的联合疗法有望进一步改写CLL/SLL的治疗格局。

当中国创新药械敢在专利战中硬刚、能在临床试验中赢数据,就不怕没资格站在全球医药竞争的C位。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