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02 06:06
九月的北京,产业协同与民生服务的热潮持续涌动,“党建引领产业创新联建机制”(以下简称“党建联建”)再启新程。从进企业到进校园再到进社区,惠民便民的实践层层铺开,协同发展的探索不断深化。
党建联建成立一年来,同仁堂集团在深入推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阶段,携手各成员单位相继开展了“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通过校园签约共建、社区惠民大集等创新合作形式,将组织优势转化为赋能产业、服务民生的实际效能,在拓宽服务边界、深化政企协同中,让红色纽带成为连接企业资源与民生需求的坚实桥梁。
党建联建“三进”实践
从场景拓展到价值深耕
从社区健康服务到校园产教融合,党建联建以时间为轴,在9月交出了一份“民生温度+产业深度”的实践答卷。
9月26日,东铁匠营街道第三届中医康养公益文化节拉开帷幕,作为驻街企业的同仁堂集团,主动扛起社会责任,不仅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熬制阿胶供市民免费品鉴,更有中医专家提供义诊咨询,并同步推出了养生粥、姜黄花卷等药食同源产品,让居民直观感受到了“中医生活化”的魅力。
“街道优化营商环境的主动服务,让企业更有信心扎根社区。”同仁堂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工会主席范红在活动上表示,中医康养文化节是政企协同服务民生的生动实践,目前已累计惠及2000余名居民,为后续党建联建活动的持续开展奠定了更深的群众基础。
紧接着,9月28日,北京工商大学良乡主校区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建联建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这也标志着党建联建的“触角”已延伸至高校场景,实现了从企业联动到校企融合的跨越。
不同于传统的校企合作,此次“进校园”活动以“签约+市集+招聘”的三维模式,构建起资源共享的全新生态。启动仪式上,同仁堂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小锋与北京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沈千帆共同见证了校企二级党委签署党建共建协议,明确将通过共建实践基地、共组研发团队、共享成果收益等方式,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衔接。“同仁堂集团356年的历史与北京工商大学75年的办学底蕴相得益彰,校企联手的实践结合,必将实现‘1+1大于2’的聚合效应。”此次活动中,戴小锋也说明了校企合作的价值。
校企签约为长期合作奠定了制度基础,同步开启的校园市集则让党建联建成果从顶层设计落地为可感可及的真实体验。
校园市集上,40多个展位涵盖健康义诊、老字号产品展卖、就业咨询等多种服务。同仁堂中医专家为教职工把脉问诊;首旅集团、北京一轻控股则带来了全聚德、北冰洋等老字号产品;同仁堂、北京农商银行、何所有等单位集中设置招聘咨询台,面向2026届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正如范红所说,这场“量身定制”的活动,既回应了健康养生的实际需求,又为应届毕业生搭建了就业桥梁,并把党建联建成员单位的优质产品送到了广大师生身边,让党建联建成果真正惠及高校群体。
国庆中秋“双节”前,党建联建送温暖促消费的举措接二连三,9月29日,同仁堂携党建联建成员单位在东铁匠营街道何所有美好生活体验中心广场举办了一场热闹的惠民大集,以扎扎实实的服务行动推进党建联建“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在近40个摊位前,社区居民驻足选购心仪的商品,学习养生知识,仔细了解金融防诈技巧……此次活动不仅是对东铁匠营街道第三届中医康养文化节的延续,更标志着党建联建与街道开展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从中医康养文化节的健康科普,到校园签约的产教融合,再到社区惠民大集的便民服务,党建联建的“三进”实践,既拓展优化了服务场景,更深化了“党建引领、资源共享”的核心逻辑。一年多来,党建联建已实现了从“单一合作”到“多元协同”的跨越,为国企党建与业务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从资源整合到生态构建
党建联建展现深层价值
事实上,“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的背后,是党建联建对“党建强、产业兴、民生暖”逻辑的深度践行。
在“进社区”活动中,同仁堂集团与街道形成了“双向赋能”——企业将优质产品与健康服务带入社区,街道则以属地保障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这种“政企同心”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合作模式,不仅实现了民生需求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更推动了区域消费升级,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
而“进校园”活动则突显了党建联建对“产教融合”的深入探索。同仁堂集团的大健康产业与党建联建成员单位内唯一高校成员单位——北京工商大学的食品、轻工等特色学科高度契合。此次双方不仅通过签署党建共建协议为“产学研一体化”提供了制度保障,更通过党建共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平台,通过共组研发团队助力企业技术创新,通过共享成果收益激发双方合作动力。正如沈千帆所说,北京工商大学将依托党建联建平台,在人才培养、科技攻关等方面与各党建联建成员单位开展深度合作,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这种“党建搭台、校企唱戏”的模式,不仅破解了国企“党建经营两张皮”的难题,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人才与技术支撑,彰显了党建联建在推动产业创新中的深层价值。同时,这种“生态化”的发展模式,也让国企将社会责任落到实处,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从进企业到进校园,从进校园到进社区,党建联建的脚步始终向前。站在新起点,党建联建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拓展合作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完善运行机制,推动“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常态化,让健康知识、优质产品、就业机会走进更多企业、校园和社区;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首都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文/张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