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核聚变全球竞速:从合肥到柏林 天工粉末核钢率先迈入小批量试产阶段

2025-10-09 11:20

    10月1日,核聚变领域接连传来重磅消息。

    国内,位于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交付,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标志着BEST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迈入新阶段。随着核心部件和工程安装进程全面提速,中国在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的探索上再进一步。

    国际,德国政府同日于柏林通过“德国迈向核聚变发电站”行动方案,提出将在2029年前累计投入超20亿欧元,力争建成全球首座核聚变发电站。德国联邦研究、技术与航天部长多萝特·贝尔表示:“能源是竞争力、价值创造和国家主权的基石。核聚变有望为未来提供安全可靠、环境友好、全民可负担的清洁能源。”

    这两则新闻共同表明,核聚变能源的全球竞赛已经全面提速。作为人类探索终极清洁能源的关键路径,核聚变的科研突破和工程进展正不断刷新。

    在全球核聚变竞速的大背景下,天工国际核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依托在特钢与新材料领域的深厚积累,天工国际紧扣国家战略需求,持续推进聚变装置用高性能核钢的研发与产业化,既服务于国内重大科学装置建设,也为未来国际核聚变工程合作提供坚实支撑。

    作为中国首个实现粉末冶金工模具钢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天工国际自2025年初起,便充分发挥粉末钢全产业链优势,主动对接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经过多轮技术交流,双方一致确认:采用“粉末冶金+热等静压”工艺,不仅能有效避免传统铸造存在的宏观偏析,还能大幅提升有益合金元素的加入灵活性,并精准控制纳米级、亚微米级强化相的分布形态,从而显著增强聚变堆材料的关键性能。这一创新路径,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核聚变新结构材料和中子屏蔽材料的重要突破方向。

    目前,天工国际已成功攻克核聚变装置用中子屏蔽新材料的雾化制粉、筛分混匀和热等静压等核心技术,顺利实现小批量试验件生产。检测结果表明,试验件中强化相分布弥散且均匀,最大尺寸不超过4μm,全面符合国际相关标准,并具备高强度、高韧性和高延伸率的综合优势,标志着天工在核聚变关键材料研发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下一步,天工国际将继续攻关材料的热加工与近净成形工艺,同时加快聚变另一类关键结构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转化。

    能源革命的大幕已经开启。从合肥到柏林,全球核聚变步伐同频加快。天工国际核钢凭借“中国制造”的创新与坚韧,正率先进入粉末冶金小批量应用阶段,为人类清洁能源梦想贡献最强材料支撑。

(天工国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