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一场为竹木企业解忧的“共保”试点

2025-10-09 07:53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鲍曼君

“那场火之后,我整整十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福建省旺德福竹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荣树站在崭新的数控车间里,语气平静却掩不住眼底的波澜。

2013年冬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吞噬了郑荣树租用的竹材加工厂。由于厂房保险由房东购买,企业设备并未单独投保,郑荣树不得不自行承担280万元损失,甚至额外支付100万元赔偿房东资产损失。

“那时候刚把全部积蓄投入竹产业转型,一场火几乎烧光了所有希望。”郑荣树介绍。

这场事故并非个例。竹木行业因油漆车间易燃、原料堆积密集等特点,长期被保险公司视为“高风险标的”,普遍面临“投保难、保费高、保障窄”困境。许多企业甚至只能通过银行抵押物强制保险获得基础保障,且受益人为银行而非企业自身。

破冰之举:共保机制破解行业顽疾

转机发生在2023年。南平金融监管分局在调研中发现,辖区内竹木企业保险覆盖率不足30%,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重大风险隐患。一场针对竹木企业财产保险的统保试点改革就此拉开帷幕。

南平金融监管分局强化制度设计,在部分县市政府强有力的协调和指导下,制定《竹木企业财产保险共保工作方案》,创新采用共保体模式——由人保财险牵头,中国太保中国平安等6家机构组成共保联合体,明确4%-51%不等的份额分配,引导辖内竹木企业财产保险业务统一由共保体承保,既避免恶性竞争,又分散承保风险,解决了单家保险机构竹木行业理赔成本过高问题。

“共保模式实现了‘三个统一’。”南平金融监管分局二级调研员叶建文介绍:“统一承保条件、统一费率方案、统一理赔服务,既解决了保险公司不敢保的问题,也消除了企业保不起的顾虑。”

信用赋能:安全生产评级撬动费率优惠

政和金融监管支局双向发力,推动县政府出台《竹木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信用等级评估管理实施意见》,将保险准入与企业安全评级挂钩。消防部门对首批16家企业进行专项评估,A类企业可获得费率下浮30%以上的优惠。

“我们改造消防设施,评级达到A类后,保费比预期降低30%。”郑荣树算了一笔账,“每年省下的保费相当于多赚了半个订单。”

改革不仅限于保险环节。南平金融监管分局还联动应急、消防等部门,指导保险机构对竹木企业进行闭环管理,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协助整改,构建起“保前风险评价、保中风险预防、事故调查总结”联动协调机制。推动保险公司从“事后赔付”到“事前预防”的转变,正是落实风险减量、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人保财险政和支公司经理傅章平说:“风险前置,防胜于赔,以消防评级结果为竹木企业统保准入及费率执行参考,有效提高企业参保率,同时以评级为引降低风险发生率。”

在邵武市,邵武金融监管支局牵头五部门印发《竹木产业财产保险共保工作实施方案》,创新建立“存量保持、增量共保”机制:尊重企业自主选择,原有保险关系维持稳定;新投保标的纳入共保体系,杜绝保险公司“挖墙脚”;实施差异化费率,通过消防验收企业享受优惠费率,长期未出险企业可获得累计折扣。

据了解,目前邵武竹木协会推荐的10余家意向企业已完成现场踏勘,保险费率通过市场化协商确定,较传统报价下降约10%。

金融监管与市场力量共同托起产业未来

2024年开春,郑荣树收到政和县首张竹木企业共保保单——覆盖厂房、设备、存货的2000万元风险保障。“现在终于能睡个踏实觉了。”他望着车间里轰鸣的数控机床感慨道,“以前怕火灾、怕停产、怕对不起工人,现在有了共保兜底,我们可以安心扩大生产线了。”

南平金融监管分局均衡考虑市场体量和风险收益覆盖,积极推动共保体对符合条件的竹木企业应保尽保。相比单个企业投保,批量投保形成规模效应,保险公司通过共保体风险共担,从而提供优惠的费率和承保条件,并针对竹木行业特性提供更适配的保险产品,提升财产保障的管理效率。

叶建文说:“共保机制不仅破解了高风险行业的保险困局,更探索出一条金融监管引领、多方协同、市场运作的风险治理新路径,提升了竹木保险业务可持续性。顺昌、建瓯等县市也在积极宣传推广,下一步将探索在闽北全域推广竹木共保模式,并拓展至茶叶、化工等特色产业。”

夕阳西下,郑荣树办公室的墙面上悬挂着新绘制的企业发展规划图。窗外,竹海涛声阵阵;室内,保单静静躺在办公桌玻璃板下——这张薄纸承载着十年创业的艰辛与期盼,也见证着金融监管与市场力量共同托起的产业未来。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