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二线茶饮,一线战场

2025-10-05 10:52

原标题:二线茶饮,一线战场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的8天长假里,全国铁路单日客流量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消费热度创历史新高。

游客涌向长沙文和友打卡“声声乌龙”,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手捧“醪糟奶茶”,或是归乡游子在县城老家点上一杯“老红糖珍珠奶茶”……这些被端在手中的茶饮,大多是不常见到的二线茶饮,它们正借着假期消费热潮,显露出顽强的本土生命力。

新式茶饮的造富神话有多疯狂?这个曾被视为小生意的赛道,在资本与消费的双重催化下,已催生出多家独角兽。一杯定价从十几元到三十元的茶饮,接连叩开港股、美股大门时,这个赛道的资本想象力便有了最直观的解释。

资本市场对新茶饮赛道的热度同样未减。

3月3日,“雪王”站上港交所敲钟台,为蜜雪冰城赚足了关注度;随后,霸王茶姬于4月17日正式登陆美股市场,一举拿下“新茶饮美股*股”头衔,上市首日股价收涨15.86%,总市值逼近60亿美元,用亮眼表现延续了新茶饮在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在不少人看来,新茶饮市场的主要份额已经被一线品牌牢牢占据,但事实上,这个赛道中真正能站上聚光灯中央的玩家,终究只是少数。

聚光灯聚焦在头部品牌时,一个更庞大的生存图景正在县域市场慢慢铺展。

在三四线城市乃至乡镇的商业街区,一批二线茶饮品牌正蠢蠢欲动、蓄势待发。它们没有喜茶、霸王茶姬的高端定位与品牌溢价,也没有蜜雪冰城覆盖全国的供应链与规模化优势,却凭着更松弛的经营姿态,精准踩中消费下沉的脉搏灵活的扩张策略能快速适配县域的商业生态。8~15元贴合当地消费力的定价降低了尝试门槛,而扎根社区、乡镇的情感联结,让它们在“熟人社会”里站稳脚跟。

在竞争白热化的新茶饮赛道中,这些二线品牌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突围方向。

一线茶饮曾经也是“小镇做题家”

在新茶饮行业,一线品牌的崛起故事总带着相似的草根基因。广东江门小巷里的喜茶卖出了*杯芝士奶盖茶,昆明街头的霸王茶姬用国风茶杯盛满*缕茶香。诞生于小镇青年之手的创业故事,或许未曾想过会重写行业故事。

时间拉回2012年,21岁的聂云宸在广东江门开出了*家皇茶,即喜茶的前身。彼时的市场上,现制果茶搭配芝士奶盖组合尚属少见,一经推出便抓住了消费者的心。在价格上,聂云宸大胆打破传统茶饮10元以内的定价天花板,将产品价格设置在20~30元。恰逢消费升级的红利期,小店抓住品质升级的风口,最终喜茶成长为高端茶饮的代名词。

几乎是同一时期,霸王茶姬在云南起步后转战四川,用健康原叶茶和国风设计的差异化路线另辟蹊径。霸王茶姬洞察到Z世代养生需求与文化自信的消费习惯,靠着伯牙绝弦等经典爆款单品在全球狂开7000家门店,成为大家口中的国风茶饮新势力。

这些品牌的崛起,并非偶然的幸运。它们通过直营扩张、加盟裂变、口味迭代等策略踩中行业风口,最终催生出一批年营收百亿级的茶饮巨头,市场的聚光灯也随之而来。

回顾亿欧此前发布的《2025年是新茶饮IPO“最后的窗口期”》一文,到目前为止,茶百道、奈雪的茶、古茗、蜜雪冰城、沪上阿姨、霸王茶姬均已相继登陆资本市场,组成新茶饮赛道的“上市军团”。

当下一线品牌在资本与规模的双重加持下高歌猛进,转头再看向二线茶饮,生存战也进入白热化阶段。

夹缝求生存

新茶饮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精耕细作,二线品牌的集体崛起并非偶然。

无论是从茶饮品类细分迭代,还是对消费需求精准捕捉,二线玩家通过产品差异化和文化绑定,试图找到“小众即大众”的增量市场。

如今,新茶饮市场已经形成了清晰的品类矩阵,而二线品牌恰恰是支撑矩阵的补位者。亿欧在此梳理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新茶饮二线品牌。

若以核心产品维度划分,可归为四大阵营:

奶茶系:如茶话弄、KOI,以珍珠奶茶、烧仙草等经典款为基础,叠加奶盖、芋泥等创新配料;

果茶系:如茶百道、LINLEE林里·手打柠檬茶、鲜果时光,以新鲜水果(如芒果、葡萄、柠檬)与茶底融合,强调“鲜榨”“低糖”;

原叶茶系:如茶颜悦色、茉莉奶白,强调使用新中式纯茶,以文化溢价切入细分赛道;

特色原料系:如Yee3三号椰、放哈,使用椰子水、甜胚子等差异化原料和地域文化绑定,迅速成长为茶饮新势力。

从品牌诞生时间线看,这些二线品牌多数诞生2010~2020年期间,这十年刚好是新茶饮从“被边缘化”走向“主流消费”的阶段。2010年之后,现制茶饮逐渐摆脱路边摊的形象,接连进驻商场与社区;2015年起,健康化需求被重视起来,消费者开始拒绝植脂末奶茶;2018年后,下沉市场消费力释放,县域商场、乡镇商业街成为新茶饮扩张的增量场。多重趋势叠加下,一批精准踩中细分需求和区域红利的二线品牌应运而生。

自2020年以来,经历了环境调整的消费者,逐渐褪去对奢侈消费的执着,“花小钱享品质”逐渐成为主流消费趋势,这种转变直接催生了蜜雪冰城的崛起。靠着5元柠檬水,蜜雪冰城以*低价构建起了消费护城河。

类似的玩家还包括小狮同学,这是一家诞生于吉林延边的校园茶饮品牌,主营奶茶、冰淇淋等产品,目标客群聚焦在10~35岁的学生及青年群体。品牌以朝鲜族文化为特色,推出“打糕奶茶”“芋泥全家福”等创新单品。门店大多分布在大学商圈和商业区,聚焦校园等高频词、日常化场景,在平价茶饮赛道形成与高端头部品牌的错位竞争。

在守住低价高质的基本盘之余,一线品牌依赖标准化产品在全国单打独斗时,二线茶饮拥有得天独厚的本地化优势。它们往往不追求在全国遍地开花的规模噱头,而是强调地域特色和情感连接。

以西北茶饮品牌放哈为例,品牌将西北人熟知的特色食材甜胚子融入奶茶,打造出区域爆款“甜胚子奶茶”。带着浓郁家乡味的饮料不仅成为放哈的营收支柱,更是拉进与西北人民的情感距离。放哈此前向亿欧透露,作为地方特色茶饮,品牌重心并非在全国范围密集布店,而是集中资源深耕西北五省。

从武汉起家的爷爷不泡茶同样是一个十分有个性的茶饮品牌,它刻意避开一线品牌主流的极简工业风,强调“中式小清新”,设计中融入竹编、水墨元素,产品端也紧扣特色,推出“桂花酒酿奶茶”“茉莉奶绿冻”等等融合中式食材的单品,既区别于标准化奶茶,又契合本地消费者对“烟火气”的偏好。凭借这一“小而美”的定位,爷爷不泡茶先在湖北市场扎稳根基,省内门店数量达到262家,进而逐步向全国范围拓展,目前在营门店总数已超过2000家。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头部品牌的降维打击,沪上阿姨、茶颜悦色等品牌选择另辟蹊径,利用子品牌拓展增长空间。2024年,沪上阿姨推出子品牌“茶瀑布”,利用母品牌超8000家的供应链优势降低试错成本;茶颜悦色则孵化“古德墨柠”,切入柠檬细分赛道,在长沙核心商圈与主品牌在客群上形成互补,借助品类延伸挖掘存量用户的增量价值。

事实上,无论是从品类创新贴合细分需求,到价格适配大众消费能力,还是从本土化运营建立情感链接,再到深耕社区、乡镇等场景降低成本,二线茶饮品牌的生存逻辑并不一定要与一线品牌正面硬刚。它们更擅长在一线品牌覆盖不到的缝隙中捕捉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最终在细分市场中构建起难以替代的竞争壁垒,在新茶饮行业的激烈内卷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小而美的生命力

外卖大战用流量撬动新茶饮市场的缝隙时,它既让头部品牌与区域玩家在流量池里短兵相接,也意外成为二线茶饮品牌加速成长的“助推器”。

实际上,众多一线品牌仍在高端化的品牌调性与规模化的盈利需求间艰难平衡,但二线茶饮品牌正凭借各自的经营密码,在红海市场中凿出独特的增长极。它们不随意追逐万店规模的噱头,也不盲目跟随高端定价的潮流,只是将精力聚焦在“消费者需要什么”的本质问题上。

未来,消费需求还会越发多元、市场细分也会走向精细,这些深耕细分领域的二线品牌,或许会成为支撑新茶饮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毕竟,在大众消费的世界里,贴近需求远比追求规模更有长久的生命力。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