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华为小米比亚迪,共选这家“卓越工厂”

2025-10-02 07:50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为贯彻市委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全市上下争先进位,扬州发布推出“争第一 创唯一”专栏。国庆佳节,首季特别策划《NO.1的扬州》启幕,邀您共鉴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奋进答卷!

近年来,扬州锚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目标,持续壮大以新材料、高端装备为核心的“613”现代产业体系。从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到生产线上的精密制造,从细分领域的“独树一帜”到全球市场的“扬州智造”,一批科技密度高、附加值优、竞争力强的创新产品惊艳亮相,无数制造业“单项冠军”“行业尖兵”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舞台绽放光芒,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立足“制造强国”战略蓝图,紧扣“新质生产力”培育浪潮,《NO.1的扬州》将透过产业发展的鲜活实践,解码扬州制造“从跟跑到领跑”的冠军基因,生动诠释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书写“NO.1”的使命担当与无限可能!

金秋时节,走进扬杰科技“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超薄微功率半导体器件智能工厂”,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场景扑面而来,彰显出智能制造带来的蓬勃生机。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扬杰科技凭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系统性布局与卓越实践成果,成功获批“卓越级智能工厂”。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经历一场“数字定义制造、智能重构价值”的深刻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正积极拥抱这场转型。记者来到扬杰科技车间里,见证一场从“汗水制造”到“智慧制造”的华丽蜕变。这不仅是扬杰科技自身的蝶变升级,更为扬州先进制造业点亮了前行的灯塔。

装上“火眼金睛”

智能工厂长什么样?

智能工厂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主战场。扬杰科技智能工厂究竟有哪些“卓越”之处?

在二楼车间,300余台智能检测设备静静排开,指示灯如脉搏般规律闪烁,依次亮起。微功率器件的检测图像实时传到检测设备上方屏幕,AI自动识别、检测、分类、编带。

“通俗来说,我们的智能检测设备就像给生产线装上了‘火眼金睛’。当微功率器件以每秒数枚的速度经过视觉传感器,它们可以捕捉产品表面细节,瞬间完成识别与分析。”智能工厂负责人杨伟介绍,AI算法如一双永不疲倦的眼睛,能快速判断产品缺陷类型,做到精准高效。

杨伟所说的微功率器件,正是这座智能工厂生产封装的小信号器件,最小的产品还没有芝麻粒大。晶圆片经过划片、固晶、打线、塑封等多道工序后,被送至检测车间。

“每台设备每小时可完成三万支器件的精密检测,不良率由2.65%降至1.05%。”杨伟介绍,以每月生产一亿支功率器件来算,相当于每月减少了160万支不良品。

“在智能化的加持下,企业产品的良率和性能显著提升。”公司副董事长梁瑶表示,这不仅大幅节约了生产成本,更显著提升了产品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

装上“超级大脑”

智能工厂好在哪儿?

自启动智能工厂建设以来,扬杰科技投入约8.75亿元,不断推进生产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改造应用。智能工厂的核心实力是什么?给扬杰制造带来了什么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围绕一楼车间走一圈需要15分钟。其中有一片区域“与众不同”,划片、固晶、焊线、塑封……车间内,同样是一条条高度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但看不到一个工作人员穿梭其间,多出的是一块块印有红色法拉利跑车的招牌悬挂在车间上方,并标注着“车规”两个大字。

“这里是专门生产封装车规级微功率器件的无人化生产线。”杨伟介绍。“车规级”,意味着产品的品质与性能要达到100%的安全可靠,而“法拉利跑车的招牌”预示着从这里下线的微功率器件,已满足全球汽车高端供应链最严苛的要求。在这一细分领域,扬杰制造代表了行业巅峰水平。

智能工厂采用“平台层+应用层+数据层”的三级架构,集成SAP、MES等30余款工业软件,实现了全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以及网络化联接。

“相当于给工厂装上‘超级大脑’,安装了制造执行系统之后,系统会自动抓取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直观地去判定产品的质量稳定性。”杨伟说,管理人员通过手机就能远程查看每台设备的生产情况。

眼前这座智能工厂的发展,只是扬杰科技从“制造”到“智造”的一个缩影。围绕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五大环节,扬杰科技投入约8.75亿元累计打造31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部署智能装备2000余台套,生产效率提升了23.32%,订单交付率达到98.5%,在全球功率半导体产业竞争中建立起全新的竞争优势。

从“智造”产品,到产品“智造”

智能工厂进化密码何在?

扬杰科技2021年财报展现出一个奇特的“寒武纪”现象,公司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净利润首次实现翻番突破7亿元,营业收入首次跨上43亿元。这一年,扬杰智能工厂建成投入使用,智能应用场景全面推广,这与公司业绩大幅增长是“偶遇”还是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不再仅仅依赖规模效应,扬杰智能工厂是否正在构建一个面向未来“智造”的新范式?

对于2021年的高速增长,业内首先归因于扬杰IGBT、MOSFET、SiC系列等新产品开始批量投放市场,得到大客户认可获得大订单,为抢占产业链价值高端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在扬杰科技看来,高端客户认可的背后,是产品的高性能高质量,而这,得益于智能制造高精度保障质的飞跃。

今年上半年,小米Su7 Ultra大热,扬杰科技作为供应商之一,为其提供了被称为电控系统“心脏”的IGBT功率模块。与此同时,车规级多款产品进入宁德时代、华为、比亚迪等厂商供应链体系。2025年上半年,扬杰科技营收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扬杰科技董事长助理范锋斌说,汽车电子业务贡献了近20%的效益。

“从原材料硅片,到成品芯片,再到封装,制成一个个微小的功率器件,需要经历上百道工序。”范锋斌说,得益于公司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智能整合制造模式,纵向链接打通从销售到生产、从成品质检到物流配送全链条,横向融合产学研,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我们的产品质量、成本更加可控,市场反应也更快。”

纵向到底,横向到端,步履不停的智能化探索,让企业创新更切合产业发展需求,为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提供了更可靠保证。

“智能制造的本质不在于设备的自动化,而在于数据的流动与价值的挖掘。它不仅是‘智能制造’的产品,更是‘智能产品’的制造。”梁瑶表示,扬杰科技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生产制造关键参数,构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制造体系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深度演进。

记者 孙炎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