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04 08:06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廖梦君
当久违的假期如约而至,在国庆节、中秋节双重节日的加持下,门票经济、餐饮经济、演出经济等多种形态的消费模式百花齐放,全方位满足游客与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其中,奶茶、果茶、咖啡等新茶饮品类表现尤为抢眼,各品牌纷纷以新品发布、限定联名、区域专属等多种方式,为双节消费热潮再添一把火,推动了“品牌+文旅”的双向奔赴。
新茶饮,不仅是节庆消费的重要参与者,更成为许多消费者休闲生活的“固定搭子”。与此同时,以“品牌创始店+限定经济+IP联动”为抓手的本土新茶饮品牌,正通过与城市文旅的深度融合,悄然改写“消费引流”的叙事逻辑。
用“情感认同”吸引顾客
广州正佳广场,从安徽远道而来的朱先生与朋友正随人流排队,等待领取两杯霸王茶姬广东限定新品“赤霞跃金”。作为品牌资深“茶友”,朱先生向记者展示了手机上显示的Lv5(最高级别)会员身份。他透露,这趟国庆大湾区之行筹划已久,而打卡霸王茶姬的广东区域限定款,正是行程中的重要一站。
无独有偶,在深圳卓悦中心的茉莉奶白旗舰店,伴随新品品鉴会的进行,不少消费者陆续进店下单尝鲜。专程从惠州赶来的马女士点了一杯油柑橄榄黄皮柠檬茶。她表示,口味是选择饮品的首要标准,“茉莉奶白在口味上很对我胃口,所以我愿意持续回购”。
也有消费者指出,茶饮品牌对老用户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产品本身,也来自情感联结与IP共创。吴女士作为茉莉奶白的高频用户已一年有余,每月消费两到三杯,尤其喜爱其茶香与奶油口感。而近期品牌与“Loopy”的联名活动,更让她心甘情愿为这只“粉色海狸”疯狂下单——“不只为奶茶,更为情感认同。”
对年轻消费群体而言,追随心仪品牌、追逐新品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对品牌而言,持续推新、打造区域限定、开展IP联动,虽是“经典打法”,却始终奏效。
提供场景形成生活习惯
火热的中秋国庆双节,不仅点燃了人们的消费热情,也放大了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惯性,形成强烈的市场需求。对不少都市人而言,逛街、会友、小憩时点上一杯咖啡或奶茶,已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节奏。这一节奏,在假期氛围的烘托下,被放大数倍。
在深圳一家奈雪门店外,从事外贸行业的张先生正边喝奶茶边与朋友闲谈。他坦言自己并无固定偏好的茶饮品牌,但出门会友或工作间隙,总会习惯性地点上一杯。
在他看来,茶饮消费的关键在于是否为用户提供了合适的场景,或形成某种生活惯性。“就像星巴克不只是卖咖啡,更是打造社交空间。如今喝茶也不只是品产品,更是满足更延展的需求——比如一个能安静办公、待上一整天的场所。”
在广州工作生活的宋先生,已形成非常固定的茶饮习惯。假期里,他照常来到家附近的瑞幸咖啡,点一杯加浓美式,悠然享受假日时光。被问及是否关注瑞幸近期的新品与促销,宋先生坦言并不了解,“喝咖啡是我每天的固定节奏,假期只是起得晚些,喝得也晚些。新品偶尔会尝,但日常还是忠于习惯。”
尽管对这类消费者而言,茶饮已非“假日专属”,但节假日仍会显著影响其消费频率与选择——平时两三天一杯,假期可能变为一天一两杯,与亲友共尝新品也成为悦己社交的一部分。节日的“氛围加成”与消费者的“习惯依赖”相互交融,形成显著的“假日效应”。
新茶饮成为文旅媒介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次双节消费热潮中,新茶饮不再只是单纯的饮品选择,更成为连接“本地生活”与“外地游客”的文旅媒介。
以霸王茶姬为例,其在广州推出的“广东限定”系列,不仅是产品上的区域化创新,更是文旅融合的典型体现——通过打造“只有在这里才能喝到”的稀缺体验,吸引外地游客专程前往打卡,使一家普通的茶饮店,成为旅行路线中的“必经点”。而创始店或城市旗舰店,也因此具备了“城市茶饮地标”的属性。
茉莉奶白借助新品品鉴与IP联名,不仅强化了品牌辨识度,也成功将“喝茶”从消费行为升级为“可传播、可记忆”的文化体验。消费者为一只“Loopy”奔赴一家店,也为一段体验记住一座城。
奈雪green店则以“健康茶饮”为理念,结合门店空间设计与区域首店效应,成为在地生活与旅游探索的交汇点。消费者在此获得的不仅是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提案,一种与城市气质共鸣的价值认同。
这种“品牌主动营造场景+区域限定创造稀缺+IP内容强化情感”的组合策略,有效打通了“从品牌到场所、从产品到目的地”的转化路径,让新茶饮成为文旅动线中有机的、高频的“打卡节点”,从而实现品牌传播与城市引流的双赢。
从“追新品”到“养习惯”,从“喝口味”到“品场景”,新茶饮在双节期间的亮眼表现,是品牌与城市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在“悦己经济”与“习惯消费”成为常态的今天,新式茶饮品牌们正通过与城市气质共鸣、与区域文旅联动,悄然重塑我们的假期生活方式——那一杯握在手中的,不只是茶,也是一张流动的城市名片,一段可携带的在地记忆。
编辑:束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