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02 12:39
大家都在说牛市了。
一、投资成绩
Q2和Q3基本都是拉升行情,直到9月才出现比较像样的回调——但这是我,大盘却非如此,几个指数都继续走高。
2025年截至Q3收盘,个人业绩+22.0%,沪深300是+17.9%,上证综指
+15.8%,深证成指非常强+29.9%,但估计还是没有科创强,只是我不跟踪科创。
恒生指数+34.2%,国企指数+31.2%。今年的港股总算扬眉吐气。
拉长时间看,确实挺像是一波大牛市在缓缓开启,前途纵使可能曲折,但似乎一片光明。
但这和经济基本面的体感并不大一致,所以还是有变数。后面再讨论。
看近3年,仍然输大盘,但收益率已经转正。
看近5年,赢大盘,但仍然是负收益。
看10年,赢大盘,正收益。
再看有记录以来的19个年头,基本是完爆大盘的,但近几年着实一般。
而且,由于复利的积累效应,越是近期的收益率,实际影响的金额越大。早期的高收益率,本金都很少。所以人生投资路实在任重道远。
二、持仓情况
本季度大类资产配置:权益类资产占91.8%↗,其中个股大概占83.7%↗,指数基金8.1%↘;债券类4.6%↘;现金类0.9%↗。(REITs仍然是搞不太懂暂时放弃。)
其中:A股持仓38.1%↗,港股54.9%↘,美股0.7%↘,日股0.7%↘。
按季度来看,整体是减持港股、美股、日股、债券,增持了A股。
重仓股Top5合计占32.5%,Top10占49.9%,较上个季度均更分散了点,但Top5比上月更集中了些些。
个股分行业板块跟上个季度比:地产物业占19.7%↘,科技传媒17.1%↗,银行13.9%↗,泛医药医疗11.8%↗。
如果跟上个月比:地产物业↘,科技传媒↗,泛医药医疗↘,银行→。
Q3主要增持:碧桂园服务(重新建仓)、阿里巴巴-W(建仓)、小米集团-W(建仓)、成都银行(重新建仓)、兴业银行(重新建仓)、中国太保H(重新建仓)、平安银行、长城汽车H(重新建仓)、华电国际电力股份H(建仓)、环球医疗、红利低波ETF、现金流ETF、腾讯控股。
Q3主要减持:春秋航空(清仓)、中国中铁H(清仓)、天能动力、新奥能源、标普500ETF、日经ETF、中国金茂、海底捞、雅生活服务。
9月主要增持:碧桂园服务(重新建仓)、阿里巴巴-W(建仓)、中国太保H(重新建仓)、兴业银行、腾讯控股、中国金茂、现金流ETF、红利低波ETF、杭州银行。
9月主要减持:春秋航空(清仓)、招商银行A、中国中铁H(清仓)、新奥能源、恒生互联网ETF(清仓)、天能动力、招商双债LOF、易方达新综债LOF。
三、一点思考
当前比较大的困惑,应该就是比较清晰的牛市确立,和并没有乐观的经济基本面体感之间的差异。
我觉得关于这个矛盾,有三个主要的可能方向。
先说我认为概率最小的一种,就是股市虚涨一波,经济却好转不来,于是牛市破灭,突然某一天就掉头向下了。这种方向的概率我认为有一成左右。
第二种可能,就是股市反应先于基本面(实际上提前半年到一年是很正常的),也就是说宏观情况和微观体感之间可能确实有差异,普通群众不一定感受得到(可能还没传递到),也就是说未来经济会比较明显地转好,上市公司业绩回升,这种可能性我认为有三到四成。
第三种可能呢,就是基本面持续不起色,但是股市继续往上走,毕竟流动性泛滥嘛,房市资金迁移,资本故事或者泡沫重现,总之它就是能涨你奈它何,这种可能性也有三成左右。
剩下两三成可能性,是留给未知的,包括基本面继续拧巴股市也随之震荡,或者突然全球新的地缘政治事件或人类共同体命运大事啥的,总之要么偏向小的随机(无趣),要么偏向大的随机(不可测)。
我当然不知道哪种情况最可能发生,而且最大的可能我看也就三成左右,不至于值得压重注。但总体来讲,牛市确立、继续上涨的概率还是大一些吧。“理性乐观派”是我们大多数投资者最该有的态度。
所以我在大资产配置方面目前还是比较坚定地大仓位持有权益类资产,尤其港股和A股。
下面继续跟踪下拟计划长期持有(三年以上)的个股情况:
- 腾讯控股:目标仓位8%,今年涨幅+60.7%
- 福耀玻璃A:目标仓位5%,今年涨幅+21.1%
- 迈瑞医疗:目标仓位5%,今年涨幅-2.4%
- 美的集团A:目标仓位4%,今年涨幅+1.3%
- 招商银行A:目标仓位3%,今年涨幅+8.3%
- 分众传媒:目标仓位3%,今年涨幅+18.5%
- 阿里巴巴-W:目标仓位3%,今年涨幅+120.0%
- 海底捞:目标仓位3%,今年涨幅-10.9%
- 小米集团-W:目标仓位3%,今年涨幅+56.5%
- 药明康德A:目标仓位3%,今年涨幅+110.0%
- 春秋航空:已清仓,今年涨幅-5.9%
说是拟长期持有,但事实证明,春秋航空我还持有不到一年,然后本季度我又新加入了小米和阿里巴巴。所以我的话也不能尽信,人都是会变的,公司也会变,判断更是会变。
我承认现在进小米和阿里巴巴是太迟了,个中原因懒得细讲。但我是尝试去配置伟大公司,而不是图短期交易差价。并且很可能确实是不好的投资选择。并不推荐大家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