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08 22:3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研报虎)
事件:
2025年10月1日—8日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期间,累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24.32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同比(2024年国庆假期7天日均)增长6.2%。去哪儿数据显示,假期国内热门城市酒店预订同比增超两成;出境热门目的地机票预订增三成。
点评:
交通:国庆日均出行人数保持较高增长,自驾出游仍是主要方式。据交通运输部,10月1日—8日,累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24.32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同比(2024年国庆假期7天日均,下同)增长6.2%。其中累计铁路客运量预计15396万人次,日均1924万人次,同比增长2.6%;累计水路客运量预计1167万人次,日均146万人次,同比增长4.2%;累计民航客运量预计1917万人次,日均240万人次,同比增长3.4%;累计公路人员流动量预计224751万人次,日均28094万人次,同比增长6.5%。其中,累计公路营业性客运量预计30667万人次,日均3833万人次,同比增长2.9%;累计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预计194084万人次,日均24261万人次,同比增长7.1%。整体来看,中短途的自驾出游作为主要出游方式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中长途的铁路和长途的民航客运增速相对较低。
“请3休12”双节拼假刺激长线出游,错峰、分段玩法占比提升。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法定节假日达8天,配合节前或节后的周末可实现“请3休12”的超长假期。考虑到2025年至今的出游需求呈现出集中在节假日释放的趋势,多数“打工人”选择拼假出游,携程国内长途游订单占比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北京、成都、上海、西安、重庆、武汉、广州、青岛、南京和杭州上榜国内热门长途游目的地Top10。乌鲁木齐、呼和浩特、拉萨等地整体订单增幅也都接近30%,越来越多的旅行者选择深入西北边陲与雪域高原。出境长线游也受到游客热捧,多个欧洲目的地订单翻倍。去哪儿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双节超三成打工族选择早去晚回,假期出行高峰从9月27日一直持续至10月12日;节后3天境外热门目的地酒店预订增近一倍。此外,更长的假期令分段出游常态化。根据携程《双节旅游报告》,截至10月8日,多地错峰出游订单涨幅明显,10月9-10日石家庄、武汉、西安的订单分别同比增长100%、68%和40%。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同时预订2个及以上城市的用户占比,同比增长超过20%。
长假期带动了出游消费的大幅增长。长途出行带动机票价格大幅提高,根据航班管家DAST2025年国庆假期预售机票价格监测,截至9月28日国庆假期机票裸票价均价为804元,同比2024年提高9.2%。本地生活方面,国庆中秋长假期间,高德扫街榜累计用户超4亿,本地生活餐饮行业订单量同比增长150%,烟火小店流量增长300%。
入出境游同样火爆。国外热门旅游景点同样出现人挤人,日本、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凭借距离近、签证政策便利等优势,成为出境热门国家。从同程旅行度假门店渠道来看,国庆中秋假期,出境长线跟团游同比增长近1倍,明显高于出境短线跟团游。非一线城市用户预订的欧洲跟团游产品同比增长超过140%,预订的美洲跟团游产品同比增长超过32%。入境游市场同样表现亮眼。随着中国对多国免签政策效应持续释放,韩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等成为假期入境热门客源国,去哪儿平台外国朋友预订国内航班机票增超三成。
投资策略:受请3休12拼假带动,今年国庆假期日均跨区域流动人数预计同比增长6.2%,携程国内长途游订单占比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旺盛的出游需求带动国内出游消费增长,截至9月28日DAST监测国庆假期机票裸票价均价同比2024年提高9.2%,高德扫街榜数据显示,国庆中秋长假期间,高德扫街榜累计用户超4亿,本地生活餐饮行业订单量同比增长150%。从2025年来节假日出游表现来看,旅游需求仍较旺盛,但需求释放向节假日集中,可能导致假期旅游资源供需错配问题加重,但反过来看也可能促使政府落实年休假制度、通过秋冬假期等模式释放出游需求。2025年来政策路线更加注重服务消费,旅游出行作为服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获得更多政策支持。短期内长线游复苏或提振人均旅游支出,改善旅游企业收益。个股方面,建议关注旅游出行热门目的地长白山(603099)、峨眉山A(000888)、天目湖(维权)(603136)、祥源文旅(维权)(600576)和三特索道(维权)(002159);提供地域特色旅游体验的宋城演艺(300144);受益于免签朋友圈扩容,入出境游修复的众信旅游(002707);2025年商旅客流逐步修复有望带动酒店间夜量改善,可关注锦江酒店(600754)、首旅酒店(600258)、君亭酒店(301073)。
风险提示:(1)行业竞争加剧。(2)行业政策变化。(3)国际关系变化导致出入境游恢复不及预期风险。(4)需求不及预期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