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最高30%!晶科、天合0%,爱旭、隆基、协鑫等包含其中,印度对华电池组件反倾销调查裁定落地

2025-09-30 18:13

(来源:全球光伏)

  2025年9月29日,印度商工部、贸易救济总局公布对华光伏电池及组件反倾销调查最终裁定,拟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征收为期3年的反倾销税。

调查背景:印度光伏产业的保护伞

  本次调查始于2024年9月30日,由FS India、塔塔电力太阳能等5家印度企业发起,调查期覆盖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期间向118家中国企业发放问卷,74 家予以回复。

  终裁对核心争议点作出明确界定:将单晶硅/多晶硅电池及晶体硅、薄膜组件全部纳入涉案范围,驳回“电池与组件为独立产品”的主张,理由是电池需组装成组件方可使用,且TOPCON电池与薄膜组件均与同类产品终端用途一致,排除可能导致关税规避。

  印度当局称,调查期内中国产品进口量达30723MW,同比激增373%,占印度总进口量的77%,且单晶硅电池进口价仅7.92卢比/瓦,削价幅度55-65%,直接导致本土产业产能利用率降至30%、库存暴涨6807%、税前利润下滑 189%。

裁决结果:差异化的税率策略

  印度调查机关采用了抽样调查方法,选取出口量最大的晶科、天合、爱旭三个集团进行详细调查。最终税率呈现显著差异化:

- 晶科、天合集团:0%(部分产品损害幅度为负);

- 爱旭集团、非抽样合作企业(如隆基、协鑫等19家):23%;

  - 其他中国生产商、第三国转口中国产品:30%。

  这种差异化的税率结构,体现了印度在保护本土产业的同时,也不愿过度推高其太阳能装机成本的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驳回了中国天合光能的市场经济待遇申请,继续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体。然而,后续利益相关方仍可向印度海关、消费税和服务税上诉法庭(CESTAT)提起上诉。

深层原因:印度光伏产业的野心与挑战

  印度政府对本土光伏制造业的扶持决心坚定。

  调查文件显示,印度预计到2026年本土产能将达64.6吉瓦,足以填补征税后的供需缺口。同时,印度保护超过10万亿卢比的国内投资的考虑也影响了裁决。印度在裁决中明确提到,中国出口商在全球其他市场受限,可能向印度转移过剩产能的风险,这加剧了印度本土产业的担忧。

  本次反倾销税仅为期三年,短于通常的五年期限,反映了印度在本土制造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之间的艰难平衡。印度在光伏制造业的野心从其ALMM政策中可见一斑。从2026年7月开始,印度政府项目将完全排除中国光伏产品。然而,印度本土产能仅能覆盖其年需求的30%左右,巨大的供需缺口如何填补,仍是印度政府必须面对的难题。

  中印光伏贸易的博弈,才刚刚进入下一回合。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