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09 17:48
来源:营销兵法
在2025年的中国消费市场,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正在不断上演:年轻人一边在“拼好饭”中抢几元的套餐,在特价团中抢1分钱的奶茶咖啡;一边却愿意为未知盲盒支付高溢价,甚至通宵排队抢购演唱会门票。这种“既抠又豪”的消费行为,好像早已跳出了经济选择,消费者的决策逻辑,正从“性价比”全面转向“心价比”。
所谓“心价比”,即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不再仅仅衡量价格与功能的比值,而是更关注其能否满足情感需求、引发精神共鸣、提供情绪价值。一杯奶茶的价值,不再仅由茶叶、糖浆和运输成本决定,更取决于它是否能成为“治愈EMO的良药”、是否象征着“健康生活态度”,又或是否承载了“与朋友共饮的陪伴感”。
据红餐产业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茶饮与咖啡行业日均推出新品高达8.7款。很明显,现制饮品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当产品、价格、渠道趋同的情况下,品牌以情绪为锚点构建“心价比”护城河或是破局之选。
那么,在激烈的茶饮红海中,品牌是如何系统化地构建情绪价值?我们通过拆解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瑞幸、奈雪的茶等品牌的实战营销,提炼出三大核心策略:做用户的“社交搭子”、传递精神理念、建立长期真诚互动。这不仅是茶饮品牌的突围路径,更是所有消费品牌在存量时代赢得人心的底层逻辑。
01
做年轻人的情绪搭子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年轻人普遍存在“孤独感”与“社交焦虑”。他们渴望沟通,却又害怕社交的负担,让“轻社交”成为一种主流需求。
不少新茶饮品牌都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将品牌定位从“卖产品”升级为“年轻人的情绪搭子”。它不再强调“好喝”“便宜”这类大众司空见惯的卖点,而是聚焦于“陪伴感”与“社交货币”功能。从产品名称到视觉设计,再到社交媒体传播,品牌们围绕“情绪共鸣”展开。
比如奈雪的茶杯身上的花朵是可撕拉式的,并在花背后写了一句“爱本无公式,你是自己的宇宙”文案,让人充满力量。与奈雪的茶如出一辙的是,潭拓寺文创周边的加福咖啡,同样是采用撕拉式杯子,杯身拉开后有“搞钱”主题,正好契合了年轻人的需求。沪上阿姨,在官宣新品推广大使吴彦姝的时候,一句“她自由在握,始终拥有独立而自由的灵魂,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让不少网友感叹“女性群像真的好有魅力”。
再比如,品牌根据季节限定,在杯子上做文章,让人赏心悦目,忍不住分享。比如霸王茶姬的杯子与纸袋,因为高颜值且充满东方韵味,就成了网友搜集与发社交媒体的搭子。
更关键的是,这些新茶饮品牌还善于借势社交热点,将产品自然融入年轻人的日常语境。无论是“脆皮青年”自嘲文化,还是“早八人”“打工人”等标签,品牌总能用自己的方式连接消费者,让用户在消费中获得“被看见”的认同感。
同时,新茶饮品牌备受欢迎,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他们明白“用户即内容生产者”,不断鼓励用户进行内容共创,无论是瑞幸纸袋百变成纸盒、桌面摆件、扇子等,还是建立社交话题引人讨论等方式,使品牌成为年轻人社交表达的一部分。
当一杯奶茶能成为“解压开关”、朋友圈的“社交谈资”,这时候饮品便不再是普通饮品,而是用户生活中的“社交搭子”,一个无需敷衍却懂你、陪你的朋友。
02
传递精神理念,构建情绪共鸣
如果说“社交搭子”解决的是“情绪陪伴”,那么价值观共鸣则解决的便是“身份认同”。Z世代消费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产品背后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与精神主张。
面对“奶茶=不健康”的普遍认知,霸王茶姬没有回避,而是主动出击,将“健康”作为核心心智进行系统化建设。
首先,霸王茶姬在行业内率先公开每款饮品的热量、糖分、成分表,甚至标注“不含植脂末、奶精、反式脂肪酸”等信息,用透明化打消消费者顾虑,对成分党也极为友好,迅速赢得注重健康的年轻群体青睐。
其真正的高明之处,在于品牌将“健康”从功能诉求转变成了品牌的精神。从巴黎奥运会官宣郑钦文为品牌首位“健康大使”,到今年官宣王鹤棣为霸王茶姬品牌全球健康合作伙伴,借助明星健康活力形象,将品牌理念融入年轻人生活场景,让“健康”不再抽象,而是可感知、可追随的生活方式。
这种可感可知的共振,让品牌超越了“卖奶茶”的范畴,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的倡导者。消费者喝的不再是一杯茶,而是“自律、活力、自信”的精神,帮助品牌建立起难以复制的价值壁垒。
值得注意的是,霸王茶姬从未生硬灌输过“健康理念”,而是通过代言人的真实故事、高光时刻与阳光的形象,让用户在情感共鸣中自然接受品牌理念。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方式,正是传递品牌精神的最高境界。
03
以真诚吸引用户互动,
把路人变成品牌的传播者
情绪价值的建立,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需要长期积累。短期内,借势热点可以带来流量,但唯有持续、真诚地互动,才能将“路人”转化为品牌的传播者。
在这方面,瑞幸每次的玩法均堪称教科书级。在瑞幸身上,有两个极具代表性的标签,一是联名,二是原产品,殊不知品牌围绕这两个标签表现出来的“真诚”,才是大众越来越喜欢的关键。
比如在瑞幸咖啡官宣与热播剧《玫瑰的故事》联名后,因未能参演而错失合作机会的徐海乔,被网友调侃为“编外男主”,相关话题迅速引发关注。瑞幸敏锐捕捉到这一网络热点,迅速“听劝”出手,在黄玫瑰拿铁上线时,顺势与“编外男主”徐海乔本人达成合作。这一波玩梗操作既幽默又迅速,不仅化解了网友的遗憾,更以极强的互动感和网感赢得了剧粉的广泛好评,被赞“最会玩的品牌”。
这种“有求必应”的形象,极大增强了用户对品牌的信任感,也让消费者感知到“我不是被营销的对象,而是品牌听劝”。
更出圈的是瑞幸总能够不断制造各类热点场景,使其更出圈。这些真实、有趣的互动,不仅强化了品牌“亲切、接地气”的形象,更激发了用户的自发传播。
瑞幸给我们一种体验是,品牌不必高高在上,敢于“放下身段”,用真诚与用户打成一片,自然其营销也更受关注,自然复购与口碑便水到渠成。
写在最后:
人心即市场,情绪即资产。
在消费降级与消费升级并存的今天,品牌竞争的本质,早已从“抢市场份额”转向“抢用户心智”。而心智的入口,正是情绪。
奈雪的茶、潭拓寺文创、沪上阿姨用极具网感方式引发了集体共鸣,霸王茶姬以“健康”为品牌经营理念获得了认同,而瑞幸靠“真诚”积累了信任……很明显,在存量竞争时代,谁能提供更高“心价比”,谁就能赢得消费者。
未来的品牌,不仅是产品的提供者,更是情绪价值的传递者,还需要是用户的同行者。当一杯茶能疗愈孤独、一杯奶茶能致敬梦想,消费便超越了交易本身,成为关于理解、认同的载体。这正是情绪消费的终极意义,也是所有品牌必须修炼的“心”竞争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