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188亿资本涌入!尼龙产业链要变天?

2025-09-30 15:14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关键词 | 尼龙产业链投入188亿

共 2697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7 分钟

近日,又有两公司入局尼龙产业链,合计投资约188亿元,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家企业为佛塑科技(000973.SZ),该公司拟与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湖南石化)在湖南省岳阳市共同设立项目公司,投资建设聚酰胺-尼龙薄膜项目。该项目公司计划注册资本9.6亿元,其中佛塑科技持股60%,湖南石化持股40%。项目公司成立后为佛塑科技的控股子公司,纳入其合并报表范围。本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为34.7亿元,建设聚酰胺切片和尼龙薄膜生产线,主要生产经营聚酰胺切片和尼龙薄膜产品。

第二家公司是宁夏碳合新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公示了煤基高端新材料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本项目位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化工新材料产业区C区,占地面积2870亩,总投资152亿元。项目建成后主要产品生产规模为己内酰胺60万吨/年、己二胺50万吨/年、尼龙66切片30万吨/年、氢气3.6万吨/年。

而值得关注的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尼龙产业链布局上动作频繁。除了宁夏碳合新科项目外,该基地于8月4日还公示了另一尼龙全产业链项目——平煤神马(宁东)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尼龙全产业链45万吨/年己内酰胺一体化项目。该项目同样位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化工新材料产业区C区,占地面积156.1812公顷,总投资88.5亿元。项目主要建设环己酮装置、己内酰胺装置、PA6聚合装置等主体工程及配套装置,建成后可年产尼龙6切片45万吨、氢气3.78万吨。

据了解,宁东尼龙全产业链项目于2024年12月28日在宁夏银川签约,项目估算总投资超百亿元,生产己内酰胺、尼龙丝等全产业链产品。平煤神马 (宁东) 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平煤神马集团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25年3月。

此外,9月18日,天津新和成项目一期正式启动桩基施工,该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项目将建设己二腈、己二胺和尼龙等生产装置,采用新和成自有专利技术,全力打造二腈-己二胺-尼龙66关键中间体及高端尼龙新材料产业链

己内酰胺

己内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它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最大应用领域是尼龙6,可进一步加工成锦纶纤维、工程塑料、塑料薄膜等,应用于纺织、包装和汽车制造等行业中。

尼龙产业链

产能布局来看,我国己内酰胺产能不断扩大,2024年我国己内酰胺产能694万吨/年左右,产量654.3万吨,表观消费量649万吨/年。2024年内我国新增产能115万吨/年,分别为湖南石化30万吨/年新装置,鲁西化工30万吨/年新装置,湖北三宁40万吨/年新装置和华鲁恒升装置技改扩产产能。

2025年上半年,己内酰胺行业产能增速不足0.1%,仅有福建地区一家企业完成技改扩能;尽管己内酰胺行业产能增速放缓,但下游PA6在2024年快速扩能后继续释放新产能,2025年上半年新增产能14.5万吨/年,行业总产能突破至800万吨/年大关,而己内酰胺与PA6产能基数差扩大至70多万吨/年,导致需求增速反超己内酰胺供应增速,驱动己内酰胺企业生产积极性提升,行业开工率维持高位。

国外己内酰胺主要生产商包括德国巴斯夫、日本住友化学、荷兰帝斯曼、日本东丽、日本宇部等。

我国主要生产企业包括中石化、旭阳集团、福建申远新材料、平煤神马、恒申集团、华鲁恒升、兖矿能源、巨化集团、兰花科技、海力集团、鲁西化工、永荣科技等。

过去我国己内酰胺大量依赖进口,制约了我国尼龙6产业的发展。随着工艺技术的逐步突破,近年来我国己内酰胺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国,推动了尼龙6产业的快速发展。

尼龙6方面

2024年,我国尼龙6切片企业的生产装置新增产能151万吨/年,产量达到610万吨,同年从国外进口尼龙6切片18万吨;当年总供给量为628万吨,国内市场销售量为541万吨,对外出口量为58万吨,总供给量多于总需求28万吨。预计2025年尼龙6切片还将新增产能超100万吨/年,国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从竞争格局来看,我国PA6生产企业40余家,集中在浙江、江苏、福建和山东等地,行业集中度总体较为分散,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恒申集团、鲁西化工、聚合顺恒逸石化、平煤神马、永荣锦江等,产能规模均在40万吨/年以上。

从下游应用来看,以2024年为例,尼龙6切片下游产业市场需求:锦纶长丝需求量323万吨,占比60%;工程塑料65万吨,占比12%;锦纶工业丝43万吨,占比8%;BOPA膜38万吨,占比7%;锦纶短纤35万吨,占比6%;渔网丝11万吨,占比2%;锦纶单丝12万吨,占比2%;其他18万吨(超纤、地毯丝等),占比3%。

其中尼龙6切片下游产业市场的主要需求为锦纶长丝、其次为工程塑料、再次为锦纶工业丝,这三种产业的市场总容量占尼龙6切片市场总需求的80%。

据相关数据预测,2024—2028年,我国尼龙6消费量将维持增长趋势,但增速放缓,预计到2028年消费量将达到610万吨,2024—202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3%,新增需求点仍集中在民用丝、薄膜等领域。

尼龙66方面

己二胺是生产PA66的关键单体,其制备工艺长期影响PA66行业发展:

传统工艺:以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为主导,但存在两大痛点 —— 一是丁二烯价格高企导致成本压力大,二是工艺流程复杂、技术门槛极高,核心技术被英威达、奥升德等少数国外化工巨头垄断,制约国内 PA66 产业自主发展。

新兴工艺:以己内酰胺为原料生产己二胺的工艺路线,近年来凭借成本优势逐渐崛起,在规划产能中的占比显著上升。从成本端看,2024年国内己内酰胺均价为12461元/吨,同比下跌约1.31%;2025年上半年,国内己内酰胺市场呈 “先扬后抑、触底反弹” 的震荡下行态势,其中华东市场均价9838元/吨,纯苯与己内酰胺的价差收窄至3000元/吨左右,为己内酰胺法制己二胺提供了可观的利润空间,进一步推动该工艺路线的推广。

从产能来看,2025—2027年,国内PA66产业将迎来新一轮扩张周期,在建产能合计达46万吨/年。进度方面,2025年上半年已有7万吨/年产能落地,其中唐山中浩4万吨/年装置于6月完成投料。

后续来看,山东隆华、天辰齐翔、辽阳石化等企业的PA66项目将在2025—2027年逐步释放。若全部项目顺利投产,2027年国内PA66产能规模将达166.1万吨/年,预计2025年行业产能利用率将降至55%左右

随着新进入者的增多,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这种竞争压力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革新提升产品性能与质量,加速产品迭代升级,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同时,“十四五” 规划明确提出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将PA66列为重点发展的化工新材料。地方政府也通过产业基金、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投资,加速产能向规模化、一体化集中。

来源:格隆汇、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生态环境局、化工新材料、中国化工信息周刊、隆众资讯等网络公开信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