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远程银行还能这样用?工行远程服务已“重塑”

2025-10-10 06:06

(来源:现代商业银行杂志)

文_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 鲁金彪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国工商银行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数字工行”建设为载体,深化自身数字化转型,打造服务客户更优、赋能员工更强、业务运营更便捷的远程智慧服务平台,重塑对客服务模式,助力工商银行“五化”转型,夯实数字金融基础,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和坚实的基础支撑。

不只是一个平台 更是一次战略升级

  围绕“智慧服务中心、数字运营中心、经营赋能中心”的发展定位和思路举措,工商银行远程银行中心全新打造了新一代远程银行智慧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新一代平台),通过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创新客户服务模式,升级数字运营能力,锤炼共享服务根基,打通对客服务资源,构建更具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现代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持续为高质量推进“数字工行”建设注入新动能。

  新一代平台以“新底层架构+智能化技术”为双引擎,通过构建层次化、一体化的远程服务体系,让客户服务体验更“优”。基于大模型场景规模化应用,重塑座席随行助手,使座席服务能力更“强”。基于数据驱动,打造数字化精准运营模式,促进数字化运营质效更“高”。新一代平台坚持“客户导向、智慧联接、渠道协同、简洁轻量”思路,助力打造“一个客户,一个工行”的现代化对客服务体系。

从蓝图到现实 告别“数据孤岛”

  新一代平台依托工商银行分布式研发体系(见图1),实现了对“巨石应用”的全面重构。基于分层解耦设计理念,通过前后端分离、容器化部署、微服务交互、分布式存储等分布式技术架构建设,建成技术领先、灵活高效、安全稳定的新一代平台。

图1:工商银行分布式研发体系

图1:工商银行分布式研发体系

  技术领先,新一代平台采用前后端分离技术完成系统研发,前端引入微前端框架,实现前端模块化开发、快速集成、弹性扩展。后端采用主流开发技术与微服务发现框架,打造敏捷部署、灵活交互、高效可用的服务集群。数据处理采用分布式存储体系,实现OLTP数据、OLAP数据分层处理,保障联机处理的一致性和分析处理的实时性,OLTP数据通过“分布式缓存+分布式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分层存储,保障对客服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可靠性,OLAP数据通过基于Hive、MPPDB、HDFS文件等多引擎的大数据平台,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及贴源数据存储,通过基于ClickHouse+MPPDB的实时数仓能力,实现数据实时集成,支持业务统计灵活定制。全系统基于全栈信创中间件和服务器部署,通过云原生能力建设,实现容器化的快速部署、弹性化的自动伸缩、松耦合的服务交互、可观测的链路监控、多维度的降级容错、自动化的升级发布,大幅提升系统的扩展能力、容灾能力及迭代效率。

  灵活高效,基于DDD(领域驱动设计)理念,完成用户管理、路由管理等远程客户服务基础支撑模块的建模设计。以项目愿景、业务分析、事件风暴、业务模型、限界上下文五个环节为切入点,完成接口层、领域层等四层设计模式,形成DDD代码框架,奠定了系统在后续其他领域输出推广的基础。基于全栈分布式技术体系完成新一代平台研发,涵盖微前端框架、微服务交互、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消息、分布式缓存、分布式批量、容器化部署等全链路组件,各组件支持在线弹性扩容、交互支持异构插拔式适配。全面对标Devops3.0研发体系,支持研发版本的一键交付、一键部署,实现需求研发敏捷迭代、快速部署。

  安全稳定,新一代平台围绕持续交付、灰度发布、高可用、链路监控、快速应急等方面保障系统安全稳定。在持续交付方面,支持标准化流水线部署,降低人为操作带来的风险。在灰度发布方面,支持端到端全链路灰度发布、灰度引流,保障版本迭代的平稳过渡。在系统高可用方面,依托工商银行两地三中心IT架构布局,支持新一代平台节点、集群、园区、地区等不同维度灾备场景,确保多层级灾备场景下系统高可用、服务连续性。在链路监控方面,所有服务器100%部署可用性监控,对服务器进行周期性探活,对于服务器的CPU、内存等关键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可视化展现、阈值报警,监控系统重要链路的关键节点,对其交易成功率进行可视化监控,确保有异常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在快速应急方面,提前制定全链路应急方案,根据链路监控清单,对于异常场景制定明确可操作的应急方案,并周期性演练,有应急就有方案、有方案就有演练,保障应急方案可用性。

从“业务支撑”到“业务驱动”

  新一代平台作为工商银行远程对客服务的重要平台,注重以客户为中心重塑远程服务生态,聚焦智慧服务客户、智慧赋能员工、数字强化运营等能力(见图2),有效利用大模型、智能体等新技术在远程银行领域的天然优势,大力助推远程银行数智化转型发展,持续打造行业领先、智慧高效的远程金融服务体系,高质量服务科技强行和“数字工行”建设。

图2:工商银行远程银行新一代平台服务体系

图2:工商银行远程银行新一代平台服务体系

  智慧服务客户,打造全渠道协同服务能力,打通手机银行与远程银行信息壁垒,建设一次接入、多渠道协同的对客服务机制。统一对客业务处理标准,面向网点、远程银行渠道,实现同类业务统一管控,统一业务操作流程,为客户提供一致的服务体验。构建有温度的精准服务体系,基于客户旅程,快速识别客户诉求,建设千人千面的智能路由能力,通过“智能+自助+人工”层次化服务体系,实现精准服务。提升对客服务效能,文字客服人工转接率降低10.9%,服务时长压降33秒,降低8.2%,音视频客服接听效率提升6.35%,人均接听量提升17.14%。

  智慧赋能员工,强化数字员工能力建设,增强智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智能引流水平。完善数字人形象与能力建设,助力数字人与真人无感切换能力建设,赋能人工座席。建设统一全媒体座席工作台,通过面板式、抽拉式工作台布局建设,支持调整分区比例,支持收缩、隐藏面板。同时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场景化交易,提升座席使用体验,提高客户服务效率。打造随行式服务助手体系,加强客户画像、座席画像建设,实现便捷式知识随行,支持客户致电前情提要,快速解决客户问题。完善客户旅程建设,客户致电主动运营,强化座席未问先答能力,提高客户黏性。深化大模型场景应用,落地智能工单填写、信息补齐等场景,降低座席操作成本。

  数字强化运营,完善客户旅程数据记录,实现全渠道交互历史一眼见。通过客户画像和座席画像建设,夯实客户运营基础,支撑“服务大脑”能力建设,实现精准化客户服务。通过通话实时翻译,实时监测热点问题,生成热点预警报告,快速公告至全中心座席。基于热点预警等现场运营信息,实现服务资源的快速调度,及时应对异动业务、舆情事件等突发情况。

  远程银行智慧服务平台通过智能应用、数据赋能和系统创新等方式,深化业务和基层赋能,将远程银行中心打造成为触手可及、智慧精准、体验极致的智慧服务中心,全域触达、数据驱动、协同高效的数字运营中心,专业集约、开放共享、服务全行的经营赋能中心,形成一点接入、全渠道响应的数智化远程服务新格局,深化线上与线下、智能与人工、服务与运营的全方位协同。

  未来,工商银行将持续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创新数字化生产新工具,加速推动远程银行领域业务创新,在客户服务与客群经营等方面持续积累先进理念和优秀实践,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全面赋能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