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新国标倒逼迭代!这一新型电池量产提速,规模或超2500亿元

2025-10-10 10:40

(来源:浙商证券融资融券)

固态电池迎催化:

2025年(第七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研讨会将于10月22日至24日举办,聚焦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落地痛点。

与此同时,机构看好固态电池板块估值修复潜力,逻辑在于:(1)固态电池是锂离子电池升级的方向;(2)铁镍集流体或将推动硫化物固态电池量产落地;(3)政策和产业双重驱动,商业化渐行渐近。

注在电池、电解质材料、正负极及辅材等关键材料环节布局领先且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

01

固态电池是锂离子电池升级的方向

液态锂电池存在能量密度受限、锂枝晶引发安全风险、SEI膜增厚缩短循环寿命、低温性能不足等短板,已难以满足高端应用需求。

固态电池以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质,可适配更高比容量的正负极材料,从根本上破解安全难题,同时实现高能量密度与长循环寿命的突破,成为锂离子电池升级的核心方向。其技术路线主要分为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三类。多家车企及电池厂确定固态电池硫化物路线,如比亚迪、恩力动力、高能时代、太蓝新能源。

02

铁镍集流体或将推动硫化物固态电池量产落地

固态电池成本当前高于传统锂电,产线良率80%时半固态电芯单位总成本为0.85元/Wh,中期预计降至0.50元/Wh,远期全固态电芯或达0.78元/Wh。

集流体升级是固态电池性能突破的关键,其直接影响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与循环寿命。主流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中的硫离子易腐蚀传统铜集流体,而镍铁合金等铁基材料表面可形成稳定氧化层,能有效抑制硫化物反应、避免腐蚀,同时具备高机械强度以抵抗电极体积变化,成为适配硫化物路线的理想选择。

产业端已现突破,2024年底日本东洋钢板公司专为全固态电池开发的铁镍合金箔产品,已通过日本经济产业省认证。随着硫化物固态电池成为行业主流攻关方向,镍铁合金集流体有望加速规模化应用,成为核心材料路线。

03

政策和产业双重驱动,商业化渐行渐近

政策端强力牵引,GB38031-2025新国标将于2026年7月实施,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要求,而传统液态锂电池因电解液问题难以达标,倒逼安全性能更优的固态电池加速落地。同时,工信部等牵头投入6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全固态电池研发,按技术进度与降本目标分批拨付,有效撬动企业加码投入,加速技术突破与产能建设。

产业端多点突破,量产基础逐步夯实。头部电池企业加速中试线建设,部分已启动小批量试产,国轩高科、比亚迪等企业已实现高能量密度电芯下线或装车测试;车企与电池厂商深化绑定,明确2025-2027年量产装车时间表,宝马等国际车企亦推进原型车研发与中试线建设。材料端,电解质稳定性提升、正极预锂化等关键技术频获突破,供应链逐步成型。目前高端车型已开启试点,储能领域也有验证案例,固态电池正从实验室加速走向市场。

EVTank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电解液含量低于10%)的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在整体锂电池中的渗透率预计在10%左右,其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

2023-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测(Gwh)

数据来源:EVTnak

数据来源:EVTnak

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珠海冠宇、清陶能源,亿纬锂能厦钨新能天奈科技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等。

国信证券王蔚祺《锂电池行业锂电产业链双周评(10月第1期):固态电池产业进展不断,欧洲新能源车需求持续向好》251008

华源证券赵昊等《固态电池产业加速冲刺量产目标,北交所固态电池产业重点标的梳理》250822

招商证券游家训等《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动力电池及电气系统系列报告(117):全固态电池电解质技术路线逐步向硫化物收敛》250804

国金证券姚遥《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研究:固态电池深度二,硫化物,全固态主力路线,产业化进程提速》250818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