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筑梦四十载 奋进向未来

2025-10-10 06:44

  • □罗子欧 亦麟 (图片由广元市委宣传部提供)  秋日的广元,碧空如洗,惠风和畅。南河廊桥人头攒动。“辉煌壮丽四十载 感恩奋进新征程”图片展在此举行。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沉静的记忆,仿佛无声的船,划过四十载光阴的长河,见证了广元的发展变迁,令每一位观展者感慨不已、啧啧赞叹。  时光回溯,锚定在1985年。那一年,如同历史卷轴上一个浓墨重彩的落款——广元撤县建市,川北重镇从此扬起新的风帆。  1985—2025年,这是同心向党、矢志不渝的4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广元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奋斗,追光前行。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较建市之初增长93.7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2倍、60.6倍,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1985—2025年,这是筚路蓝缕、接续奋斗的40年。从“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大茅坡精神,到“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铿锵誓言,再到新时期“不服输、敢争先”的奋进精气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深深熔铸于这片川北热土之中,激励一代又一代广元儿女攻坚克难、奋勇前行。  1985—2025年,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40年。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广元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正大力实施“1345”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通道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环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三个转变”,奋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竞争力、辐射力的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擘画未来,再起宏图!通道巨变 从“蜀道咽喉”到经济走廊  “每每看到这个场景,依然会热泪盈眶。”千佛崖景区讲解员刘晓涵说。脚下是青石斑驳的“金牛古蜀道”,眼前是滚滚东流的嘉陵江。河对岸,动车不时呼啸而过,横跨江面的京昆高速公路上车流不息,空中不时有飞机划过天际……每次她带游客至此,都会请大家驻足,感受这份“古今辉映”的震撼。  这幅景象,正是广元现代立体交通格局的具象呈现。  作为“蜀道咽喉”的广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然而,建市之初,作为四川的“北大门”,境内仅有一条宝成铁路穿境而过,公路里程短、等级低。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广元人从打通一条条山路着手、从疏通一段段河道起步,持续实施“交通建设年”,誓要把天堑变通途,打开开放大门:  1989年,南河汽车站开工建设;1992年,国道212线改造被列为全市重点工程,使“有路可走”变成“大道如虹”;  2000年,广元盘龙机场通航,架起连通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空中走廊;  2002年,绵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广元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2017年,西成高铁正式开通,广元昂首迈入“高铁时代”;  2019年,嘉陵江川境段实现全线复航,昭化港区、苍溪港区先后投运,“黄金水道”盛景重现……  今日之广元,“公铁水空管”协同发力,演绎新的速度与激情。一座“流动”的城市跃然眼前——京昆高速等6条高速与20条国省干线纵横交错;西成高铁等4条铁路构建的米字形铁路网,四通八达;千吨级货轮从广元港扬帆起航,通江达海;近20条空中航线交织,联通世界;中贵线等4条国家油气干线在此交汇。  1.5小时到成都、2小时达西安、3小时通重庆和兰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速成型,广元的变化是四川从“蜀道难”到“蜀道通”再到“蜀道畅”巨变的一个缩影。  得天独厚的通道优势无疑是广元发展的最大底气。  放眼全球、站位全局谋划,通道优势愈加明显。当前,广元正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班列组货基地、全国高铁快运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嘉陵江上游铁公水多式联运中心、西部大宗物资物流贸易中心,构建“联通欧亚、服务成渝、辐射陕甘”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让通道区位优势转化为赋能产业、驱动城市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更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以大通道促进大流通——伴随着一声声汽笛鸣响,9艘载着4000多吨新疆煤炭的货轮从广元港昭化港区启航,4天后即可到达目的地重庆永川港。  深谙“通道经济”的广元,不仅要“物畅其流”,更要扭转过往货物“过而不停”、要素“流而少聚”的局面。  关键抓手,是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枢纽之“枢”在于“综合”,破题之要在乎“合作”,唯有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加快产业链、供应链组织能力和功能的“双提升”,方能将通道流量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量。  近年来,广元陆续建成全国首个高铁快运物流基地、西部地级市首个动车运用所、川陕甘结合部首个铁路运输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等平台,成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获评“全国物流发展创新城市”。  嘉陵江上游铁公水多式联运中心的建成,吸引了物流、资金流、人才流高效聚集,更催生了适铁适水产业快速发展:来自新疆的煤炭、俄罗斯的木材等大宗商品,在此仓储、分拨、加工;每天从内蒙古、甘肃等地运输而来的数十吨食材,在智琪食品、吉香居等企业的现代化车间里被加工成新产品,源源不断流向全国市场。  而随着总投资55亿元的广汇物流四川广元煤炭储备基地等项目的开工建设,未来这里将成为年吞吐量6000万吨的西南大宗物资集散中心。在“一港三园多中心”物流布局下,广元国际铁路物流园、传化公路港等项目同步推进,川陕甘国际木材贸易中心挂牌运行,大通道正牵引推动大发展。  以大流通带动大开放——3年前,中欧班列成渝号(广元)首发班列从广元南站鸣笛启程,奔向俄罗斯圣彼得堡,标志着广元打通了国际物流新动脉。  截至目前,广元已开通中欧、中亚、中老、中越、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通道5条,联通境外9个国家18个城市,形成南北贯通、东西交融、陆海联动的国际班列运输网络。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内陆广元正阔步迈向开放前沿。  今年1—8月,全市进出口总额11.23亿元、增速176.6%,其中出口额2.56亿元、增速65.7%,进出口增速和出口增速均居全省榜首,奏响了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铿锵乐章。  以大开放吸引大投资——2022年,广元市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40个。  2023年,广元市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68个。  2024年,广元市签约全国单体投资最大的家居制造项目四川鲁丽木业产业园等项目597个。  今年3月27日,广元市举行2025年投资机遇清单发布暨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签约项目72个;今年1—8月,新签约项目256个……通道之“畅”助力经济之“兴”,川北门户广纳天下客。产业蜕变 以绿色为本底夯实产业之“强”  在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广元展示的超薄铝箔产品,以其在食品包装、电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受到各界高度关注。  这样的产品,由广元经开区的四川万顺中基铝业有限公司生产,每年可产出13万吨。  经过多年的接续奋斗,广元逐渐发展起铝基新材料产业集群。绿色发展,是广元产业转型的坚定选择。四川中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庆峰介绍,火电改用水电,同步推进技术升级,按年用电量66亿度计,企业每年节约标准煤111万吨、减少碳排放296万吨。  1991年,广元组建首家电解铝厂——广兴电解铝厂,年产能1.5万吨,由此开启了铝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之路。此后,虽然经历了产能严重过剩、企业严重亏损等挑战,但广元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围绕科技创新,坚定走低碳化、成链式、集群化发展之路,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在中高端铝产品市场闯出一方天地。  如今,立足“南铝北铝”交汇区位,广元已形成电解铝产能61.5万吨、再生铝产能160万吨、铝加工能力超220万吨的产业规模。100余家铝产业企业携手西部铝锭贸易中心、四川唯一铝期货交割库和再生铝贸易中心等平台,构建起“绿色水电铝—铝精深加工—铝资源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广元成为全省唯一布局铝基新材料产业的基地市、川渝铝产业链协同发展重要布局地,“中国绿色铝都”的名片越擦越亮。  铝基新材料产业的崛起壮大,无疑是广元40年来产业转型发展的生动缩影。  广元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工业上,可供开采矿产资源达30多种;文旅上,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武则天历史名人文化底蕴深厚;农业上,好山好水出好产品。  为此,广元市委提出加速推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以资源之“特”夯实产业之“强”。  9月2日,苍溪经开区通威绿色基材厂区内,工长张建国紧盯控制屏,“每炉日产工业硅50吨,光伏产业链的‘粮食’就从这里发出。”依托资源优势,2023年8月,通威与广元签订年产40万吨工业硅项目协议,成为苍溪建县以来最大工业项目。  40年来,广元市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大力培育“1+3+3”工业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6个,培育出林丰铝电等一批规模较大、附加值较高、成长性较强的骨干企业。  40年来,文旅产业也从几乎空白发展成为广元支柱性产业。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广元市共接待游客556.71万人次,旅游综合消费总收入31.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9%、9.34%;剑门关—翠云廊、青溪古镇—唐家河等景区游客络绎不绝。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广元通过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景区“二次创业”,持续擦亮“剑门蜀道、女皇故里、红色热土、康养胜地”文旅品牌,建成天府旅游名县3个,连续6年入选“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20强市”,积极打造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努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书写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注脚。  广元女儿节已成为当地的文化盛事。今年的女儿节更是策划了5类20余项活动,国际凤舟赛、“百姓大舞台”全民才艺大赛、动漫cosplay、电子体育竞技等演艺赛事,以节聚人、以节促消,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传统民间节日办成“群众的盛会”。“徒步古蜀道,对话翠云廊”已让千年蜀道成为众多人心中的“人文徒步天花板”。  40年来,广元农业同样从“靠天吃饭”完成了到现代农业的蜕变。  5月27日晚,2025“游大美蜀道 品广元好茶”杭州推介会上,杭州、广元两地企业签订了广元特色农产品供需协议,东西部协作走向纵深。从1996年浙江帮扶广元开始,浙江从资金、人才等多方面倾力支持广元发展,共谱浙川协作新篇。  2021年启动的“广供杭州”“广供成都”项目,明确将优质粮油、山珍、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直供两地,2024年销售额达17.77亿元。  近年来,广元在千里田埂上耕耘出一张张农业特色产业的靓丽名片:世界最大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全国最大黄茶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油橄榄种植基地、四川优质高效核桃生产基地等;获评“中国食品产业名城”“中国特色天然饮用水之乡”。  当前,广元已建成15个国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培育49家国省龙头企业,成功认证552个“两品一标”农产品,正在加快培育粮油、生猪、蔬菜3个两百亿产业集群以及茶叶、猕猴桃、核桃、中药材、肉牛羊、土鸡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奋力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环境跃变 城乡融合描绘千年名城新图景  雨后初霁,晚风习习。南河湿地公园随处可见散步休闲的市民——晚饭后沿着南河“转会儿”,已成为广元市民的生活习惯。  2024年广元女儿节前夕,南河湿地公园完成改造升级。当地将湿地生态与海绵工程融为一体,全面提升湿地公园品质,还同步打造了拓展研学、儿童游乐等文旅业态,新建门球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进一步提升市民休闲游乐体验。  建市之初,这里还是一片荒芜。整个广元城区面积也仅有3.5平方公里,东坝、南河都是农田。  40年来,广元始终坚持“硬环境筑巢、软环境引凤”,成立南河、则天开发区,建设凤凰楼、利州广场、万缘新区……广元持续拉大城市骨架,更新城市面貌,提升城市能级,涵养人文精神。  既要“面子”光鲜,更要“里子”厚实。近年来,广元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排水防涝、雨洪通道、雨污管网、海绵小区、海绵道路、新型绿化“六大工程”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底,累计新建绿色建筑超800万平方米,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35.17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比例达到48.45%。雨水花园、透水路面与地下管廊构建起“会呼吸的城市”,实现“大雨不内涝、小雨不湿脚”。“一江清水出广元”成为城市亮丽名片。  40年间,广元城市版图沿嘉陵江两岸拓展、东西延伸,形成带状组团式发展格局,广元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扩展至70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硕果累累,广元先后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等荣誉称号,并在2017年入选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广元,这一愿景变成了现实。  嘉陵江、南河穿城而过,数十公里“两江四岸”生态廊道绿意盎然,“口袋公园”星罗棋布,形成了“依水而建,临水而居,与自然相邻”的城市魅力。每当夜幕降临,整座城市霓虹璀璨,万家灯火如星河倾泻,映照得江面流光溢彩。  有一种生活叫“广元”,这里成为一座近悦远来的安逸之城。  城市不断更新,广阔乡村亦加速蜕变。在青川县木鱼镇红旗社区,村民年人均纯收入2.6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8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和美新村”。“全靠政策支持,我把食用菌产业干起来了,不仅自己脱了贫,更带动十余户乡亲共同走上致富路,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红旗社区居民张洪云十分感慨。  近年来,广元市累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25个,改造危房9.64万户,建设农村公路2.19万公里,客车开到了村口。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网红打卡地遍地开花。  环境之“优”彰显竞争之“势”。广元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环境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城市竞争优势,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释放更大的吸引力。  比利时迈赫啤酒项目落户广元,从签约到试生产仅用短短5个月时间;通威绿色基材(工业硅)项目实现“两月签约,三月开工,一年点火投产”。实美科技、普罗莎铝业、广美新材、米腾铝业、乔曼门业等企业相继落地。一次次被刷新的“广元速度”,一家家企业的争相进驻,正是当地持续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以高效服务厚植发展沃土的有力证明。  自2022年起,广元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背靠背”满意度监测,通过全覆盖、多维度监测机制,精准识别政务服务痛点,倒逼政府部门从“审批本位”转向“用户本位”,全面优化市场生态。  广元还在全省率先挂牌运行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建立15个重点产业专班和1个要素保障专班,从企业招引到生产经营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全要素保障。  40年栉风沐雨,40年春华秋实。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掠过翠云廊千年古柏,“蜀道明珠”广元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广元市委、市政府将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大力实施“1345”发展战略,以奋斗之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壮丽新篇章。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