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08 11:20
(来源:传媒产业大视点)
重点公司基本状况
备注:股价取自2025年10月7日收盘价;大麦娱乐财年截至3月31日。
一、公司概况:TOP TOY是中国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潮玩集合品牌。
TOP TOY创立于2020年,2024年于中国内地实现GMV人民币24亿元,其中自研产品收入占比接近50%,为中国潮玩集合品牌中最高。2022年至2024年,公司GMV复合年增长率超过50%,是中国增长最快的潮玩集合品牌,亦是年GMV突破人民币10亿元大关历时最短的中国潮玩品牌。2025年7月,TOP TOY完成总额约594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淡马锡等机构,投后估值达13亿美元(约102亿港元)。2024年及2025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09亿元、13.60亿元,分别同增31%、59%;分别实现经调整净利润2.94亿元、1.80亿元;分别同增38%、27%。
二、行业:泛娱乐商品空间广阔,TOPTOY位居前列。
(1)规模:全球泛娱乐商品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448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82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2.9%。中国占比由2019年的10.5%增长至2024年的15.3%,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0.1%。中国潮玩行业零售额2024年达587亿元,CAGR5达23.2%,预计到2030年达2133亿元(CAGR5达20.9%)。全球潮玩行业零售额2024年达380亿美元,CAGR5达13.9%,预计到2030年达1047亿美元(CAGR5达15.8%)。
(2)格局:按零售额计,2024年中国潮玩行业CR5达20.7%,TOP TOY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2.2%。
三、业务:IP价值最大化为核,搭建全产业链一体化平台。
(1)IP运营:自有IP、授权IP、他牌IP三轮驱动。截至2025年9月,公司拥有17项自有IP,超40项授权IP和超600项他牌IP。①自有IP:代表IP有卷卷羊、糯米儿、大力招财、尼尼莫等;2024年、25H1,公司由自有IP开发的产品分别实现收入680万元、610万元。②授权IP:代表IP有迪士尼系列、三丽鸥系列、猪猪侠系列等;2024年、25H1,公司由授权IP开发的产品分别实现收入8.89亿元、6.15亿元。
(2)产品:自研产品为核心,聚焦手办、拼装、毛绒三大品类。①产品结构:2024年、25H1,公司自研产品分别实现收入8.96亿元、6.21亿元,分别占比49%、47%。②产品品类:25H1,公司手办产品、搪胶毛绒产品分别实现收入8.6亿元、1.5亿元,分别占比66%、11%。③产品开发:内部设计团队驱动,致力于IP二创和产品共创。
(3)渠道:零售门店为基石,直营+加盟共同推进。2024年,直营门店、TOP TOY合伙人(加盟商)、线下经销商、线上渠道分别实现收入1.73亿元、5亿元、10.08亿元、1.4亿元,分别占比9.5%、27.4%、55.3%、7.7%。①TOP TOY门店:25H1末,公司有293家TOP TOY门店,其中10家位于海外(25年9月达15家)。TOP TOY合伙人模式融合加盟模式与直营连锁模式的优势,助力门店快速复制。截至25H1末,公司共有70名加盟商,平均单个加盟商带店量达3.6家。②经销商渠道:主要包括与品牌定位相符的连锁超市、专业玩具零售商及成熟零售连锁企业。25H1末,公司共有53名经销商(含名创优品)。
风险提示:产品迭代不及时风险、IP矩阵老化风险、渠道管理不及预期风险、海外业务不及预期风险、IP维护不力风险、测算偏差和研报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1
TOP TOY:潮玩集合品牌龙头,潮玩全产业链
一体化
TOP TOY是中国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潮玩集合品牌。2024年,公司于中国内地实现GMV人民币24亿元,其中自研产品收入占比接近50%,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为中国潮玩集合品牌中最高。2022年至2024年,公司GMV复合年增长率超过50%,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TOP TOY是中国增长最快的潮玩集合品牌,亦是年GMV突破人民币10亿元大关历时最短的中国潮玩品牌。
1.1 IP:发展历程:20年品牌初创,24年出海拓店
2020年:品牌初创。背靠名创优品集团深厚的消费者洞察及强大的零售基因,在集团内部成功孵化孕育了TOP TOY品牌。首家门店于2020年12月开业,随后于一年内新开设近90家门店。利用名创优品集团成熟的全球零售网络、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及深厚的数字化与消费者洞察积累,迅速切入并引领高速增长的潮玩行业。
2021年~2023年:高速增长。专注于生命周期长、粉丝基础广泛的国际知名IP的深度运营及二创。通过不断打磨和迭代自研产品,持续孵化自有IP,已实施自研、外采双轮驱动战略,自研产品占比及毛利率持续提升,并借此于2023年实现年GMV超过人民币10亿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TOP TOY是中国潮玩品牌中达成这一成就历时最短的公司。
2024年~2025年:全球化拓展。依托持续强化的产品力、品牌势能及经验证的商业模式,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已进入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市场,并持续推动全球化战略。截至2025年9月,已在海外开设15家门店。
1.2 股权结构:背靠名创优品,管理层经验丰富
自名创优品分拆上市,淡马锡领投PreIPO。TOP TOY创立于2020年,作为名创优品集团全资子公司,自首店开业以来逐步构建起覆盖产品研发、IP运营、渠道拓展的完整产业链。2025年7月,TOP TOY完成总额约594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淡马锡等机构,投后估值达13亿美元(约102亿港元)。在IPO前,名创优品集团持有公司86.9%股份。此外,Emei Investments(淡马锡间接全资附属公司)、True Light(淡马锡间接全资持有)、Oakwise三家投资公司分别持有TOP TOY3.2%、0.8%、0.6%;SunYW holding Limited、YXJ Holding LIMITE及TOPTOY MANAGEMENT HOLDING LIMITED共持有公司8.4%的股份。
管理层经验丰富,员工股权激励充分。董事会主席叶国富与首席执行官孙元文均是经验丰富的玩具领域创业者。叶国富是名创优品创始人,在中国经济转型期积累了深厚的潮流时尚品味,并通过捕捉社会优质消费升级的契机,将新的商业模式引进中国市场;孙元文曾先后在优衣库、名创优品等公司从事业务运营工作,他于2020年10月成立TOP TOY品牌,并自此领导该公司,将对流行玩具趋势的商业洞察力转化为引领公司综合类流行玩具组合的独特见解。公司管理团队与核心技术团队相关从业经验丰富,许多成员在公司成立初期加入,关系紧密。公司对核心员工薪酬激励及股权激励充分,深度绑定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利益,有效提高了中高层管理人员积极性。
1.3 财务分析:增长进入快车道,规模效应待释放
收入端迸发强劲增长态势,利润端规模效应待释放。
1)营收规模:2022、2023、2024、25H1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79亿元、14.61亿元、19.09亿元、13.60亿元,23、24、25H1同比分别+115%、+31%、+59%。
2)经调整净利润:2022、2023、2024、25H1公司分别实现经调整净利润-0.38亿元、2.13亿元、2.94亿元、1.80亿元,24、25H1同比分别+38%、+27%。
3)盈利能力:2022、2023、2024、25H1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9.9%、31.4%、32.7%、32.4%,经调整净利率分别为 -5.6%、14.6%、15.4%、13.2%。横向对比来看,龙头泡泡玛特2024年毛利率和经调整净利率分别为66.8%、26.1%,较TOP TOY分别高34.1pcts、10.7pcts。
2
行业:泛娱乐商品空间广阔,TOPTOY位居前列
2.1 规模:全球泛娱乐商品市场规模近9百亿美金,中国市场增速快
泛娱乐商品行业是指以IP为核心、围绕实物商品展开的一系列产业,这些产业通过多种娱乐形式进行内容创作并从中获利。泛娱乐商品行业中的IP主要分类为以电影、电视剧、漫画、文学等形式呈现的叙事IP,以及侧重角色塑造而非叙事性的IP。泛娱乐商品行业致力于围绕IP内容打造多元化的文化娱乐产品。泛娱乐市场的核心板块已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未来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IP为主题的泛娱乐商品更容易引起目标受众的共鸣,从而获得市场认可。泛娱乐商品主要分为玩具、配饰、家居饰品等。玩具注重娱乐体验,以实物形态承载IP价值,兼具互动性、趣味性、场景化等特点,满足用户娱乐、收藏及社交需求。其核心属性在于与IP的情感联结、多维度互动性及收藏价值。
全球泛娱乐商品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448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82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2.9%。展望未来,该行业将受益于IP全球化进程推进、品类拓展不断深化和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948亿美元,2025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3.1%。中国是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得益于涵盖原创、粉丝二创和商业二创的强大IP生态圈,加之消费者对情感价值的付费意愿日益增强以及最先进的全渠道零售基础设施支撑,中国泛娱乐商品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由2019年的10.5%增长至2024年的15.3%。展望未来,随着本土IP持续崛起以及电商和沉浸式零售的创新不断深化,预计到2030年,中国泛娱乐商品产业在全球市场的占比将达到20.1%。
中国潮玩行业零售额由2019年的人民币207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人民币58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3.2%。展望未来,随着IP渗透至多元化产品领域,消费者体验也逐渐演变为沉浸式、多感官的互动体验。随着零售店作为核心购买场景不断扩展升级,提供卓越的情境化零售体验和更深层次的IP驱动互动,该行业预计将由2025年的人民币825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人民币2,133亿元,实现20.9%的复合年增长率。
全球潮玩行业市场规模已由2019年的198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38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9%。全球潮玩行业持续向IP驱动型内容和沉浸式消费场景演进,逐渐从单一玩具产品蜕变为传递情感的文化载体。预计全球潮玩行业市场规模将由2025年的503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04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8%。
2.2 格局:中国市场格局分散,TOP TOY排名领先
中国潮玩市场竞争格局分散,TOP TOY系最大潮玩集合零售商。按2024年的零售额计,中国潮玩行业的市场规模达人民币587亿元。按零售额计,中国潮玩行业前五大潮玩零售商的市场份额合计达20.7%,呈现相对分散的市场格局。其中,TOP TOY2024年在中国的零售额达人民币13亿元,在中国潮玩行业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2.2%。在中国潮玩行业按零售额计的前五大潮玩零售商中,按2020年至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计,TOP TOY在零售额增幅及门店数量增幅方面均位居中国首位。按零售额计,中国潮玩行业的前五大潮玩集合零售商的合计市场份额达5.3%,呈现较为分散的市场格局。2024年,TOP TOY在中国的零售额为人民币13亿元,以2.2%的市场份额在中国潮玩行业的潮玩集合零售商中位居首位。
2.3 趋势:“扩圈”正当时,出海带来增量
(1)多IP协同与生态圈扩张:领先企业正从追求单IP主导权,转向发展多IP组合战略,并探索多种方式实现IP联动,让不同类型IP共生共存,并形成消费者流量互补互惠。自有IP能为品牌创造长期价值并引发情感共鸣。授权IP则依托全球或区域知名品牌,助力品牌触达现有粉丝群体并 提升品牌吸引力。同时,通过与其他品牌、艺术家或文化品牌合作开发的联名IP,则能为品牌注入新鲜感、独特性及媒体热度。
(2)全球化与文化输出:中国潮玩产业借助文化自信与全球化浪潮,推动本土品牌走向世界:一方面提炼传统文化符号并融合现代流行文化,塑造独特文化标识;另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传播、海外线下体验空间搭建、跨区域 IP 合作等策略,触达全球消费者,将中国潮玩文化转化为国际市场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一趋势不仅实现中国潮玩从产品输出到文化输出的升级,还通过本土品牌与全球流行文化的深度互动,重新定义其国际市场价值定位,引领行业向全球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3)沉浸式购物体验与消费者互动:中国潮玩行业正从传统以产品为中心的零售模式,转向更具沉浸感、体验驱动的消费模式,实体店也从单纯销售点升级为集购物、社交互动、艺术展览与共创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社区化文化枢纽,通过互动装置、艺术家见面会及限时独家商品等在情感层面吸引消费者以培养对品牌的深厚忠诚度。这种沉浸式零售模式融合娱乐性、审美性与参与性,将潮玩消费从单纯交易性购买提升为情感与文化联结,从而增强长期消费者互动。该趋势不仅能强化客户忠诚度与品牌情感联结,更精准回应了消费者对个性化表达、文化共鸣及生活方式认同的多维需求。
(4)产品创新与供应链升级:中国潮玩行业产品创新正从简单静态手办转向融合可动关节、混合材质和模块化组件的混合设计,这增加了设计、生产和零售环节的复杂性,使端到端整合至关重要。对此,龙头企业通过升级供应链以提升灵活性、精准度和集成度;制造商开发可处理小批量多品种订单的模块化生产线,并整合跨材料加工能力以支持多元化设计元素。同时,高精度 3D 打印、AIGC 等新兴技术能加快原型制作、提高艺术复刻精度、缩短开发周期,助力创意概念精准转化为实物。技术革新驱动的供应链升级趋势持续推进,不仅能帮助品牌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与新奇感的需求,更能在日益活跃的市场环境中构筑更高市场进入壁垒,强化长期竞争优势。
3
业务:IP价值最大化为核,搭建全产业链一体
化平台
3.1 IP运营:自有IP、授权IP、他牌IP三轮驱动
TOP TOY是业内少有的实现从IP孵化、运营到直接消费者互动的潮玩产业链全覆盖并在全产业链中佔据领先地位的品牌之一。公司强大的IP运营能力使其能够创造出与消费者产生共鸣的产品,并通过全渠道网络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结。作为潮玩全产业链一体化平台,公司建立了强大的合作伙伴生态体系,形成多方良性循环,驱动IP价值最大化,并推广潮玩文化的发展。
“自有IP+授权IP+他牌IP”协同,构建全面且动态的IP矩阵。截至2025年9月,公司拥有17项自有IP,超40项授权IP和超600项他牌IP。①自有IP:公司成立原创IP孵化团队,并孵化出众多广受欢迎的自有IP形象,发力原创IP的推广,扩大其多元市场的覆盖范围,深化受众参与度,并推动可持续增长。公司亦通过挖掘并签约有才华的设计师和艺术家,通过设计-生产-销售全链路进行赋能,挖掘小众IP价值,同时保留IP选择的灵活度。②授权IP:公司与三丽鸥、迪士尼及蜡笔小新等全球顶级IP合作伙伴及猪猪侠等中国知名IP合伙人建立长期稳定的深度合作关系。热门IP在市场中沉淀了庞大粉丝群体与高认知度,助力公司快速触达全球消费者并满足多元市场需求,同时有效规避因单一IP热度波动带来的风险。2024年,公司前5大IP的收入占比40%。公司对授权IP进行二次创作,包括高度原创图库等。公司拥有使用该等二创成果的专有权,IP方主动将其纳入全球资源库。公司亦通过高频多元化IP联名、艺术家联名、品牌联名,持续挖掘IP价值。
(1)自有IP:公司完全掌握创作主导权与商业控制权,从而能够实现灵活产品开发、与粉丝直接互动,及开展长期品牌建设。截至25年9月,公司拥有17项自有IP。2024年、25H1,公司由自有IP开发的产品分别实现收入680万元、610万元。
①卷卷羊:承载广府文化精髓,截至25H1,已延伸至5个产品系列,如喵记糖果屋系列和咩记乾果铺系列。
②糯米儿:融合东方文化与全球潮流,具备专利设计,已扩展至15个产品系列,累计GMV约5000万元。
③大力招财:对传统招财猫进行俏皮改动,超大右臂夸张造型设计,象征其超凡的招财纳福能力。大力招财象征着积极进取与勤勉不懈的精神,累计GMV达3500万元。
④尼尼莫:以多元独特的题材与鲜明色调为特色,确保每个角色皆拥有独树一帜的风格。这些人偶以精致复杂著称,配有华丽的奇幻主题服饰。
(2)授权IP:横跨国内外市场,迎合不同年龄层的多元化顾客群。通过IP合作获取拥有庞大粉丝群体、深厚情感纽带及商业成功案例的IP组合。例如,已成功与三丽鸥合作,推出从凯蒂猫、美乐蒂到库洛米等经典角色;同时与迪士尼携手,推出从史迪奇、米老鼠、小熊维尼到怪兽大学及疯狂动物城等经典角色。公司在IP授权领域的独特优势在于其核心竞争力:差异化创意二创、高频次深度运营,以及全球领先IP授权方的开发权。特别是,公司内部设计团队专精于IP二创,通过原创艺术作品、城市限定款及其他创新产品形式,对数十个授权IP进行二次创作。2024年、25H1,公司由授权IP开发的产品分别实现收入88930万元、61530万元。
① 三丽鸥系列:公司搪胶毛绒最畅销的IP。2024年7月上市的三丽鸥搪胶毛绒“拿铁宝宝”系列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产生GMV超5700万元,成为门店引流及复购的核心单品。公司亦已拓展三丽鸥主题拼装模型。库洛米半机械大体拼装玩具套盒已成为TOP TOY拼装模型系列的标志性产品,在潮玩市场中建立品牌效应。
② 迪士尼系列:与迪士尼合作推出多款以迪士尼IP角色为主题的产品系列。每个产品系列皆具备独特的设计风格与特色。“史迪奇搞怪日记”系列融合先进的材料技术,如热敏变色巫师帽、夜光幽灵壳。公司亦在产品设计与尺寸方面探索了多元化的产品可能性,例如“史迪奇 • 626 实验室组装人偶”,一款采用机械结构的40公分高级收藏品。
③ 猪猪侠系列:主要包括手办及搪胶毛绒,经典手办系列往绩期间GMV达人民币1980万元。开发丰富多样的猪猪侠产品系列。猪猪侠产品阵容主要包括手办及搪胶毛绒。例如,经典手办系列兼具观赏魅力和怀旧情怀的独特组合,使该系列深受粉丝追捧,累计GMV达1980万元。猪猪侠猪咪系列将角色的俏皮个性与令人难以抗拒的柔软猫咪造型设计融为一体。
3.2 产品:自研产品为核心,聚焦手办、拼装、毛绒三大品类
产品结构:自研与外采相结合。公司产品的核心是自研产品,是公司通过积极参与设计过程而开发的产品,且基于公司的自有IP以及与知名IP授权合作。此外,公司通过供应商协议直接采购产品以丰富产品种类,该等产品为直接销售,或与已有所需IP授权的供应商共创。
①自研产品:基础产品由基于自有或授权IP开发的自研产品组成。整个开发周期全程掌控产品设计,并与值得信赖的价值链合作伙伴紧密协作,确保产品在质量与设计一致性方面坚持高标准。产品开发策略涵盖创新性IP表达、优质材料及饰面应用以及天生的可收藏性。
②外采产品:除自研产品外,公司亦直接从第三方采购部分产品,将该等外采产品所生成的IP称为他牌IP。截至25H1末,他牌IP总数已超过600个。许多采购的产品亦通过公司平台独家推出(例如机动战士高达)。直接采购不仅能补充产品线,亦能助力探索新产品领域,同时积累宝贵的消费者洞察。例如,公司是率先引入火影忍者等日本主流动漫IP的搪胶毛绒的企业之一。采购产品的定价遵循供应商设定的国内市场零售价。对于国际销售,供应商通常提供建议零售价。未售库存通常不可退换,营销成本责任需与供应商协商确定。
产品品类:聚焦手办、3D拼装模型及搪胶毛绒三大核心品类。手办是公司最畅销的产品类别,公司通常将产品作为系列的一部分推出,在每个系列中提供各式各样的风格和款式。3D拼装模型拥有最广泛的客户群体,除热门IP主题系列外,公司亦推出满足不同创意需求的其他拼装产品线。日常创意系列包含模块化花艺和城市景观设计,对于偏好主题创作的拼搭者,公司提供涵盖太空探索、军事装备等主题的套装。搪胶毛绒是目前增长最快的产品类别。公司许多系列产品都配备可拆卸服装和灵活可动关节等亮点功能,能激发创意玩法和故事创作,该等互动元素使公司的搪胶毛绒既适合创意把玩,亦适合作为藏品陈列。在核心品类的同时,公司积极拓展BJD人偶及一番赏等品类,以响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偏好。
产品开发:内部设计团队驱动,致力于IP二创和产品共创。公司内部设计团队是一支由富有远见的艺术家与产品设计师组成的跨学科团队。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共有105名产品开发人员,专注于产品设计以及平面和3D设计。在自有IP开发中,采用“设计先行”的整体理念,打造角色与世界观时在基础设计语言中融入产品潜力。处理获授权IP时,会开展深入研究,挖掘未被开发的创意机会,如区域限定款或开拓全新产品品类。公司战略的核心是通过富有创意的产品开发重新创作获授权IP,充分挖掘其新的商业潜力。公司超越传统授权模式,将每个IP视为创新平台-通过本土化二创、品类拓展与全新设计叙事,对角色与故事进行二次创作。公司保留对该等二创作品的独家使用权,这使其得以构建自有设计库,成为极具竞争力的资产。这种模式不仅帮助IP方拓展新市场与产品领域,亦让公司商品在竞争中因差异化脱颖而出。公司与IP授权方的端到端合作遵循结构化流程:IP识别与提案开发-产品规划与2D设计-3D建模与工程设计-生产执行。
3.3 渠道:零售门店为基石,直营+加盟共同推进
渠道结构:门店销售为主,多渠道触达消费者。公司通过全面而广泛的销售及经销网络销售产品,主要包括直营门店、TOP TOY合伙人(加盟商)、线下经销商、线上渠道。公司及TOP TOY合伙人经营的TOP TOY门店是主要销售渠道,零售门店是公司开展业务及与粉丝建立联系的重要渠道,公司利用零售门店聚集大量粉丝、试验新产品、升级购物体验及提高品牌知名度。
(1)TOP TOY门店:公司线下销售主要通过公司或TOP TOY合伙人经营的TOP TOY门店进行,TOP TOY门店是经销及品牌战略的核心部分。除推动销售外,实体店亦有助于加强市场影响力及与社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门店是举办粉丝活动、测试新产品、引入创新购物体验及提升整体品牌知名度的重要场所。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以及2025年6月30日,公司网络内分别有117家、148家、276家及293家TOP TOY门店。海外业务拓展亦实现强劲增长,TOP TOY门店数量由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4家增加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10家,截至2025年9月达致15家。①旗舰店是门店网络的核心亮点,它们并非传统零售门店,而是作为文化地标存在,门店平均面积为约870平方米。②主流门店选址布局于人流量大的城市购物中心,以最大化曝光度与到店客流,平均面积为约240平方米。③快闪店是测试市场的实验室,通常用于为特定IP产品系列开展营销活动、发布新品,或在进入新的地理市场时建立初步立足点。
TOP TOY合伙人模式融合加盟模式与直营连锁模式的优势,助力门店快速复制。在此模式下,公司以门店管理及咨询服务的形式为零售合作伙伴提供运营指导。TOP TOY合伙人动用资源,在优选位置开设并运营门店,承担相关资本支出与运营费用。公司则向TOP TOY合伙人提供门店管理及咨询服务并收取费用,同时保留门店库存所有权直至产品售予消费者,并按事先约定比例获取销售额分成。门店管理及咨询服务通过优化并统一关键运营环节,确保各门店在品牌形象、消费体验及产品定价上保持一致。公司与TOP TOY合伙人的合约期限通常不超过3年。公司通常会选择具备财务实力及强大当地商业关系的TOP TOY合伙人,他们能够为新店物色最佳地段。TOP TOY合伙人模式代表着公司与TOP TOY合伙人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公司藉此实现门店网络快速扩张,并保持一致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体验。
(2)经销商渠道:主要包括与品牌定位相符的连锁超市、专业玩具零售商及成熟零售连锁企业,通过其自有零售门店或向其他零售商供货。藉助经销商的成熟零售网络与本地市场专业知识,公司可迅速扩大地域覆盖范围,同时降低建立直销渠道的成本。公司经销商亦带来地区法规、消费者偏好及零售关系方面的知识,确保产品在不同市场有效定位。
风险提示
产品迭代不及时风险
作为一间IP玩具公司,跟随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喜好和行业趋势,调整产品组合非常重要。倘若公司未能及时实现产品迭代,可能无法吸引及留存客户,从而会对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IP矩阵老化风险
公司的现有IP矩阵不一定会持续受市场欢迎,并且公司可能无法成功获得、开发或商业化新的IP,或公司可能无法充分实现授权IP的利益。
渠道管理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不一定可以有效地管理及扩展多渠道销售及分销网络。
海外业务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面对与海外市场销售相关的风险,并在扩大国际业务上面临挑战。
IP维护不力风险
倘公司无法获取、维持及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尤其是商标及版权),其竞争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测算偏差和研报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作者:
康雅雯 | SAC编号:S0740515080001 | 邮箱:kangyw@zts.com.cn
晏诗雨 | SAC编号:S0740523070003 | 邮箱:yansy@zts.com.cn
本篇报告全文请参照中泰传媒互联网团队10月7日外发的《IP行业专题报告:估值超百亿港元,TOP TOY冲刺港交所》,内容以正式报告为准。
特别声明:
李昱喆:香港城市大学硕士。2022年8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主要覆盖出版、虚拟现实、娱乐消费等板块。擅长细分产业及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荣获新浪财经金麒麟菁英分析师(2023年、2024年,团队核心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