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热门行业】“双节”假期“流量”刷记录 出行消费多点开花带动相关股价上扬

2025-10-09 13:52

金吾财讯 | 今年,久违的国庆中秋双节叠加,不仅带来了8天的法定长假,若搭配节前或节后周末灵活调休,更可实现“请3休12”的超长假期。“黄金周”红利直接点燃了居民的出行与消费热情,从跨区域人员流动到各类消费场景,均呈现出火热态势。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假期首日,迎来出行最高峰,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3.36亿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313.2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至于10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24.32亿人次,日均超3亿人次,同比增长6.2%。

长途出行火热

庞大的流动规模印证了居民出行需求的旺盛,而长途出行成为本次假期的核心亮点之一。同程旅行数据显示,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航段距离在400-800公里、800-1200公里,以及3200公里以上的国内机票占比均超过20%,其中3200公里以上的航段量同比增长14%,增速在纳入统计范围内的全部航段中位居第一,新疆成为3200公里以上的航段量的热门始发地和目的地。

出境游市场同样表现活跃。途牛旅游网发布的《2025国庆中秋旅游消费盘点》显示,在出境短线游用户中,选择5至6天出游行程的用户占比为54%。目的地方面,携程数据显示,日本、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周边国家凭借距离近、签证政策便利等优势,成为中国游客出行的热门选择。从酒店预订情况来看,节日期间,去哪儿平台用户预订了境外4588个城市的酒店。预订量最高的10个目的地分别为日本、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新加坡。其中,东亚、东南亚目的地占据七席。

此外,长途出行带动机票价格大幅提高,根据航班管家DAST2025年国庆假期预售机票价格监测,截至9月28日国庆假期机票裸票价均价为804元,同比2024年提高9.2%。

受消息影响,10月9日港股三大航司集体走高,截至发稿,中国东航(00670)涨9.27%,中国南航(01055)涨5.77%,中国国航(00753)涨3.14%。

消费市场火热

在出行热潮的带动下,“双节”假期消费市场同样涌现了不少新亮点,10月8日,商务部数据显示,其重点监测的78个步行街(商圈)的客流量、营业额分别增长8.8%和6.0%;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7%。

具体到餐饮领域,假期聚会需求推动餐饮订单量大幅增长。高德扫街榜数据显示,国庆中秋长假期间,高德扫街榜累计用户超4亿,本地生活餐饮行业订单量同比增长150%。另根据10月8日抖音生活服务发布的国庆假期消费数据显示,地方菜抖音团购销售额同比增长76%,秋季饮品增长57%,假期亲子餐抖音团购销售额环比增长99%,多人餐团购销售额环比增长51%。

受餐饮市场火热鼓舞,相关股份于10月9日走高。截至发稿前,餐饮方面,小菜园(00999)涨2.48%,大家乐集团(00341)涨2%,九毛九(09922)、百胜中国(09987)、海底捞(06862)跟涨;啤酒类青啤(00168)涨4.53%,百威亚太(01876)涨2.6%,润啤(00291)涨2.54%;现制茶饮方面,蜜雪集团(02097)大涨7.89%,古茗(01364)涨3.86%。

电影作为假期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表现不俗。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为18.35亿元,观影人次为5007万,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8.93%,票房前5名影片分别为:《志愿军:浴血和平》《731》《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震耳欲聋》。

演出市场的热度则进一步带动了目的地消费。例如,根据去哪儿平台的统计数据,安徽马鞍山的“葫芦果音乐节”、四川泸州的“银河左岸音乐节”分别推动当地节日期间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2.6倍、2.1倍。

结语

国庆中秋双节串联起出行与消费的双重热潮,在政策对服务消费的侧重、行业对业态潜力的挖掘下,已为旅游消费市场的持续优化与服务消费的进一步释放,传递出明确的积极信号。

东莞证券表示,从2025年来节假日出游表现来看,旅游需求仍较旺盛,但需求释放向节假日集中,可能导致假期旅游资源供需错配问题加重,但反过来看也可能促使政府落实年休假制度、通过秋冬假期等模式释放出游需求。2025年来政策路线更加注重服务消费,旅游出行作为服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获得更多政策支持。短期内长线游复苏或提振人均旅游支出,改善旅游企业收益。

中国银河证券表示,中秋国庆假期服务消费韧性显著,在服务消费成为提振内需重要抓手背景下,建议重点关注线下服务消费的受益业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