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30 18:21
转自:新华财经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作为金融“国家队”,交通银行始终将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视为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举措,持续优化科技金融多层次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周期、全链条、接力式金融服务,推动建立健全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高度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交行修订《公司章程》,优化调整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定位,着力构建与“五篇大文章”战略部署相匹配的治理体系,实现集团战略推进机制的高位重构。设立科技金融委员会,优化科技金融组织架构体系,形成高效联动的“总分辖支”四级工作机制。2025年6月,对照科技部、人行等国家七部委联合印发的科技金融支持政策,制定《交通银行加快推进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措施》,重点围绕组织机制优化、信贷服务体系升级、直接融资渠道拓展、创新推进机制构建、集团协同效能提升及支撑保障强化等六大方面,系统梳理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政策措施,促进全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整体协作能力。
推出“交银科创”,打造科技金融专业品牌
交行将科技金融作为战略特色,整合资源推出“交银科创”专业品牌。首创“4+3”服务模式陪伴企业成长,建立科创易贷、易投、易融、易租等“四大产品体系”,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解决其融资痛点;搭建产业链“科创易链”、科创圈“科创易智”、科技园“科创易园”等“三大场景生态”,串联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等资源,优化银企关系,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自主研发“1+N”科技型企业评价模型,围绕人力资本、科研创新、行业地位、社会认可、经营成效五大维度,对科技型企业进行评分并精准画像,模型已在全行应用,支撑企业精准识别营销、授信流程优化、线上产品设计、风险防控、对客服务等科技金融全流程。深化与工信部火炬中心战略合作,共同设立“火炬交银联合创新实验室”,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双向赋能。举办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走进上交所”活动,紧密融合交行金融服务和交易所资本市场专长,携手支持科技型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
完善差异化政策,构建有效适配的信贷服务体系
结合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企业不同特点,打造“科创易贷”专属产品线,积极推广“主动授信”创新模式。一方面,用好用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动态调整行内政策,持续加大解读宣导,及时共享分行和同业优秀做法,为经营单位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持续优化适应科技型企业融资特点的信贷政策,包括加强对新兴行业的研究,结合科技型企业特点动态优化差异化信贷准入、科创债投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创设等配套的支持政策,丰富细分领域专项授信策略指引、审查审批指引和要点。此外,交行还搭建了全生命周期全链条接力式“信贷+”产品体系,涵盖了初创、成长和成熟等全生命周期,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截至2025年6月末,交行科技贷款余额突破1.5万亿元,已为6.37万户企业提供科技贷款支持。
发挥全牌照优势,“股债租”并举助力直接融资
交行充分发挥其全牌照优势,助力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通过积极对接国家级引导基金,强化与“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国家级基金的全方位合作,做好“投投”“投贷”“投退”联动服务,进一步扩大股权投资带动效应;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抢抓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容机遇,募集社会资本,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早期企业,打造系列科创主题基金矩阵;完善债券承销、投资、做市、信用增进等一揽子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债券产品的创新发展,进一步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拓展覆盖面。截至2025年6月末,交银集团科技金融全融资规模突破1.7万亿元。
点面共进,推动全行科技金融扩面上量
交行不仅注重顶层设计,还积极推动科技金融在地方层面的具体实施,探索垂直化管理与矩阵式协作机制,优化分支行组织架构体系,因地制宜设置分行科技金融专门推进机构,搭建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支行梯度培育机制。在上海主场科技金融特色方面倾斜资源进行重点打造,集团联动深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产业等重点行业,深入研究,梳理形成投资和信贷白名单,提升服务专业性,在细分赛道形成比较优势。同时,鼓励各分行积极对接当地科技、工信、发改等政府部门,精选产业领域做出自身特色。目前,全行已有30家分行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推进组织,打造近百家科技支行和科技特色支行。
强化全集团协同,助力搭建开放创新生态
交行发挥境内外、离在岸、本外币一体化经营优势,为科技型企业“出海”提供跨境贷款、跨境并购、境外发债/上市等跨境投融资服务,满足其海外布局经营、投资建厂和并购等融资需求。交行依托“交银航贸通”平台,运用“EASY汇、兑、证、贷、保”线上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场景化、便利化跨境结算融资服务。加大本外币跨境资金池业务推广,提高跨境集团资金运营效率,结合离岸现金池等产品,服务科技型企业全球现金管理需求。(邓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