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2025年中国锂电池行业正极材料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2025-10-09 17:35

(来源:我的电池网)

【编者按】10月9日,由EVTank、海融网(hirohida.com)、电池网(itdcw.com)、伊维经济研究院、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2025年度电池新能源行业竞争力品牌榜单正式出炉”。该竞争力榜单于ABEC 2014论坛上首次发布,现已连续发布12届。

不惟一规模、不惟一产能、不惟一体制”是该榜单多年来坚持的重要评价原则。通过产能情况、产销数据、客户结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综合口碑、公司信用、产品品质、技术实力、经营机制、媒体披露等多维度指标构建全面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结合专家评定等定性指标最终筛选出各细分领域产业链十强企业名单。

2025年度的榜单,研究工作组主要对2025年以来中国国内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新能源乘用车及充电桩运营服务企业等八个细分领域,以钠电池及固态电池两条新兴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与评定,目的主要是从多维度客观评价产业链企业的中长期核心竞争实力,通过数据分析和研究挖掘真正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为地方政府、投资机构、产业链企业、学术机构等筛选合作对象提供参考。

2025年中国锂电池行业正极材料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1、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1

企业简介:湖南裕能(301358)主要产品为磷酸盐正极材料,在湖南湘潭、广西靖西、四川遂宁、贵州福泉、云南安宁等地布局生产基地,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设计产能超过85万吨/年。目前,公司正稳步推进西班牙年产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环评审批工作,同时积极开展马来西亚年产9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公司已成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远景动力等知名锂电企业供应商。2025年上半年,公司磷酸盐正极材料出货量超48万吨,同比增长超过55%。

上榜理由:湖南裕能作为磷酸盐正极材料行业龙头企业,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磷酸盐正极材料出货量自2020年以来连续多年稳居行业第一,行业领先地位稳固。在产业布局层面,公司坚持推进“资源-前驱体-正极材料-循环回收”的一体化产业布局,布局产业链多个重要环节,持续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产品端,凭借优异的性能表现,公司产品已获得下游众多知名客户的高度认可与深度信赖,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业绩增长提供坚实支撑。从市场趋势看,国内市场磷酸铁锂的占比近年来持续走高,同时公司积极加码海外业务布局,主动开拓全球市场,为未来增长注入新动能。

2、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2

企业简介:万润新能(688275)成立于2010年12月,主要生产动力和储能电池的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产品主要为磷酸铁锂、磷酸铁等。公司已在湖北、山东以及安徽布局了生产基地,现有产能为46.8万吨/年,其中,山东滨州12吨/年磷酸铁锂及24吨/年磷酸铁已投产,湖北基地31.1万吨/年,安徽3.7万吨/年,并将在美国规划建设研发中心和5万吨的磷酸铁锂。公司客户涵盖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赣锋锂业、亿纬锂能、融捷股份、万向一二三等知名企业。2025年上半年,公司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为14.8万吨。

上榜理由:万润新能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一度跃升行业第二,得益于其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以及与龙头企业绑定的加深。公司拥有从资源到前驱体再到正极材料的一体化布局,且前驱体自给率高,减少了对外部的依赖,并形成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公司与龙头企业的绑定逐步增强,通过“锁长单”的方式保障未来的出货量,今年5月,公司与宁德时代新签订为期5年的供货协议,同时也通过多元化的客户结构,减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风险。对于前沿技术的布局,公司积极推进磷酸锰铁锂、钠离子正极材料的量产,以及富锂铁酸锂、固态电解质的研发,坚持“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的研发策略。

3、南通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3

企业简介:南通瑞翔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门从事新能源材料研发、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本6.57亿元,是世界500强企业甘肃金川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主营产品为三元材料、锰酸锂、磷酸铁锂及钠电等正极材料,公司产品凭借着高安全性能、高能量密度、低成本优势深受客户与市场好评,直接为宁德时代、欣旺达、远景动力、韩国三星、日本东芝等国内外主流电池厂商进行产品研发与批量供货,产品进入理想、宝马、奔驰、大众、丰田、现代等主流车企供应体系。公司现有三元正极材料产能20万吨/年,铁锂正极材料产能4万吨/年,处于高速发展期,正在加紧筹备三元产能扩建和铁锂生产基地建设。2025年上半年,公司三元材料出货量为7.9万吨。上半年国内三元材料总出货量为32万吨,公司占据国内约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上榜理由:2025年上半年南通瑞翔凭借在中镍三元材料的优势,出货量跃升到行业第一。“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公司通过“差异化竞争、强化产品研发投入、集团产业链一体化策略”从2022年的第三梯队逐步攀升至行业第一梯队企业;差异化竞争上,公司主打单晶高电压三元材料、高功率三元材料,上半年问界、理想、小米等热销车型带动中镍高压材料的需求;产品研发上,公司保证每年5%的研发投入,并与中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高度共同研发,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保持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原料供应和成本管控上,金川集团在镍、钴等重要三元材料上保持全球领先优势—镍产量全球第二,钴第四,为南通瑞翔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撑和供应保障。

4、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4

企业简介:容百科技(688005)主要从事三元材料、磷酸铁锂材料、磷酸锰铁锂材料、钠电材料及多元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转型升级为“正极材料产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公司拥有雄厚的研发资源与优势,研发人员共681余名,国内外专利累计授权数量达679项。公司业务覆盖全球,拥有湖北鄂州、仙桃,贵州遵义、天津、浙江余姚、山西临汾等国内基地,以及韩国、欧洲等海外基地,已建成高镍产能30余万吨/年。公司产品覆盖客户包括国内头部电池厂和整车厂、海外知名电池企业。2025年上半年,公司三元材料销售量为5万吨。

上榜理由:容百科技在行业深度调整期内,出货量仍保持增长趋势。从技术角度,公司高镍、超高镍三元材料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进入海外头部企业供应链。公司钠电正极产品应用在动力、储能、启停电源等领域,已在国内外头部战略电池厂商中卡住领先位置,并在仙桃启动年产6000吨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的产线建设工作。2025年上半年,公司磷酸锰铁锂产品出货已达到2024全年出货总量。同时,公司正式进入磷酸铁锂领域,有望在波兰建成首条欧洲磷酸铁锂产线。固态正极材料方面,公司高镍及超高镍全固态正极材料均已实现吨级出货,公司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粒度及离子电导率等性能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全球化方面,公司是首家在海外建设高镍正极材料生产项目的国内正极企业,韩国工厂首期2万吨/年生产基地已通过国际客户认证审核,二期4万吨/年产线也已建设完成;欧洲波兰项目也正式启动,并锁定头部客户订单;波兰基地首期2.5万吨产线已开工建设,首条磷酸铁锂产线也计划在波兰项目基础上实施,该项目将在欧洲打造首个正极零碳工厂,以满足欧洲对于供应链本土化的要求。

5、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5

企业简介:德方纳米(300769)专营纳米级锂电池材料,目前主要产品为纳米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及补锂剂。公司产能主要分布在广东佛山、云南曲靖和四川宜宾,已建成磷酸铁锂产能30万吨/年,磷酸锰铁锂产能11万吨/年,补锂剂产能5000吨/年。客户方面,公司已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等头部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关系。2025年上半年,公司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12.2万吨。

上榜理由:德方纳米通过核心技术开发构建技术壁垒,包括“非连续石墨烯包覆”“离子掺杂”“纳米化”等技术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也使公司在前沿产品的开发和量产上处于行业领先,其中第四代磷酸铁锂(2.6g/cm³)获得市场认可,在产品销售结构中占20-30%,第五代磷酸铁锂(2.7g/cm³)已进入中试量产阶段,无疑进一步巩固其在高端动力电池和储能市场的竞争力。从产能布局上,公司采取“国内基地+海外试点”的双轮驱动战略。但公司的盈利能力仍处于低位,叠加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价格下行,公司业绩继续承压,公司仍需加大资源端布局和内部经营管理的改善来提升利润水平。

6、浙江友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6

企业简介:友山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华友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公司专注于磷酸铁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内蒙古、广西、湖北、云南等地布局了磷酸铁锂产业基地,同时规划印尼产地,当前磷酸铁锂产能约50万吨/年。公司客户涵盖了楚能新能源、欣旺达、中创新航、鹏辉能源等。2025年上半年,公司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约12万吨。

上榜理由:友山科技于2023年作为一匹黑马挤入行业TOP10席位,在磷酸铁锂行业继续向好发展的行业背景下,公司顺势挺进前五,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仅次于德方纳米。作为华友集团又一大电池材料生产企业,背靠母公司资源,形成“矿产资源-前驱体-正极材料-循环回收”一体化闭环产业链,与华友钴业深度战略协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品布局上,公司采用自研双峰型磷酸铁作为前驱体,提升烧结后压实密度,其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压实密度可达到第五代产品水平(2.71g/cm³)。同时公司在海外也开始相关布局,以更好地辐射海外市场,顺应全球新能源发展需求,对冲短期市场波动风险。

7、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7

企业简介:江西升华成立于2015年,是富临精工(300432)的子公司,2021年首次获得宁德时代入股,持有2.96%股份,中途富临精工虽有回购,但合作持续,直至2025年3月,宁德时代再次战略入股,股权份额达到18.74%。公司主要从事磷酸铁锂等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目前公司拥有江西宜春、四川射洪两个生产基地,具备磷酸铁锂产能21.5万吨/年。公司客户主要为宁德时代,也包括比亚迪、鹏辉能源,蜂巢能源等。2025年上半年,公司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为10.5万吨,同比增长123.4%,跃升行业前五。

上榜理由:江西升华自2021年获宁德时代入股,与宁德时代的合作不断加深,2025年的再次入股使双方关系从“供应商-客户”关系升级为“战略合作伙伴”,同时江西升华也伴随宁德时代龙头企业的地位,出货量不断提升,五年间行业地位从TOP10外提升至TOP5。从工艺而言,公司草酸亚铁技术路线的开创者,该技术有工艺简单,产品压实密度高等优势,公司第四代产品已有稳定的出货供应,第五代产品也开始批量生产并供应客户。今年一季度,公司业务开始扭亏为盈,9月份又获宁德时代锁单,公司有望继续推动出货、利润实现双增。

8、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8

企业简介:厦钨新能(688778)是厦门钨业(600549)下属企业,主营业务为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核心产品为钴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氢能材料等。公司目前正极材料拥有海沧、三明、宁德、海璟和雅安等生产基地,总产能达12.9万吨/年;在建产能达17.5万吨/年,其中包括海外生产基地-法国4万吨/年。公司主要客户包括松下、ATL、中创新航、比亚迪、SDI、村田、LG、欣旺达、国轩高科珠海冠宇等。2025年上半年,公司正极材料出货6.1万吨,其中钴酸锂出货量2.9万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含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实现销量3.2万吨。

上榜理由:厦钨新能钴酸锂出货蝉联行业第一,三元材料稳居行业第一梯队,磷酸铁锂实现稳增。公司在3C正极材料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一直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平板、可穿戴等领域,同时新兴的无人机、AI领域也为公司带来增量。公司不断探索前沿技术领域,打造技术壁垒,巩固竞争优势,如高压钴酸锂材料(4.53V/4.55V),以及NL全新结构正极材料等,全面提升材料性能,具有显著的市场领先优势。同时公司多元化布局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优化产品结构,依托公司在高电压钴酸锂上的技术优势,拓展至三元材料、磷酸铁锂,是行业最早实现将高电压三元材料大批量应用的公司之一,磷酸铁锂具有广受市场好评的差异化技术特色,另外NL全新结构也将拓展至固态用正极材料上,实现多种材料上的协同发展。

9、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9

企业简介:当升科技(300073)成立于1998年,是中央企业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控股上市公司。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多元材料、钴酸锂、磷酸(锰)铁锂、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固态锂电关键材料等。目前公司拥有正极材料产能14.8万吨/年,包括多元材料、钴酸锂和磷酸铁(锰)锂,在建产能14万吨/年,同时公司在欧洲基地规划多元材料20万吨/年,磷酸(锰)铁锂30万吨/年。公司下游客户涵盖LGES、SKOn、三星SDI、Murata、中创新航、中汽新能、瑞浦兰钧、宜春清陶、PowerCo等。2025年上半年,公司正极材料出货量约6.2万吨,其中包括磷酸铁(锰)锂3.9万吨,三元正极材料2.2万吨。

上榜理由:当升科技多元化布局正极材料行业,包括三元材料、磷酸铁(锰)锂、钠正极、钴酸锂正极等,降低了因市场需求变动带来的风险。公司虽在单一正极材料出货量上不占优势,但综合而言整体正极材料出货量排名靠前。公司多元化的产品布局形成多元化的客户结构,且与国内外企业深度绑定,如与SK On、LGES签订长单。在前沿技术上,公司与头部企业合作探索,如超高镍9系产品成功导入亿纬锂能、固态用正极材料导入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辉能科技、赣锋锂电等,同时延伸加强与国内外一线品牌车企的绑定,如蔚来、吉利、上汽、广汽、理想等,形成产业链上的高度融合,加强了产业链韧性。

10、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10

企业简介:邦普循环创立于2005年,是锂电池回收龙头企业,并将回收再生材料用于三元前驱体和正极材料的生产,2015年被宁德时代收购,宁德时代成为其最大股东。邦普循环正极材料生产基地位于湖北宜昌、广东佛山以及印尼,目前正极材料主供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公司正极材料出货近3万吨。

上榜理由:邦普循环“出身”电池回收行业,被宁德时代收购后助力宁德时代构建锂电全产业链闭环,同时邦普也依托宁德时代,巩固电池回收龙头地位,并逐渐成为三元前驱体和正极材料行业的头部企业,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成就。闭环产业链不仅可以突破矿产资源壁垒,同时也为公司构建起高城墙壁垒,使其龙头地位难以撼动。另外,公司积极布局其他正极材料,如富锂锰基、钠离子正极和磷酸锰铁锂材料等,出海步伐也正加快,除国内在佛山和宜昌的一体化产业园,在印尼的产业园也正在建设中,邦普的版图仍正不断壮大中。

撰文丨吴辉 肖何等

审校丨张倩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