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09 16:01
(来源:ETF炼金师)
10月9日午后,人工智能概念股延续强劲势头,市场上多只个股实现涨停,涨幅超过10%的股票数量一度接近20只。对于这一现象,工业富联、中兴通讯、中芯国际和浪潮信息等大型科技公司纷纷迎来拉升,表现抢眼。
与之相应,国际市场也传来了三大关键消息,首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英国央行和牛津经济研究院等机构针对人工智能的泡沫风险发出警告;其次,CoreWeave的首席执行官Michael Intrator指出,大型科技公司正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以满足客户需求,这种投资是由市场实际需求推动的,所谓的“循环”理论存在严重误导;最后,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在10月8日的一档播客节目中透露,未来几个月将有更多重大交易推出。
人工智能板块今天的表现依然强劲,盘中多只个股封涨停。科创AI ETF的涨幅一度超过4%,科创50指数在其带动下也一度上涨超5%。业内持续传出令人瞩目的消息,AI大模型龙头企业OpenAI于9月30日发布了最新的音视频生成模型Sora 2,官方称该模型在物理精度、逼真度和可控性上都有显著提升,并且具备同步对话和音效功能。自10月3日起,基于Sora 2的Sora应用便已在美区苹果商店登顶免费应用下载榜首。此外,OpenAI与英伟达、甲骨文、AMD等巨头达成的一系列协议可能仅仅是个开始。
在国内市场,截止到10月9日,北京市已经新增3款已完成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累计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达到了161款。中信建投的研究报告指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略有升值,国债利率在阶段性高位徘徊,A股和港股的市场表现将继续稳中向好。人民币国际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布局以及国际贸易的加速推进,将共同促进经济和市场的积极变化,格局的重塑将对整体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尽管AI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市场带来了积极面,但全球金融市场对于人工智能投资泡沫的担忧也愈演愈烈。牛津经济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前的AI领域已经显示出泡沫症状,科技股在标普500指数中的比重接近40%,并且其估值已显著脱离合理水平。对AI技术的乐观情绪几近狂热,然而对于其能带来何种变革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Daron Acemoglu的预测更加谨慎,他认为在未来十年间美国的生产力增长仅为0.7%,虽然有意义,但并不令人惊艳。Forrester的分析师Sudha Maheshwari指出,企业在采购AI工具时正逐笔核查投资回报,认为每次泡沫最终都会破裂,预计到2026年,AI的热潮将逐渐褪去,成为一种实用工具。
英国央行在一份报告中明确指出,由AI热潮推动的科技股估值可与2000年网络泡沫高点相提并论,若市场预期对AI影响减弱,股市将容易受到冲击。此外,报告还提到电力或芯片短缺可能拖慢AI的进展,而新技术变革可能减少对AI基础设施的需求等下行风险。IMF也在其报告中警告,当前因AI乐观情绪而飙升的全球股价面临突然转向的风险。
不过,科技界人士对这种担忧并不完全认同。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将当前的热潮视作“工业泡沫”,认为即使泡沫破裂也会筛选出真正的赢家,社会最终将从这些创新中受益。贝佐斯还提到1990年代的生技泡沫,认为其中的混乱孕育了类似“救命药物”的突破性进展。
尽管如此,华尔街部分人士对科技巨头间的合作交易持谨慎态度,认为流动资金的往复可能显现出“循环”的特征。对此,CoreWeave的执行长Michael Intrator反驳称,大型科技公司正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以满足客户需求,强调这种投资源于真实的市场需求,而不是所谓的“循环”。他指出,诸如Meta、微软、亚马逊和谷歌等公司都在采购基础设施,目的是为了顺利提供服务。
CoreWeave是专注于AI云基础设施的公司,今年3月成功上市,创下了2021年以来美国最大首次公开发行(IPO)的纪录。受益于AI和数据中心的热潮,该公司的股价自上市以来上涨超过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