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04 07:07
(来源:现代商业银行杂志)
距离“双碳”目标(2030年碳中和、2060年碳达峰)提出届满五周年,绿色金融已经成长为中国银行业转型升级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抓手。
在目标指引下,绿色金融政策持续深化、市场机制逐步完善,各类银行纷纷加快绿色金融布局。近期,又有多家银行宣布发行绿色金融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规模超4000亿元。
银行密集发行绿色金融债
9月25日晚间,瑞丰银行披露,9月23日,瑞丰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簿记发行“25瑞丰农商行绿债01”,这是绍兴地区首单绿色金融债,成为该行践行绿色金融战略的重要里程碑。据介绍,本期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10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90%,获得了超过40家投资机构的踊跃认购,认购倍数高达4.37倍,彰显了市场对瑞丰银行稳健经营与资信水平的高度认可。本期债券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规定的绿色产业项目,涵盖污染防治、绿色建筑、清洁能源等多个类别,将精准赋能绿色低碳转型。
9月23日晚间,平安银行公告称,经相关监管机构批准,该行于近日发行了“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债券通)”。本期债券于2025年9月19日簿记建档,于2025年9月23日发行完毕。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为300亿元,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票面利率为1.78%,募集资金将依据适用法律和监管部门的批准,用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规定的绿色产业项目。
成都农商行同样有所动作。中国货币网发布的信息显示,成都农商行9月19日发行“25成都农商行绿债01”,发行规模20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90%。此外,萧山农商行宣布发行10亿元、3年期的“25萧山农商行绿债01”。
国有大行仍是发行主力军
发行绿色金融债已成为金融机构赋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助力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国有大行为代表的头部银行仍是绿色金融债发行的主力军,且在创新层面亮点纷呈。
工商银行积极发挥领军银行作用,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绿色贷款规模与增量、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保持领先。6月10日该行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商业银行首单浮息绿色金融债券。据介绍,本次债券的发行规模80亿元,期限为3年期,采用每3个月重置利率的定价方式,挂钩基准利率为60日DR007(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均值,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项目。本次发行得到市场高度认可,各类型投资机构踊跃参与认购,认购倍数达2.2倍,彰显了工商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农业银行年内发行绿色金融债规模达660亿元。2月26日,农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600亿元绿色金融债。其中,3年期发行规模500亿元,利率1.85%;5年期发行规模100亿元,利率1.88%。8月15日,农业银行又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浮息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60亿元,期限为3年,利率1.80%。值得注意的是,本期债券是全市场首单挂钩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浮息金融债。债券挂钩基准利率为央行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60个交易日均值,每季度重置基准利率。
建设银行发行的首笔“固息+浮息”绿色金融债券则于7月8日正式上市。该笔债券于7月3日完成簿记,发行规模300亿元,为市场首笔以“固息+浮息”孪生形式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其中,固定期限品种发行规模200亿元,票面利率1.57%,全场认购1.81倍;浮动期限品种发行规模100亿元,票面利率1.63%,挂钩基准利率为60日DR007(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均值,全场认购1.62倍。
兴业银行今年已发行500亿元绿色金融债。4月14日,兴业银行2025年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实际发行规模300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70%,市场投资人积极踊跃,全场获得2.38倍的超额认购。6月17日,兴业银行2025年第二期绿色金融债券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规模200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66%。据了解,本期债券是兴业银行首次采用中债区块链系统发行,有效提高了发行信息透明度及发行效率。
此外,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年内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也超百亿元。
展望未来,随着绿色债券市场扩容和品种进一步丰富,银行业的配置策略或将更趋精细化和专业化。规模领先的大行需持续管理好存量巨额头寸,而增速迅猛的中小银行则需警惕市场风险,提升投研能力,将绿色债券投资转化为其特色化经营和稳健盈利的新支柱。
总体来看,上市银行绿色金融正从规模扩张迈向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的新阶段,随着绿色标准持续完善与市场深度开放,银行业需进一步强化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能力,共同构建高水平、可持续的绿色金融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