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07 11:01
(来源:聚烯烃人)
作为聚乙烯共聚单体、聚烯烃弹性体(POE)及高端合成润滑油(PAO)的核心原料,线性α烯烃(LAO)的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张正重塑全球化工产业链格局。综合来看,到2025-2026年,中国规划中的LAO总产能将超过150万吨/年,其中C6及以上的高碳LAO产能占比超过56%。
线性α-烯烃(LAO)是化工领域一种关键的基础原料和高端聚烯烃的核心共聚单体,其碳数分布(C4、C6、C8、C10+等)决定了不同的应用领域。其中,C6(1-己烯)、C8(1-辛烯)及以上等高碳LAO是生产高性能聚乙烯(LLDPE/HDPE)、聚烯烃弹性体(POE)、高性能合成润滑油(PAO)的关键,技术壁垒和产品附加值极高。
然而,全球LAO产能高度集中。北美(主要在美国墨西哥湾)凭借丰富的乙烷原料和先发技术优势,占据全球近一半的产能。雪佛龙菲利普斯(CP Chem)、壳牌(Shell)、英力士(Ineos)等前五大生产商垄断了全球约86%的专产产能。长期以来,中国LAO产业呈现“低端过剩、高端空白”的局面,名义产能虽超百万吨,但90%以上为C4分离法生产的1-丁烯,用于高端共聚单体的C6+高碳LAO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下游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自2021年前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央企率先在乙烯齐聚工艺上取得突破,开启了国产高碳LAO的产业化进程。随后,一批具备强大乙烯原料优势的民营炼化巨头纷纷入局,推动中国LAO产业进入投资高峰。
01
已投产装置:国产化迈出关键一步
万华化学:2024年,万华化学10万吨/年LAO装置投产,采用乙烯齐聚工艺,标志着国内高碳LAO(C6+)实现零突破。该装置依托烟台大炼化基地,实现乙烯-LAO-POE产业链一体化,成本优势显著。
中石油/中石化:中石油吉林石化、中石化镇海炼化等企业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建成5万吨/年1-己烯装置,采用选择性三聚工艺,产品纯度达99%以上,满足高端聚乙烯生产需求。
02
在建/拟建装置:2025-2026年产能集中释放
卫星化学:连云港基地规划40万吨/年LAO装置,配套10万吨/年POE项目,采用乙烷裂解制乙烯路线,成本较石脑油路线低30%。2025年一期20万吨/年装置投产,2026年全面达产。
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投资521亿元,建设40万吨/年LAO装置,采用Shell SHOP工艺,产品覆盖C4-C12全系列,预计2026年投产。
中石化天津石化:南港120万吨/年乙烯项目配套20万吨/年LAO装置,与英力士合作引进催化裂解技术,2025年试车。
浙石化/荣盛石化:舟山基地规划30万吨/年LAO装置,采用乙烯二聚与选择性齐聚组合工艺,2026年投产。
中国LAO产业,特别是高碳LAO,正站在从“0到1”突破迈向“从1到N”爆发的历史性节点,国产化浪潮已不可逆转,2025-2026 年的产能投放高峰将彻底改变我国高端聚烯烃原料依赖进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