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EA退市:大游戏股频频被收购背后

2025-10-08 21:25

上周,一则美股第二大游戏公司EA被收购的消息引人瞩目,在去年动视暴雪被微软纳入旗下后,EA也迎来退市,如今美股的游戏板块已经所剩无几。

 

游戏行业常常被认为是被Ai颠覆的行业,目前看来,美股游戏板块的公司并没有体现Ai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只是估值很高,营收却长期停滞不前,在移动端开发能力的薄弱,及买断式、周期式制作游戏薄弱的收入流结构,美国游戏公司在财务表现上,已经远远被中国游戏公司甩开。

 

但理性地看,无论动视暴雪、还是EA、Taketwo,利润虽低,只是躺在金矿上要饭,其积累的IP、相关类型游戏的模型数据、数值,有着非常强的不可替代性。如果能把短板补足,兑现较高的利润潜力巨大。

 

如何兑现?显然要变革模式,用新的工具和方法激活潜力。目前游戏行业,小公司逆袭的机会越来越少,强大的游戏IP就跟奢侈品品牌一样,是不可再生的,买一个少一个。因此,更大的资本看到了这一机会,将这些孤品纷纷纳入囊中,大资金的大收购的前瞻性是必然的,我们也应该从这次收购中看到更多的东西。

 

一、EA买贵了吗

 

EA目前的财务表现和估值都乏善可陈,背后是营收增长堪忧,已经在70亿徘徊多年,而利润率更是每况愈下,现在的利润跟2018年的14亿营业利润相差无几。

 

图片

图片

 

从收入结构上,EA的问题突出,毛利率还是正常游戏公司的80%水平,但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加起来达到近60%,最后只留下了20%的利润率,这看起来还行,但这可是软件公司,是创意产业,EA也是金字塔尖的公司之一,同时,中国的同行,中小型游戏公司才在这个利润率挣扎,金字塔尖的龙头公司,都是30%-50%级别的利润率。

 

由此,EA当前的估值,大家是看不明白的,没有增速,在全球竞争中不占上风,却还有50倍。

 

但如果看到公司的产品列表,公司也值得上这个估值,公司是多类别游戏的冠军,并且手握多个关键IP,比如全球最大的足球游戏FIFA系列(现改名为FC),射击游戏战地系列,双人协作游戏双人成行系列,模拟游戏模拟人生系列,赛车游戏F1系列,其中足球游戏由于赛季特性,每年定期发售新款,称为年货游戏,基本将买断式游戏的收入流结构经常化。

 

图片

 

但即便如此,EA的利润仍然配不上其地位。其销售费用可能控制不好,但是其过高的研发费用更是重磅,taketwo可以解释为了攒GTA6这个大招所以近期过度研发而亏损,但是已经年货化的EA,也说不出今年投入将为未来新游戏的爆发做铺垫这种理由,高研发费用已经经常化。

 

所以,公司的问题已经明显:收入未能完全反应产品质量,而由于收入不够高,所以让研发费用看起来过高了,使得利润率过低。

 

所以沙特、银湖和特朗普家族的联合收购,背后的目的肯定是在收购后大幅改革,来兑现这个金矿的潜力,并且从一次性拿出现金完全收购来说,必然是紧迫且有把握的。

 

而看到动视暴雪,在被收购后,微软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是多轮裁员计划,优化了几千人,然后把旗下所有的游戏整合进自己的Xbox game pass(XGP)体系,单一购买游戏已经远不如按月付费xgp来得划算,得到动视暴雪的重磅产品后,XGP的独家性大幅体现,因此也开始了快速的涨价,从14.99美元/月到29.99美元。

图片

 

这一举动继续推动微软的game as a service 即gaas模式的发展,也是如今买断制单机游戏收入经常化、平滑化的好方式,实际上这个模式和奈飞很像,而其他的欧美游戏公司,由于产品的丰富度不够,还很难撑起这个gaas模式。

图片

 

随着xgp的涨价,年化收入已经来到了百亿美元规模,这里面按动视暴雪游戏的独家贡献,再加上当前动视暴雪游戏在其他发行平台上较为的收入,理论上已经帮助动视暴雪扩张了全渠道收入。比如看到《使命召唤系列》在被收购后年销量收入可能是少了3亿,但xgp那边,翻倍涨价,将给微软带来40亿美元的收入增量,其中,若使命召唤贡献10%,则也有4亿了。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收购重估的路径,首先是裁员,大面积Ai化,解决高研发费用问题,然后通过Gaas模式,优化收入流,兑现产品盈利潜力,并在更远的将来通过移动化等手段,进一步兑现在玩家中的渗透率潜力。

 

二、行业寡头化

 

而把目光放到中国,今年是游戏股的大年,一方面是游戏行业走出了多年的停滞,恢复增长,另一方面,不少游戏赛道中国游戏都加大了突破力度,进入到了欧美游戏腹地。

 

但值得注意的趋势是,虽然小游戏股涨得多,但行业内的趋势还是集中化的,两大巨头网易腾讯继续保持稳定的超越行业的增速,且仍然是多面开花,而寄予厚望的米哈游向第一梯队的冲击失败。

图片

别看腾讯网易虽然涨幅不算突出,但论今年的游戏利润增量,依然吊打剩余的公司。比如二线选手中最突出的世纪华通,利润翻倍,实际上是只增加了10来亿的增量,也还是利润率不足20%的苦生意。

 

但网易腾讯,游戏净利率都在40-50%左右,网易的200亿利润增加12%也有20亿的增长。从这个表内能看出,一线和二线之间已经拉出巨大的鸿沟。

 

而A股的游戏股板块繁荣背后,大部分都是拔估值,靠当前研发的游戏即将成为爆款的叙事推动。

 

更多沉默的大多数表现不佳,很多跟涨的游戏公司更是业绩连续下滑身陷囹圄,中小游戏公司的新产品继续十死一生,在版号放松背景下,大公司可以通过规模优势,即容错率优势,挤压小公司的生存空间。 

 

Ai降低了人工成本,让创意杠杆化,许多素材可以直接生成,但往往受高人工成本拖累的,是巨头和初创企业,可以无资金限制利用Ai,购买硬件的,也是巨头,这样就形成了两头大中间小的沙漏结构。

 

所以游戏行业大公司越来越大是合理的,欧美游戏板块这么多年,也是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只是到今天集中到个位数的公司后,突然被私有化,于是,整个欧美游戏产业面临在资本市场消失的尴尬境地。

 

按照这种趋势,像动视暴雪或者EA这种体量的公司。也应该可以放到跟腾讯网易一个梯队内比较,在买断式游戏的质量高度上腾讯网易跟它们比也还是不足的。

 

因此,这种马太效益,也决定了,动视暴雪和EA长期的胜率很高。

 

而重要的一点是,收购游戏公司不单是财务投资,更有深层次的赋能主业,比如说微软对动视暴雪的收购。微软xgp的发展,除了单纯的财务贡献,也继续反馈微软的主业,包括这些游戏开发云服务,可以由微软内部消化。这也能带来相当大规模的数据,同时,微软也是AI应用最前沿的公司之一,在游戏制作方面的Aigc技术,可以第一时间应用,并通过游戏制作人员反馈优化。这里面可见,除了动视暴雪的财务收入本身,还有其他业务的赋能和收入提升空间。

 

从字节跳动游戏业务滑铁卢可以看出,有流量不代表能做好游戏,游戏行业的成功靠质量,但反过来想,那腾讯游戏的成功是否也反馈了微信的社交平台?答案是肯定的,腾讯不做游戏,只是Meta一样只做社交,是远远达不到今天这个统治力的。微信和QQ的产品力,很大一部分也要归功于链接的游戏娱乐生态。

 

所以在EA被收购后,或许还有更多的巨头加入买方行列。

 

三、收购清单

 

那接下来,投资要关心的就是卖方。

 

在两家大公司接连退场后,美股的大型游戏公司还有T2和roblox两家。

 

Take-Two的资产质量不用多说,GTA收入潜力巨大,且即将迭代,但目前看来,发行模式仍然维持买断式为主,而且今天的T2居然需要亏损研发,说明其收入平滑化远不如EA。

 

高硬件成本仍然阻碍了众多低收入玩家,即使GTA6上市,预期利润率也无法维持长时间的高,只会在发售首年亮眼。同时,较为不合理的高价并购后,T2资产负债表千疮百孔,当前的估值,是比EA还高得多。所以也可以说,市值已经包含了被收购的预期溢价。

 

要注意的是,对GTA这类元宇宙游戏的进攻已经开始,网易的《无限大》已经是接近于GTA的玩法了,在画面上《无限大》有不足的地方,然而其恐怖的地方在于是多端融合,基本去除硬件门槛。并且基于中国手游的成熟运营经验,其付费模式也有创新。

图片

当然,即使《无限大》成功了,未必能完全动摇GTA系列的价值,但很有可能让外部资本看到了这类游戏,对玩家全覆盖,去掉硬件门槛后恐怖的潜力。而GTA系列如果不达预期,也更有利于压价。

 

所以对于T2,收购不是一触即发,但是围绕GTA的预期,赛道潜力,以及当前的估值,做拉锯波动,但只要市值低了,机会就来了。

 

Roblox的估值包含了过多预期,公司是市值高,但产品不多,并不是ea或T2这种手里一堆牌的状态。其游戏定位是学生,因此付费能力不足,其移动端开发没有缺陷,也至今尚未实现盈利,实际上并不符合上述所说的范式。

 

而把目标拓宽到全球,任天堂也似乎满足要求,但日本公司向来对于完全收购并不开放,被收购也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整体而言,继续收购剩余的欧美大游戏股,进展不会那么快了。

 

但另一方面,对于中国大游戏股,大家也要看到其价值,它们基本兑现了业绩潜力,但Ai化仍在推进中。其AI化的进度也比欧美公司高,比如,游戏(申万)指数成分股整体的研发费用率,从23年一季度的48%大幅下降至25年二季度的29%,进度很快,对于巨头而言,研发优化所带来的财务改善更明显,比如网易今年上半年,营收增8%,利润增30%。

 

同时,假设海外游戏公司的改革进展还是缓慢,继续被突破渗透,对于中国游戏公司而言,继续保持行业超额增速就很简单。

 

而全球资本也不是非要私有化,非要做困境反转,buyin重生不可,对于当前发展顺利,无需改变,按预期就能继续成功的公司,也可以入股,助推其估值扩张,毕竟腾讯网易放到跟EA、T2、roblox同一估值体系对比,都是便宜的。

 

因此当下,随着EA收购,美股继续给这些困境中的游戏股加私有化估值溢价背景下,不给中国已经占优势的公司加估值,是不合理的,中国公司也理应跟上。

 

结语

美股游戏板块的私有化热潮,随着两大龙头被收购,游戏板块只剩下几家公司,还存在的收购机会不算多了,背后是随着Ai的发展,大家看到了一条成熟了,失败率低的兑现它们IP潜力的路径。

 

美股剩余的公司或许也会打上估值溢价,但私有化改造这一路径下,股票投资很尴尬:不收购财务就不会有变更,而永远无法持股到业绩改善兑现潜力的那一天,长持是不可能的。

 

相比之下,更证明了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成功,而Ai对它们同样有利,资本的目光应该同样意识到了它们的价值,腾讯和网易今年的大象起舞也并非空穴来风,在这种背景下,应该预期的是全球性的游戏产业的重估,而并非去博弈仅存的私有化机会。

 

游戏股也是Ai应用股,套上这一层关系后,估值从周期股或收息股向成长科技股转变,在这一轮牛市中,也仍然有许多的故事可说。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