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推动产业升级 提振区域形象丨华建集团上海院原创设计万荣路467号改扩建项目竣工验...

2025-10-09 11:08

近日,由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上海院”)原创设计的万荣路467号改扩建项目竣工交付。

万荣路467号改扩建项目坐落于上海市静安区,是由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主导开发的市中心城市更新项目。该项目承载着双重使命:静安区推动产业升级、提振区域形象的重点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打造成为引领食品行业发展的创新研发中心。

沿万荣路隧道一侧实景

基地现状东侧为大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南侧及西侧为居民区,北侧为大宁公园,同时场地西侧紧邻万荣路隧道。面对复杂的基地条件,在设计之初梳理出项目面临的四个主要挑战:

  1. 如何充分利用北侧优越的自然景观条件;

  2. 如何处理好城市绿地和高密度居住区的过渡问题;

  3. 如何尽量减少新建建筑对城市环境和周围居民的影响;

  4. 如何协调复杂路网条件下的场地内外交通。

01.

都市田园,呼应城市肌理

从城市肌理角度,基地周边以小尺度住宅为主,不宜在基地设置大尺度体块,应将大尺度体块切分,通过化整为零的手法去呼应环境,融入环境。

项目俯视图

02.

创想绿心,延伸公园景观

场地与大宁公园相邻,引入绿化平台,通过绿化平台将公园拉近,将景观公园延续到基地,希望建筑能够与景观和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打造立体花园。

沿万荣路隧道一侧鸟瞰黄昏

03.

立体退台,空间形态友好

建筑位于大宁公园与高层住宅建筑之间,从城市空间和视线的角度,基地内新建建筑与大宁公园、高层住宅形成梯台式高度关系,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城市垂直空间界面的合理,同时尽可能的减小相互间不利的影响,采用退台的方式,形成退让空间,减弱压迫,优化视线,提高景观品质。

层叠变化的屋顶绿化

面向大宁绿地的露台

跟周边环境和建筑的退让

04.

人车分流,渗透慢行网络

方案设计保留原有出入口作为车行出入口,在基地南侧设置人行出入口,将人行与车行分开。基地内设置两个地下车库出入口,另根据现场情况预留金荣公寓共用的辅助出入口,并考虑增设与公园联通的人行出入口。

大宁绿地旁的过渡层次

方案设计旨在塑造一个立体的都市田园,外部空间以公园的绿意延伸为理念,通过退台、露台、庭院等手法塑造丰富多维的绿化景观。

轴侧模型

内部空间通过植入多功能门厅、创新走廊、中心庭院及共享客厅等互动交流空间,结合生态化、人性化的办公环境设计,突破传统单一办公模式,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创新型研发办公中心。

面向大宁绿地的立面

虚实对比的红砖幕墙立面

05.

价值创造,高密度城市更新

在市中心临绿地块打造高容积率城市更新项目,本质是在有限空间内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造型创意消解建筑体量的压迫感,以立体绿化延伸生态系统的边界,借技术赋能提升空间层叠效率。

当高密度不再是“钢筋水泥的丛林”,而是“立体田园般的生态社区”,城市更新便真正完成了从空间生产到价值创造的跨越。

层层叠叠的盒子

万荣路467号改扩建项目

建设单位: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上海市静安区

竣工时间:2025年8月

用地面积:16401平方米

建筑面积:48202平方米

设计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团队

分管领导:何学山

项目总监:徐志春、程隽

项目经理:曹阳

主创建筑师:严赉赟、詹旷逸

项目负责人:严赉赟

建筑:詹旷逸、杨辉、邓冬、许琴琴、杨森雨

结构:包佐、侯建强、袁铭轩、梁保荣

机电:汪海良、吴敏奕、吴美玲、魏亮、生亮、信文普、俞正清

景观:沈磊、欧彧、赵焱、范丽青、朱凌云

绿建:燕艳、孙元超、孙斌、陈家乐、周盈馨、陈艳俊

施工总承包:上海建工七建

摄影:三千影像

供稿:华建集团上海院

转自:华建集团Arcplus

(华建集团)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